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霽陽
摘 要: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能力是高考地理考核的首要目標,考試大綱中明確提出:“能夠快速、全面、準確獲取圖形語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讀和分析各種地理圖表所承載的信息。”通過例題,探討如何獲取和解讀題目中的地理信息。
關鍵詞:獲取;解讀;地理信息;途徑
“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是具有“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和“論證和探討問題”三項能力的重要前提,也可以說它是考生解答問題的“入場券”。試題中關于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設計,其實是遵循考綱的,這三個要求層層深入,一層比一層高。
地理信息是指試卷中的文字材料、地理圖表、地理數據、地理景觀和符號等,大致上可以分為三種類型:(1)地理文字信息。(2)地理圖像信息。(3)地理表格信息等。還有一類是隱性信息,如材料中所反映的中心思想、命題者的意圖或生活中的經驗及相關學科的信息等等,它需要考生對材料中的顯性信息進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剖析以及歸納概括等,這樣才能啟動原有的知識儲備,對地理事項進行比較、判斷、推理、歸納等來解決問題。對于解試題的意圖可以從三個方面來把握:從立意看考生應明白試題在探討一個什么樣的主題;從情境上看應明白試題涉及哪些方面;從設問試題要求明確回答什么。而有效地獲取地理信息,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認真剖解題目獲取“問題信息”
如果考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材料,能較快地理解命題者的意圖,減少無目的瀏覽。在剖解題后設問時,往往要注意一個問答題需回答幾個小問題。例如2007年廣東高考題中31.(4)分析南、北美洲水資源開發利用結構特點并比較經濟發展水平差異。
31.南、北美洲陸地相連,但區域差異顯著。(共10分)
這道題目其實隱含了兩個問題,一是南、北美洲水資源開發利用結構的特點,二是比較兩者的經濟水平差異,如果學生能認真讀題目,就能帶著問題去找材料,節約時間。
二、從文字背景材料中獲取地理信息
例如一道2010年南京模擬題:目前,南京市常住人口正以每年10萬的速度增長。據專家預測,到2020年南京市總人口數將超過900萬,并有可能突破1000萬。據此回答,南京市人口大幅度增長的原因是( )
A.保健品豐富,死亡率大幅下降
B.進入生育高峰
C.計劃生育政策松動
D.外地人口遷入
在文字材料中提到了“南京市的長住人口正以每年10萬的速度增長”這一信息點,說明當地自然增長的速度是穩定的,后面的問題說到人口大幅度增長,顯然就跟當地的人口增長無關了,所以應該考慮外來的人口,也就是人口機械增長,即外地人遷入。如果沒有從文字背景材料中獲取到有效信息的話,容易被干擾選項迷惑,所以學生在做這類題目的時候,應該逐字逐字細心閱讀,并圈出材料當中的重點信息。
三、從地理圖形中獲取地理信息
以地圖為背景切入,既能體現地理學科特色,又是文綜試卷中的亮點。地理圖形承載著非常豐富的地理信息,如經緯度、大陸輪廓、國界線和省界線、等值線、特殊地名、特殊地理景觀等。例如2011年佛山一模的題目,第(3)小題:拉薩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其城市空間形態呈條帶(2分)狀,影響其空間形態的主導因素是河流(2分)。材料當中有一個圖形:
從圖形11就可以看出,拉薩城沿著河流分布,所以城市空間形態是條帶狀。所以,充分利用地理圖形可以更快速地得到有效信息點。
四、從圖表中獲取地理信息
將地圖和圖表組合起來構成一種新的情景提供信息,是高考試題的圖表化的表現。圖表中展示的各項地理要素均是緊密相關的,如最高數值或最低數值、數值大小的變化規律、相互之間數據的比較等。例如2012年佛山一模綜合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有關問題:
材料一:某區域相關地理事物分布圖。
材料二:圖中甲城市1961-2000年的氣候資料表。(略)
(1)圖中甲區域地形對氣候的主要影響是什么?(8分)
這個題目首先要求學生能夠根據材料一中的地圖進行定位,確認區域之后,再根據材料二表格中的信息對區域的氣候類型進行判斷,并分析地形對氣候的影響。其命題的基本思路為:圖像定位—地理特征分析—歸納總結,充分體現了地理學科的區域性、綜合性等特征。當考生明確了試題要求后,就可有針對性地提煉重要地理信息,并逐條分析,建立由這些重要信息所構成的線索,從而對相關問題進行分析、歸納、評價,獲得科學的地理結論。
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能力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老師在日常的題目講解過程中不斷強調獲取有效地理信息的方法,重視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還需要考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加強訓練,才能保證考生在高考中少失分、不失分。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