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歡
摘 要:“我國古代史、近代史、現代史構成了中華民族的豐富歷史畫卷。領導干部要多讀一點歷史,從歷史中汲取更多精神營養”。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可見歷史學習的重要性。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學應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巧用比較法開展學習活動,這樣能大力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比較法;民族自豪感
縱觀世界歷史,歷史事件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彼此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就如“蝴蝶效應”一樣。因此,在初中的歷史學習中,教師應超越時間與空間的界限,對古今中外發生的事件進行比較講解,只有這樣教學,才能引導學生透過歷史現象探究到事物的本質,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他們的歷史核心素養,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同時,這也是學習歷史、研究歷史重要的方法。
一、歷史比較法概述
所謂的歷史比較法,是中學歷史教學中經常被提及的一個詞,也是一種經常被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是指把有關聯的歷史事件、現象以及概念,通過對照比較,分析其緣由,判斷其異同,從而準確掌握歷史發展中的特殊規律與共同規律,并正確認識歷史事件、現象的本質與特點。當前,這種方式是課程改革下歷史教學中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
二、采用歷史比較法授課應遵循的原則
(一)相關性原則
在歷史教學中采用比較法授課,教師應對同一歷史時期性質相同或者不同的事物和現象進行比較,以及對同一時期歷史人物或不同時期的歷史人物進行對照比較,從而幫助學生認識事物、現象之間的共性或者是個性特征以及本質特征。
(二)對應性原則
在進行歷史事件、現象對照比較時,二者之間必須具有對應的比較項。比如我國近代史上的戊戌變法與辛亥革命,二者就可以從事件背景、領導階層、革命綱領、斗爭方式、歷史意義及其失敗原因、經驗教訓等方面進行全面的比較。
(三)重點性原則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采用比較法進行比較,雖然要進行多方位、多層次的比較,但在這些比較中,我們要有側重點。比如,在比較林則徐與洋務派之間的思想時,我們可以比較背景、目的、主張、影響及階級屬性,但比較的側重點應是根本目的與核心主張。
(四)時代性原則
在歷史教學中采用比較法授課,不單單為了區分出其異同,更主要的是在比較中揭示出歷史事物、現象的本質特征,并進一步挖掘出其中蘊含的規律,因此,教師必須把握住歷史事件、現象時代的特征,這樣才能得出有價值的結論。
三、初中歷史教學中采用比較法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的策略
(一)中西比較
人教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主要講述了我國的近代史和現代史,而這部分的內容正是我國從萬邦來朝的世界中心逐漸衰弱,被西方列強侵略的開始,也是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必須了解的內容。采用比較法學習這部分內容,在與西方世界歷史相結合、相比較中講解,讓學生在中西比較中得出正確的結論: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對人物進行比較,如李鴻章和俾斯麥,孫中山和華盛頓,毛澤東和羅斯福、斯大林,通過比較,找出這些歷史人物的共性與個性;而對歷史事件和現象的對比,則可以對比戊戌變法和明治維新、辛亥革命和英法美的資產階級革命、新文化運動與啟蒙思想運動、羅斯福新政與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等等。通過這樣的比較,能使學生感覺到我們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從而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
(二)縱向比較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對歷史事件進行縱向比較,能幫助學生清楚地了解該歷史事件發生、發展的經過,從而把握住事件內在的聯系,挖掘出事件的本質。比如人教部編版初中八年級歷史,從第一次鴉片戰爭介紹到我們當代的生活,歷時一個半多世紀。在講解中,教師可以對《南京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進行對比講解,對洋務運動與戊戌變法進行對比講解,將國共幾次合作進行對比講解,將我國的古代史、近代史和現代史中抗擊外來侵略的抗爭進行對比,從而幫助學生深刻銘記“落后就要挨打”這一血的教訓,并為我國當前的幸福生活感到驕傲和自豪,進而倍加珍惜當前我國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三)橫向比較
其實,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采用橫向比較法授課,與中西比較法差別不大,都是對同一時期或一個固定范圍內我國發生的事與同一時期其他國家發生同樣的事件或相近的事件進行對照比較。但橫向比較更側重于同一時期內在國家制度與政策方面的對照比較,這樣能加深廣大初中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比如,我們可以橫向比較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西方的三權分立制度:在經濟基礎上,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建立在公有制經濟的基礎上,而西方的三權分立制度則是建立在資本主義私有制經濟的基礎上的;在性質上,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形式,行政的權力來自于全國人民,在活動原則上遵循民主集中制,而西方三權分立制度在性質上是資產階級專政的形式,行政的權力來自于資產階級,普遍遵循分權制衡的原則。通過這樣的橫向比較,我們就可以得出我國社會制度的優越性,從而有效培養出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結束語
本文簡述了歷史比較法的概念以及實施應遵循的原則,并提出了初中歷史教學中采用比較法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的策略,希望能為相關教師的教學提供參考和幫助。
參考文獻:
[1]吳小麗.比較法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6(87):125.
[2]張揚發.歸納比較法在九年級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探微[J].讀書文摘,2016(32):309.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