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淑紅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教育開始著重培養學生主動思考和發現問題的能力。但是,由于我國應試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對學校和教師的傳統教學觀念改革有很大的限制,很多教師對培養學生的問題發現能力還仍然停留在被動的條件下。
【關鍵詞】高中生物學 問題發現能力 有效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3-0154-01
高中生物學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和科學思維的重要課程之一,主要核心教學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提高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本文通過分析高中生生物學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能力的教學現狀,探討了應該如何提高學生問題的發現能力,以供參考。
1.高中生生物學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能力的問題分析
1.1學生的問題意識較為淡薄
問題意識培養是指主體在認識活動當中,針對認識對象而產生的洞察、懷疑、批判等多種方式,然后經過思考或是困惑不解的時候,達到一種強烈探索知識和問題的心理狀態。這種發現式的心理狀態,將不斷的驅使學生不斷地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直到問題解決。例如,在生物課堂當中,基本上有一半的學生會在課堂當中聯想到有關生物學的其他問題,學生帶著對自然界生命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索大自然和社會的欲望,不斷地驅使著他們在學習當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但是,還是有很多學生仍然缺乏問題意識,在學習當中無視或者是疏遠這些與學習成績無直接關系的問題,對生物學習和大自然的好奇心并未表現出來。
1.2不同學校學生的問題發現能力存在差異性
問題發現能力不僅僅停留在生物課堂當中對大自然的好奇或者是對未知事物的求知欲望,它同時還包括對不同問題的表達能力、或者是探究和評估的能力等。而不同的學生生活的環境不同,其發現問題的能力、對認知事物的表達能力、探索能力和解決能力均會有所不同。同時,不同學校的學生由于其教學方式、教學氛圍的不同,他們在對待問題處理上面還是存在著較大的差別。
1.3對學生的問題發現能力培養只存在表面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在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提升其發現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但是,由于我國的應試教育長期發展以來,已經在我國的教育當中根深蒂固,學校對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還只是長期停留在口頭的鼓勵上,并沒有落到實處,其教育方式過于單一。同時,由于很多的年輕教師剛步入教學崗位,缺乏豐富的教學經驗,無法全身心的投入到自身的教學過程當中,所以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探究課程培養學生的問題發現能力,從而逐漸失去積極的教學心態。而與之相反的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由于長期受到傳統教學經驗的影響,在具體的實施上也只是蜻蜓點水。
2.高中生物學課堂中提高學生問題發現能力的有效策略
2.1積極采用追問法等教學策略
要想培養學生的問題發現能力,首先需要借助相應的知識講解平臺,激發學生的探究性和追問的能力。在如今應試教育如此根深蒂固的大背景下,如果一直采用傳統的簡單問答形式進行生物實驗課的教學,已經無法滿足現代社會對人才的培養需求了,因此現代的高中生物課需要不斷的改進問題發現能力的教學策略,通過實驗探究,創造一系列追問法和探究性的課程平臺,促進學生自主開動腦筋,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語言表達能力,并不斷的促進學生的學習成績逐漸提高。
另外,學生的問題發現能力培養不僅局限于課堂教學上,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將學生的學習不斷的延伸至周圍環境的開放性課堂,讓學生在課外學習當中體驗學習的快樂,從而提高學習興趣,在快樂中獲取知識,與周邊的教師、學生發生思想上的碰撞,獲取更多的靈感,讓同學在活動當中大膽地與同學之間分享自身的看法,并由此獲得他人或是集體的評價,從而獲得更大的鼓勵,促進學生的思維活動,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問題發現能力。
通過這種學會思考、質疑、批判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當中學會承擔,并不斷的發現研究和反思的效果,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學習的方法和過程,關注高中生學習的心理變化和學習態度,培養學生的人格品質,這才是我們實現新課改教育的真正目的。
2.2提高學校、教師、社會對培養學生問題發現能力的關注
在課堂當中培養學生的問題發現能力,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從而積極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問題,主動學習。但是學生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卻在不斷地下降,高中生最終將會把學習目標定在升學和高考上,然后把與學習成績無關的內容放在一邊不理會,導致很多的高中生在步入社會之后無法盡快的適應社會生活,從而出現各種多樣的社會問題。因此,教師應該不斷的提高對高中生問題發現能力培養的重視程度,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思維變化和情感變化,盡量讓學生闡述自己的觀點,并培養他們動手操作的能力,在學習當中體驗生活的快樂,這樣的教學方式符合當前的教育發展背景,是社會發展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具體要求,應該受到學校和教師的關注和重視。
2.3提高教師、學校的教育能力
教師作為生物學課堂當中的引導者和組織者,首先需要充分的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然后學校需重點提高學校和教師的教育改革能力。教師的素質直接關系著教育改革的效果,因此我國的課程教育改革需從教育管理者到教育實施者進行落實,將教師確定為教育實施的落腳點。那么,應該如何落實教育改革內容,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最終將落在教師的手里,教師的素質和教學能力決定了整個教育的質量,對教育的改革發展具有關鍵性的影響。教師應該積極響應教育管理部分的新課程措施,加強自身的教學能力的培養,研究并設計創新的教學內容,照顧到每一個高中生,提高自身的素質,對整體提高高中生的問題發現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3.總結語
總而言之,在我國新課程改革發展如此迅猛的背景下,教育改革不斷深入人心,但是在具體的教學當中仍然存在一些教育誤區,例如教師經驗不足、教師壓力過大等社會問題,都需要社會的共同力量去幫助解決。因此,學校和教師需要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將學生的問題發現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作為其教學目標,對于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創新性人才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高澤芹.淺談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 中學教學參考,2016(29):121.
[2]賈飛飛.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的培養[J]. 新課程(下),2017(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