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東
【摘要】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是一項基本的數學能力,學生計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質量,所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就要從低年級的學生入手,認真、嚴格的訓練,要讓學生熟練的掌握“20以內的加減法”“九九乘法口訣”。加強口算能力的訓練,重視錯題的分析,幫助學生弄清算理,揭示規律,培養低年級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關鍵詞】提高 低年級 計算 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6-0234-02
計算是數學知識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數學計算能力是一項基本的數學能力,包含了計算的準確率和正確率兩方面的計算能力是學習數學和其他學科的重要基礎。尤其是低年級,學生計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質量,因為數學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過計算來進行;數學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解題思路、步驟、結果也要通過計算來落實。幾何知識的教學要涉及周長、面積、體積的求法,這些公式的推導與運用同樣離不開計算。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也非常重視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如何培養孩子的計算能力呢,我認為重點從以下方面進行訓練。
一、要熟練的掌握“20以內的加減法”“九九乘法口訣”
低年級作為關鍵的起始階段,加、減、乘、除的入門學習對學生今后的繼續學習將會產生深遠的影響。無論是兩位數乘除兩位數還是兩位數乘除三位數,或其他更復雜的計算題,它們的基礎都是“20以內的加減法”“九九乘法口訣”,如果沒有熟練掌握,到了中高年級必然算不快、算不準。
二、加強口算能力的訓練
《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指出:“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要重視基本的口算訓練,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便運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只有口算能力強,才能加快筆算速度,提高計算的正確率。我們學校每學期都會發一本口算冊,老師要把這本口算冊充分的利用起來,低年級的教學內容相對來說少一些,老師可在課堂上給孩子計時讓孩子們做,這個時候學生的注意力很集中,也會很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
三、重視錯題的分析
學生的學習是一個反復認識和實踐的過程,出錯總是難免的。特別是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特征剛剛學習的知識比較容易遺忘。因此,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計算中存在的問題,深入分析其計算錯誤的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教師要因人、因題地重點分析錯題原因,大部分學生都做錯了的題,教師就要集中進行了講解,分析錯誤的原因;對基礎較差、常做錯題的學生,教師要多花時間在課后進行輔導。另外,要有針對性地把學生經常錯的題目類似的題目作為學生的課堂作業,再次反饋了解學生改錯后的作業效果。改錯題型的練習對學生是有要求:判斷對錯→找出錯誤處→分析錯誤原因→改正。“改錯”不能僅滿足于學生分清了錯誤原因,改正了錯誤,而且達到預防效果,教育學生對這些錯誤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四、幫助學生弄清算理,揭示規律
低年級學生直觀思維占主導,逐漸向抽象思維過渡,心理學家認為: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要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促進思維發展,就需要在形象思維和數學抽象之間架一座橋梁,充分發揮學具操作的作用。在進行9加幾教學時就可以讓學生請出小棒一起來學習,在學生自主動手操作中優化得出湊十法,為后面繼續學習進位加、退位減打下基礎。還可以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去理解新知識,構建教學知識結構的主要方式,教學中恰當地運用舊知識,通過類比同化新知,實現知識的正遷移,有利于學生對新知的理解和對新的認識結構的認同
五、培養低年級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許多學生計算法則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會發生錯誤,主要是缺乏嚴格的訓練,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必須重視良好計算習慣的培養。1.使學生養成認真校對的習慣。要求學生對所抄寫下來的題目都進行認真校對,細到數字、符號,做到不錯不漏。2.使學生養成審題的習慣。要求學生看清題目中的每一個數據和運算符號,確定運算順序,選擇合理的運算方法。3.使學生養成仔細計算、規范書寫的習慣。要求學生書寫工整,書寫格式要規范。同時,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認真筆算,強化學生規范打草稿的習慣。列豎式計算時,數位要對齊,數字間要有適當的間隔,進位的確數字要寫在適當的位置上,退位點不能少。4.使學生養成估算和自覺驗算的習慣。教師要教給學生驗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將驗算作為計算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進行嚴格要求,提倡用估算進行檢驗答案的正確性。
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俗話說,要想練就一身過硬的本領,就必須得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口算能力的培養也是如此。它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只有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見到成效。
參考文獻:
[1]劉為云.淺談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J].中華少年.2018年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