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曉寧
摘 要:作為老師,應當是愛的使者,一句話,一個眼神,都應洋溢著誠摯無私的愛。愛是溝通師生情感的橋梁,只有愛學生,才能使學生做到親其師,信其道。
關鍵詞:愛心;誠心;教育真諦
我于2009年畢業于鞍山師范學院數學系,大學本科理學學士學位,我在高中時就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站在三尺講臺上已有十年,擔任班主任工作五年,雖然每天面對的是重復的思緒和行為,但我深感其樂融融,充實又精彩。正如我所說的:要想干好這份工作,最主要的就是要有愛心和誠心。
我教過的班級曾經有個學生,叫董×,剛開學時,學生自制力很差,學習成績也非常差,幾乎每天都被老師批評,發現之后我及時地找到他,并向其他學生了解情況。原來該名學生父母離異,他與下崗的父親生活,而且父親沒什么文化,所以不怎么管孩子,也不會管孩子,以致孩子的學習、生活無人照顧。我了解情況后,耐心地找他談心,不談人生,不談理想,只談他的興趣愛好,用我的愛好引導他,讓他敞開心扉,最后同他講了做人要有原則,什么能做、該做,什么不能做、不該做,并走訪孩子的父親,叮囑孩子的父親要照顧好孩子的生活。在校期間我經常過問這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拉近與他的距離,在經濟上也適時給予這名學生幫助,讓他真正感到老師是他最親的人,最信任的人。后來這個學生要參加中考了,說沒什么可報答老師的,就希望中考數學成績能及格(考試從來沒及格過),為了這次中考,董×比任何同學都用功,都賣力,因為他知道這是報答老師的最好禮物,當他拿著及格的數學成績單站到我的面前時,四目相對,沒有語言,有的只是扎根在彼此內心深處的師生情。孩子畢業以后,我并沒有就此斷了對他的關心,還是適時與他聯系,了解他的近況。這以后我每次看到孩子父親,他父親總說,孩子可想可想您了,聽了家長的話,我非常感動,從內心感到“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愛心活水來”。唯有愛才能耕耘荒蕪的心田,唯有愛才能播種希望的春天。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熱愛孩子,是老師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把“愛”作為教育工作的主線,這一直是我工作的座右銘。要教育好學生,首先要關心學生、熱愛學生,用愛心感染學生,做學生的知心人、“家人”,只有對學生感情深,工作才能細,方法才能對頭。多年來,我努力做到:對學生思想上積極誘導,學習上耐心幫助,生活上關懷體貼。我經常利用間操休息和中午的時間與學生親切交談。特別是對那些失親生,詢問他們跟誰生活,從多方面注意給予他們溫暖的關懷。還經常拿錢給那些忘記帶午飯錢的孩子買飯,并且每次買藥的時候都特意多開一些常用藥放在講桌里應急。久而久之,師生之間已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幾分耕耘,幾分收獲,從孩子的話語中得到回報,從家長的言談中得到安慰。
我,一個充滿激情的同志,從登上講臺的那天起就已下定決心,誠心誠意干好這項工作。在我的心中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希望,所以我認為在一個班級里越是后進生就越需要老師的幫助和鼓勵。要教育好這樣的學生,只有先了解學生,掌握學生的思想狀況,才能從實際出發,對學生進行教育。現在的少年兒童雖然活潑可愛、積極向上,但是獨生子女的特殊身份造就了他們具有自私自利、唯我獨尊的“小皇帝”的特殊的個性心理。我從實踐中體會到:除了掌握他們共同本質特征外,更要認真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心理特點,了解每一個人成長的不同經歷,了解他們的過去,了解他們的家庭和周圍的環境。只有了解這些情況,才能選擇和運用恰當的方法、手段來進行教育。
我班原有一個調皮學生叫齊×,整天無所事事,還經常與一些同學打架斗毆,課堂上也從不安寧,自己不守紀律,還經常擾亂別人。無論課堂作業還是課后作業都不做。無論老師還是班長檢查作業他都不在乎,反正躺在泥里不怕水,誰都拿他沒辦法,就連家長也是無可奈何。面對此現象我并沒有用紀律和制度處罰他,而是對學生深入調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地開展教育工作。經過一番明察暗訪,我了解到這個學生是因父母離異而寄居在姑姑家里,家人的寵慣使其養成了自由散漫、懶惰渙散、不求上進的習慣。于是我先找了這個男孩親切地與他交談,表揚了他上課積極發言、關心班級等優點,幫助他樹立了自信心,消除了自卑感,同時又交給他一個任務,讓他協助班長管好自習課的紀律,他聽了之后,感到非常吃驚,并對老師說:“老師你這樣看得起我,我一定好好干。”從那以后,他不但自己不隨便打鬧,而且經常監督本班的同學,遇到同學之間發生口角,他就馬上加以制止。
我憑誠心執教鞭,換取的是學生的信任,而且這種信任是相互的,在2017年我所帶的七年三班在十七中學開啟了無人監管的先河,無論老師在與不在,完全是一個樣子,早自習由班長安排各科代表進行小考及監考,中午時間由班長安排值日班長對本班一天以來的學生的各種表現進行批評和表揚,培養他們自立自主學習的習慣,同時也培養他們的工作協調和組織能力。
潤物細無聲,我愿以我無怨無悔的態度,在平凡的三尺講臺上演繹我教育教學生涯中最完美的華彩樂章,放飛我希望的夢想。
參考文獻:
[1]董文建.教育的真諦:誠心、愛心、耐心[J].中學教學參考,2013(6):99-100.
[2]梁永.責任無聲至愛無言:用愛心詮釋教育的真諦[J].新課程學習(社會綜合),2009(12):240.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