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東平
【摘要】? ? 目的:評估團隊學習法在急救護理技術實訓教學中的應用。方法:將2017級高專護理專業學生48名分為8個團隊,各團隊根據學習內容進行課前團隊準備、課上團隊學習、組間競賽、課后總結。課程結束后,發放調查問卷了解學生對團隊學習法效果的評價。結果:95%以上的學生認為團隊學習法對鞏固急救基本理論知識、提升急救操作技能、溝通能力、自我認同感等有較大作用。結論:團隊學習法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急救素質,促進學生溝通交流、人文關懷、團隊協作等綜合職業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 ? 團隊學習? ? 急救護理技術? ? 實訓教學
急救護理技術是護理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它要求學生在具有扎實理論知識的基礎上,不斷鍛煉提升實踐能力。我課程組在總結回顧既往急救護理技術教學實踐后,認識到傳統實訓教學方法不能很好地提升學生的急救素質及綜合職業素養。因此,我們嘗試在2017級護理專業48名學生中進行研究,探索急救護理技術實訓教學中運用團隊學習法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一、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采用便利取樣的方法,選取我校2017級高職高專護理專業1班48名學生為對象。其中,男生6名,女生42名。年齡19~21歲。
1.2方法
1.學生分組? ? 將學生按照學號順序分為12組(每個實訓室內6組),每組4人。每組由該組學生推選產生組長1人。
2.課時安排? ? 急救護理技術實訓共20學時,每周1次課,每次課4學時。
3.教學內容? ? 急救護理技術技能操作項目主要為:心肺復蘇,氣道異物梗阻的急救,外傷的止血、包扎、固定、搬運。
4.學習方式? ? 首先,每個團隊4名成員在課前領取任務(即下次課學習項目)進行資料查詢、討論、集體預習,課上觀看教學視頻后,學生嘗試操作,教師觀察指導,操作過程中,成員進行相互幫助和反思,之后教師示教,學生練習。學生基本熟練掌握項目操作后,進行組間競賽,老師和學生共同總結評價,并布置下次課任務,課后學生進行總結并進行下次內容的課前準備。
1.3效果評價
實驗結束后,課程組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表對團隊學習法效果進行評價,調查表包括10個項目,每個項目設很大提升、有提升、不確定、提升極小4個選項。共發放調查問卷48份,回收有效問卷48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二、結果
學生對團隊學習法評價較好,具體為:95.9%的學生認為對急救基本理論知識有提升或很大提升;97.9%的學生認為對團隊協作能力和自我認同感有提升或很大提升;90.6%的學生認為對創新思維能力有提升或很大提升;認為對急救意識、急救操作技能、溝通交流能力、人文關懷素養、應變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有提升或很大提升的均為95%以上。
三、討論
我校急救護理技術的實訓教學是由校內專任教師和附屬醫院急診科有多年臨床經驗的護士共同承擔,為學生設計的團隊型學習任務與臨床結合緊密,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急救素質和綜合職業素養。
3.1 團隊學習法應用于急救護理技術實訓教學中的效果分析
3.1.1? 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急救能力
團隊學習法使學生摒棄了以往學習過程中“單打獨斗”的學習方式。預習階段,團隊成員通過討論、共同查閱資料拓寬了知識面,在彼此觀點的碰撞中激發出靈感。每個人的操作、溝通練習都是在團隊的氛圍中進行,有利于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整改,提升了學習的效率,學生的急救意識、急救操作能力都有較大的提升。
3.1.2?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
傳統實訓教學中,學生彼此間很少發生聯系,學生學習目的單一,僅僅為了“通過考核”,注意力集中在“苦練操作”上。團隊學習法使得每一名學生和其他團隊成員緊密聯結,每一名學生都能意識到自身責任擴大化[1],積極地相互切磋,團結協作,在學習中逐漸培養團隊協作精神和溝通交流技巧。
3.2? 存在的問題
團隊學習法實踐過程中,發現存在下列問題:①學生學習任務重,影響課前團隊預習活動。②團隊成員情況參差不齊,偶有“拖后腿”現象,造成個別學生有時覺得考核成績不理想而沮喪。③教師容易忽視小組內分工情況而不能對每個人進行客觀評價。
綜上所述,團隊學習法通過伙伴協同,角色管理,組內、組間良性競爭等多種模式,能夠鍛煉學生自我管理、人際溝通、語言表達等多種能力[2],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使學生得到較為全面的發展。教師應當精心設計學習任務,監督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呈現狀態,進行客觀評價,并對學生給予足夠的支持鼓勵,努力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護理人才。
參? 考? 文? 獻
[1]楊旭紅. 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J].衛生職業教育,2015,(33):58-59
[2]王建宏. 高等教育新常態背景下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8,11(46):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