溫卓 吳哲 汪祥松 孟婧瑩 鐘宇博
【摘要】從近些年的形勢來看,西方的社會思潮愈演愈烈,對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在如此嚴峻的情勢下,如何幫助我們廣大的青年學生,廣大的馬克思主義接班人認清當下的社會思潮,探索有效的途徑和方法減輕甚至消除當前社會思潮對大學生黨員黨性修養的影響成為學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和當務之急。
【關鍵詞】社會思潮 學生黨員 黨性修養
【中圖分類號】D261.1;D26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3-0065-01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和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各個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對話也越來越頻繁,西方的一些主流思潮慢慢滲透、傳播入我國,直接影響到青年學生的主流價值觀念,與我國傳統的社會思潮產生了激烈的沖擊和碰撞。
一、黨性修養概述
黨性修養是指黨員經過長期的鍛煉和培養使自己的黨性認識、思想覺悟、政策水平、文化知識、道德情感等方面達到一個新水平的修養實踐。黨性修養和做人修養密切相連,一方面,黨性修養以一般人的做人修養為基礎,做人修養和黨性修養具有一致性,做人修養好有利于黨性修養;另一方面,黨性修養高于修養,因為共產黨員是先進積極分子,黨的性質、黨的宗旨、歷史任務對中共黨員有比一般群眾更高的要求。
黨性修養是指共產黨以黨章為標尺,自覺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修正自身思想和行為,不斷改造主觀世界,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價值觀。黨員的黨性修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艱苦的自我磨練、自我改造,克服非黨性、增強黨性的過程。
社會思潮是在特定的社會歷史背景下,建立在一定的社會心理基礎之上,具備某種相應的理論形態并在一定范圍內具有相當影響力的帶有某種傾向性的思想趨勢。社會思潮具有六個特性,一是歷史性,二是區域性,三是群體性,第四功利性、第五變異性,還有第六癥候性。社會思潮是時代發展的產物,存在地域性的影響,在一些群體中有集中顯現,思潮也會帶有一種利益和欲望的表達,會有一些負面的影響,會引發一些不穩定因素的產生。
二、社會思潮對大學生黨員黨性修養帶來的負面影響
當代中國社會呈現著八種思潮,即鄧小平思想、老左派思潮、新左派思潮,有自由主義思潮、拜金享樂思潮,還有民族主義思潮、新儒家思潮以及民粹主義思潮。
鄧小平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內容,是大學生黨員必須堅定不移地擁護的。鄧小平思想下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新的實踐基礎上繼承前人又突破陳規,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將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鄧小平思想引領的正確的、先進的社會思潮可以給大學生以社會主義理論的滋養,拓展大學生的視野,提高大學生對于社會現象分析和辨別能力,自覺抵制來自西方的社會思潮,促進大學生社會化的進程,豐富大學生價值觀的選擇,能夠激勵為實現社會的理想目標和個人人生價值而努力奮斗,樹立正確的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觀念和理想。
老左派堅持斯大林僵化的社會主義模式,具有左傾思想特征,并沒有結合我國國情特色,可能誤導大學生黨員群體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形成。新左派單獨的認為中國已是資本主義社會模式,認定走市場經濟就是資本主義社會,它反對中國與世界接軌。自由主義核心價值觀過度地強調自我,將自我置于國家之上,不符合大學生黨員的人生價值觀。民族主義是一種盲目排外的,對一切西方思潮采取敵視態度,過于偏激。民粹主義強調一種絕對平均主義,多依托網絡進行宣泄,對新時代學生黨員的思想造成沖擊。新儒家思潮在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進程中發揮了一些積極作用,但它對傳統文化不加區分的全盤接受,將馬克思主義同儒學尖銳地對立起來。拜金享樂主義突出個人欲望的滿足與過度縱欲享樂,大學生黨員信仰不堅定容易被腐蝕蠱惑。這些思想阻礙了新時代大學生健全人格和健康校園風氣的形成 ,對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是極大的考驗。
三、通過核心價值觀教育提高大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
(一)重視核心價值觀在課堂教學的融入,強化課堂育人
課堂教學是大學生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課堂教學也是高校培育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渠道。要通過思政理論課,堅定地向大學生灌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內涵,有力的增強大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認知和認同,用這個多數人公認的“核心價值”來引領學生的多元價值取向。同時,緊密聯系現實,努力解決學生思想實際問題、工作熱點、生活難點問題,有效的增強課堂教學的針對性,要保證實效性、有效性和教學內容的吸引力。要把核心價值觀教育有機滲透到各學科課程標準、教學過程、考試評價之中,讓普通學生和學生黨員實實在在大學教育中感悟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重視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網絡陣地,強化網絡育人
網絡是培育和引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陣地,網絡媒體對大學生的影響力不容忽視。我們要進行網絡黨性教育的建設,把我新媒體發展規律和學生心理,以豐富的形式內容設計網絡黨課,設計主題教育欄目,宣傳優秀學生黨員榜樣,建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充分營造良好的網上育人環境,抵御新思潮對學生黨員的沖擊影響,讓學生黨員在風清氣正的校園網絡文化環境中健康茁壯成長。
(三)重視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強化常態育人
一是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領校園文化建設,使之成為校園文化的靈魂和精髓。二是要以重點節日、傳統節日和開學典禮、畢業典禮等為契機,舉辦體現時代特征的豐富多彩的紅色校園文化活動,營造師生全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良好氛圍和環境,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將解決學生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結合,讓學生感受集體的關愛。
(四)重視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制度建設,強化制度育人
制度建設對引導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提升黨員黨性修養有明確的導向作用。一是學生手冊和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的修訂,強化核心價值觀內在與外在約束力的結合,使核心價值觀成為大學生的基本遵循,讓符合核心價值觀的行為受到鼓勵和肯定,違背核心價值觀的行為受到制約和否定。二是落實黨員的民主測評,黨員接受群眾的監督,在學生生活中起模范先鋒作用,確保思想入黨和行為入黨,不斷提升黨員黨性修養。
參考文獻:
[1]陳麗,張厚軍.當前社會思潮對大學生黨員黨性修養的影響與對策[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3,(12).
[2]郝佩佩.當代中國主要社會思潮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碩士論文, 2015,(3).
[3]侯再宣.試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教育的途徑[J].理論觀察, 2016,(1).
[4]袁盛財.當代西方社會思潮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兼及《西方文化概論》教學的思考[J].教育現代化, 2018,(6).
[5]任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融入文明校園創建[J].福建教育,2018,(3).
作者簡介:
溫卓(1985.8-),女,漢族,吉林四平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