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邦涌
摘要:提高、鞏固高職會計學生專業操作技能、提升學生職業綜合素養是高職會計專業實訓教學探索的最終目標。設立會計工作室,開展代理記賬真賬實操實訓教學,會計專業學生能得到系統、規范的企業會計真賬實操訓練,能熟練掌握中小企業會計賬簿體系的設置、核算流程、納稅申報等核心工作內容,有利于提高學生會計核算能力和綜合素質。
關鍵詞:實訓教學;真賬實操;會計工作室;代理記賬
實訓教學是高職人才培養的核心環節,對訓練學生職業技能、培養學生專業素質、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的通知(教職成[2015])9號)在主要任務與舉措中明確提出:“支持地方和行業引導、扶持企業與高等職業院校聯合開展“現代學徒制”培養試點。”《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實施意見》浙政發〔2015〕16號第三條“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第三款提出:加快推行現代學徒制改革,“實現人才培養和人才使用的無縫對接”。浙江省教育廳、浙江省發改委、浙江省經信委、浙江省財政廳、浙江省人力社保廳、浙江省國資委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通知”(浙教職成〔2016〕31號)指出:“到2016年底,全省有五分之一及以上職業院校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并在此基礎上,逐步擴大試點規模與范圍。”會計專業如何在辦學中適應專業自身要求和企業實際情況,體現現代學徒制培養目的和要求,開展“真賬實操”實訓教學創新,是會計專業辦學的重要任務。
一、高職會計專業實訓教學現狀分析
實訓教學改革是教改的核心內容,是多年來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做了許多探索,有些著眼于辦學環節探索“五位一體”育人模式,政校企合作基地建設,建立校企利益共同體;有些職院開展以 “開放—合作—服務” 理念為引導的實踐探索;有些職院實行“行業、校友、集團共生態”的高職辦學模式;還有職院倡導“創業、創新、創優”的學校建設探索等等,都是從跨界合作的職業教育視角,探索多方共同育人的職業教育體系。“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創新實踐,成為浙江省職業教育大發展的推動力,使一批職業院校辦學水平得到了提高。會計專業實訓教學內容不斷得到豐富,形成了會計基礎技能訓練、專業會計實訓、會計電算化實訓、企業經營管理沙盤實訓、稅務實訓、財務管理實訓、審計實訓、財務分析實訓等實訓項目。實訓教學場所建設水平得到提升,由單純注重校內實訓室,發展到更加重視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和學生實操訓練。實訓形式多樣化,逐步趨于真實,形成校內模擬實訓、校外認識實習、跟班實踐、頂崗實習等實訓教學體系。其中,跟班實踐、頂崗實習屬于高職會計專業開展的在校外基地單位財會部門真實環境下的實訓教學,屬于“真賬實操”實訓模式,對學生的能力培養和職業養成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不僅能夠使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培養過硬專業技能,而且能夠有利于學生熟悉專業崗位工作環境,養成良好職業習慣,提高專業綜合素質,成為各高職院校普遍重視和推進的實訓教學形式,校外實訓基地建設風起云涌。
但是,受校、企、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真賬實操”實訓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從校外實訓教學組織來看,存在諸多問題。譬如:就單個企業(即使是大型企業)而言,財會部門難以批量接納學生開展實踐教學問題;教學基地企業數量不足,難以接納大規模招生的會計專業學生開展實踐教學問題;學生分散到各個不同企業實習,甚至跨省分散實習,難以保障實習內容及目標,校內教師難于指導的問題。
從現有的高職合作辦學運行方式看,學校在合作中呈現單方主動,企業常常處于被動做出響應的狀態,校企合作實踐存在著許多不穩定因素。諸如:合作雙方人事變動影響正常的合作問題,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影響對校企合作的熱情問題,政府對合作的支持力度影響合作的密切度等問題。
與此同時,在現有的學生實操實訓教學中還存在著諸多操作方面的缺陷,譬如:學生第6學期頂崗實習實質是試用,而非在校期間的訓練;第4學期暑期分散式專業實踐的工作內容不能與專業實踐訓練要求緊密貼合;第5學期學生每組5——8人停課到校外企業代理記賬實踐,為期1個月,對校內課業存在影響,往返校企存在安全隱患;教師組織學生分組,帶學生到企業,每周檢查等等,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時間,且學生批量小,無法保證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這種實踐學習,學生接受訓練的平等性存在瑕疵。
綜上所述,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探索能夠調動企業積極性的合作機制,提高校企合作育人的質量,成為高職會計專業教育教學后示范時期發展的一個關鍵性問題。在實踐總結和分析研究基礎上進行創新改革,解決當前會計專業“真賬實操”實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使“真賬實操”實訓可行、有效,使校企合作實踐育人這一決定高職人才培養質量的實訓教學法寶在會計專業教學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二、“真賬實操”實訓教學改革探索
(一)改革目標
通過設立會計工作室,開展代理記賬實訓,確保每位會計專業學生在校期間得到系統、規范的企業會計“真賬實操”訓練,熟練掌握中小企業會計賬簿體系的設置、核算流程、納稅申報等核心工作內容,提高學生會計核算能力和綜合素質。徹底改變以往學生在校完成理論學習和模擬實訓后,進入企業頂崗實習前,企業會計核算實際操作經驗不足及空白的狀況,增強學生進入企業財會部門工作的上手能力,提高學生專業素養,提升專業辦學質量。
具體使每個學生通過本項教學改革,通過創設的“真賬實操”實訓教學活動,達到以下要求:
1.在學生培養方案的第2學年內,根據專業統一安排,至少完成一家中小型工業或商業企業一個月度完整會計核算工作過程。
2.能夠獨立開設企業賬簿體系,運用金蝶或用友會計軟件處理日常業務。
3.能夠獨立操作納稅申報系統,完成企業報稅工作。
4.養成遵守工作紀律,嚴守職業操守,執行會計法律規范,不做假賬的職業精神。
(二)改革內容
1.開展面向企業的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企業需求及人才培養現狀調查,準確把握企業對會計專業人才要求和往屆畢業生專業培養的短板,為教改指明正確方向。
2.修訂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系統規劃專業實訓教學內容,開設代理記賬實訓項目,明確本項目教學目標、內容、要求。
3.開展實訓室建設,尋找有代理記賬業務的合作企業,引企入校,建立會計工作室。
4.組織開展本項目實訓教學,確定學生分組名單、配備企業指導師傅及專業指導教師,安排本項實訓教學時間,選取會計對象企業,準備訓練耗材。
5.進行本項實訓教學分析、總結、評價,針對存在的問題研討改進方法,在下一教學周期中加以改進。
通過上述措施,可以有效解決學生在校期間專業核心能力實操訓練不足,缺乏實踐經驗的問題,彌補學生暑期校外分散開展專業實踐訓練針對性不夠的缺陷,以及畢業實習前缺少會計實操經驗問題;解決學生校外專業實踐企業可接納人數少,無法保證每位學生都得到應有訓練機會的問題,以及學生上下班往返校企之間,存在較大安全隱患問題。
三、改革成效
通過創新校企合作育人機制,校企共建“會計工作室”,搭建新的育人平臺,進而創新會計專業實踐育人途徑,開展代理記賬條件下的學生“真賬實操”實訓教學,把會計專業育人要求與專業辦學環境相結合獨辟蹊徑,對職業教育“雙元制”及“現代學徒制”在會計專業變通式地實踐探索。采用“真賬實操”實訓教學,完成了會計人才關鍵能力訓練和專業素質養成,提高學校對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水平,滿足企業對會計專業人才的質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