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法國文學理論家熱奈特提出跨文本性的五種類型,其中副文本已經得到學界的廣泛認可,但是國內日語界對此研究成果不多。序跋語篇是文學等語篇的伴隨文本,具有副文本性。本文通過日語序跋語篇與正文本的關系研究,總結了日語序跋語篇的正文本的闡釋功能。
【關鍵詞】日語 序跋語篇 副文本性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16YYD08) 《現代日語語篇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H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3-0104-01
看過日本出版商寫過這樣的話:當讀者將書拿在手上的時候,題目的作用就結束了,序和跋才是撥動人們心弦的那第一個手指。這雖然是從銷售的角度解讀序和跋的功能,但是也道出了序和跋的重要性。從語篇的交際性來說,尤其是對于較長的語篇來說,序和跋是架設在語篇正文文本和深度閱讀的讀者之間的一個橋梁,是正文文本的一個說明書,法國文學理論家熱奈特稱之為的副文本。本文主要考查日語序跋語篇的副文本性之一的正文本的闡釋功能。
一、序跋語篇定義
所謂序,三省堂出版的《大辭林》的定義是“陳述書籍、詩文等得以成立的過程和意圖的卷頭之文(筆者譯)”①。宮澤賢治的《〈訂單〉序》太宰治的《〈回憶〉序》等都是序。所謂跋《大辭林》的定義是“書籍和文章的結尾所記述的文章(筆者譯)”②。但是,現代日語中使用跋做標題的很少。
日本的序跋傳統,來源于日本古代公文傳統,那時的公文都用漢語寫成。所以,為了說明公文的目的、作用等,仿照漢語習慣,在正文前加序文或在正文后加跋文。紀貫之的《古今和歌集假名序》是日本歷史上著名序。《古今和歌集》是日本文學史上的著名的勅撰和歌集。這本書歷史上流傳著兩個著名的序,紀貫之的用假名書寫的假名序和紀淑望的用漢語書寫的真名序。在序中,紀貫之和紀淑望用日語和漢語闡釋了和歌的定義、產生過程和普遍的共性。獨立的看來,《古今和歌集序》是闡釋詩歌理論的著作。
歷史上著名的跋文中,《枕草子》的跋文是較好的例子。《枕草子》中最后的幾段,介紹了《枕草子》文本流向社會的經過,一般被認為是本書的跋文。作者清少納言以其一貫的清淡、幽默的筆觸寫了本書成書的過程和無心栽柳而成流行的肇始。今天讀來,不僅字里行間有文學史考察的價值,文筆和內容也讓人津津樂道。
序和跋可以看成是一個文體類別。序和跋本身就是一個文本,可以獨立作為副文本的功能而獨立存在,甚至在某些方面,它的文本價值比正文本還要大。因為序和跋經常是一些名人所撰寫,這些名人一般在這個領域有著較深的認識,他們所寫的序和跋中提出的觀點可能影響更大。更有甚者,一些作家為自己的作品寫的序跋文章,其影響超過了作品本身。例如被稱為日本的日本魔幻小說超級霸主的50后作家夢枕貘所寫的序,就被有的讀者評價為“比他寫得很爛的小說有意思得多”,以至于夢枕貘將其79年代到2000年的所寫的小說的序、跋、寫給讀者的信等編撰成集,被出版界贊譽為空前絕后的奇書。
序分為自序和他序。自序是自己給自己的作品寫的序。他序自然是作品作者以外的人寫的序。跋一般是自己寫的,但是,現代版的小說中,一般會有解說,這也可以看作是他人寫的跋。例如太宰治的《〈地球圖〉序》、《『富岳百景』序》、就是自序,《豐島與志雄著〈高尾懺悔〉解説》是他序。一部作品可能有幾個他序,如室生犀星的《抒情小曲集》就有北原白秋、萩原朔太郎、田辺孝次三人做的序。同時,翻譯作品的翻譯者也會寫譯者序,介紹自己的翻譯選題情況、翻譯的過程和心得以及闡釋自己的翻譯理論。如楠山正雄的《〈藍鳥〉譯者序》。石尾芳久的《〈國家社會學〉譯者序文》。
序跋是正文本的副文本,是獨立于正文本的語篇形式,這和作為正文本一個組成部分的序章、結語等是不同的。
二、序跋對正文本的闡釋功能
序跋作為副文本,其主要功能是對正文本的闡釋。這些闡釋是多方面的,對作品名、 結構、寫作背景、意圖。
序跋闡釋語篇作品題目的來歷。岸本葉子(1996)在散文集《三十前后,些許美人》的跋中,寫了其書名的來歷。她乘電車時無意中映入眼簾的一個雜志廣告“三十前后,些許美人才危險”,心有所感,認為這樣的一個廣告詞中的兩個詞語深深地打動了自己,也就是。三十歲前后,自己正是這樣的一個年齡。三十歲前后這個年齡對女人來說,是一個非常微妙的階段。周圍的男男女女都結婚生子,成為一個孩子的父親或兩個孩子的母親。而與其相比,自己則仍然是孑然一身,一成不變地在公寓中繼續自己一成不變的生活。這個時候的未婚的人會經常閃現出對老后的擔憂,如同奧特曼的危險信號。她們會想,如果一直這樣下去會怎樣之類的問題。有些女性則會認為自己在這個年齡段應該干點什么了,例如她們會考慮買樓了。另一方面,“些許美人”中的“些許”才大有文章。可以稱為美人的人是有限的,但是加上“些許”就適用范圍擴大了。有些女性雖然不能挺直胸膛驕傲地說“我是美人”,但是由于當今的年代化妝品非常先進,時裝也各式各樣,如同大多數日本人有中流意識,很多女性也會想,如果說自己是“些許美人”還是可以配得上的。作者認為自己就是這樣的人群中的一員。所以,作者將作品命名為“三十前后,些許美人”。序跋對作品題目的闡釋,多是作者自己為自己的作品做的自序。畢竟作者對作品擁有命名權,而只有作者自己才能闡釋作品名稱的來歷。同時,有的作者在自序或自跋中,還對自己命名時候的心理過程進行了詳細的記述,這對研究寫作指導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序跋闡釋語篇作品創作背景和內容背景。創作背景是指作者在寫作時的社會大環境和作者創作經歷。內容背景是指作品本身的事件發生的社會環境。內容上,涉及作品的創作背景和內容背景的序跋非常多,這些序跋作品交代的寫作背景,為讀者理解作品,為研究者研究作者提供了活生生的記錄,充分體現了序跋作為副文本的作用。
三、結語
本文通過對日語的語篇實例分析,對日語序跋語篇的定義及副文本性進行了探討,總結了日語序跋語篇對正文本的闡釋功能。綜上可以看出日語序跋文本和正文本有著信息互為引證等特點。
注釋:
①https://www.weblio.jp/content/序
②https://www.weblio.jp/content/+跋
參考文獻:
[1](法)熱拉爾·熱奈特著,史忠義譯.熱奈特論文集[M]. 百花文藝出版社, 2001.
[2]朱立元主編.當代西方文藝理論[M].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作者簡介:
杜靜波(1964年-),男,博士,牡丹江師范學院日語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