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
摘要:社會的紛繁復雜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文中探討了紅色教育資源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義,并深入分析了紅色教學資源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是一種精神教育,并結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提出紅色教學資源促進了思想政治教育課堂形成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關鍵詞:紅色教學資源;大學生;思政教育;價值
1 紅色教學資源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義
1.1紅色教育資源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一種教育
對馬克思主義進行詮釋可以從不同角度入手,從它的階級屬性角度講,它是關于無產階級爭取自身解放和整個人類解放的科學理論,是關于無產階級的性質、目的和解放條件的學說,是無產階級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從研究對象角度講,馬克思主義是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的學說,是關于資本主義發展、資本主義轉變為社會主義、以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發展的普遍規律的學說。總的來說,馬克思主義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構成的科學體系,它是一個結果嚴謹、內容豐富的整體。
1.2紅色教育資源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息息相關
紅色資源是21世紀初我國學術理論界提出的一個嶄新的研究領域,紅色資源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不可分割的關系,而紅色教學資源在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具有不容忽視的價值。當代大學生處于一個紛繁復雜的年代,他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道德品質、心理追求等很容易受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在大學教育者們探討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最大效果中進行了很多的嘗試,許多思想教育的教育教學的資源被不斷的挖掘,開發與整合,紅色教學資源就是其中的一種,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被廣泛的開發利用。可見,紅色教學資源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很高的價值。
2 紅色教學資源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是一種精神教育
“紅色資源”一詞最早見于2000年,黃道快在《中國鄉鎮企業會計》發表的《新縣借助東西合作,推動鄉鎮企業發展》一文中寫道:“1999年,河南新縣縣委、縣政府利用地處革命老區這一紅色資源,并緊緊抓住國家有關部門定點扶貧的機遇,充分發揮當地林果、礦產、旅游等資源優勢,大力開展東西合作。如今,紅色資源已經在各個領域都呈現重要價值。紅色教學資源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呈現一種精神價值。
2.1紅色教學資源是一種革命精神教育。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抗美援朝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等,以及改革開放新時期的女排精神、特區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大大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涵量。這些革命精神永遠激勵國人自強不息、甘于奉獻、不畏艱險、勇于勝利,用勤勞和智慧建設自己的美好家園。
2.2紅色教學資源是一種歷史精神教育。
紅色資源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從稚嫩到成熟的發展史,反映了革命軍隊從弱小到強大的發展史,反映了我國從備受欺凌到獨立自主的發展史,反映了我國從百廢待興到生產力明顯提高、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極大提高、中華兒女在世界揚眉吐氣的發展史。紅色資源使全體中國人民深深地感到謀求國家獨立之艱難,推進創業發展之艱辛,邁向民族復興之艱苦,是教育人民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極好教材。
2.3紅色教學資源是一種人生取向精神教育。
紅色資源蘊藏著非常多的革命事跡。這些革命事跡構成了教育信息中極為寶貴的部分,對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和精神激勵作用。革命事跡包括以下幾類:戰爭英雄的革命事跡,如黃繼光、董存瑞、劉胡蘭、邱少云等人視死如歸,為了中國解放和安寧拋頭顱、灑熱血,令無數人為之動容;艱苦創業的革命事跡,如焦裕祿為了蘭考縣的社會發展、經濟進步、人民幸福舍生忘死地工作,直至奉獻了自己的生命;樂于助人的革命事跡,如雷鋒視人民為親人,激勵著無數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共克時艱的革命事跡,如在四川汶川地震中,黨員干部、解放軍戰士、志愿者和全國群眾傾情奉獻愛心,期間發生了許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涌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跡。這些革命事跡鼓舞人們克服千難萬苦,追求美好生活。
3紅色教學資源促進了思想政治教育課堂形成新的方法和手段
由于紅色資源多姿多彩,因此運用紅色資源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也就多種多樣。2000年6月,江澤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會議時指出:“面對新形勢新情況,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必須在內容、形式、方式、方法、手段、機制等方面努力進行創新和改進,特別要在增強時代感和加強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上下功夫。”.紅色資源的開發利用,對于創新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手段,增強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作用明顯。
3.1身臨其境式的方法手段。
教育者創設一定的情景,讓教育對象在實踐活動中體驗、感悟,并將體驗和感悟內化成個人的內在道德品質。在對紅色資源進行體驗中接受教育,已經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嶄新形式。如重走井岡山挑糧小道,重走長征路等體驗式教育,有利于促使教育對象從直觀體驗中產生積極情感,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提升思想境界。
3.2多媒體式方法手段。
從紅色資源衍生出的電影、電視、音樂等,對教育具有積極意義。多媒體式教育方法將思想政治教育從傳統枯燥的說教中解放出來,代之以藝術的教育手法,打破課堂的時限制,使教育對象以直觀形式獲得知識,提高思想政治品德素質,觀看一些勵志的青春的影視劇,可以對大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培養堅強的意志、生成團結的精神等具有示范和激勵作用。
3.3現場參觀式方法手段。
由于紅色資源在我國分布很廣,戰斗遺址、革命博物館、烈士紀念館、革命烈士陵園等遍布全國,人們可以通過各種形式組織參觀和瞻仰活動,在參觀和瞻仰中增長知識,觸動思想,凈化靈魂。四是主題活動教育方法。圍繞紅色資源這個主題,開展征文、演講、班會、黨團活動、文體活動,以及各種慶祝和紀念活動,使教育對象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了解革命歷史,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4結論
綜上所述,紅色教育資源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價值和意義,教師應該善于發現本地的紅色資源,并積極帶領學生學習和實踐,并認真紅色價值,將紅色教育資源引入課堂,有的放矢的改革傳統的教學課堂,使學生了解紅色革命的意義,進一步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素養。
參考文獻:
[1]聶國林.紅色資源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有效實現研究[D].南昌大學,2013
[2]黃道快.新縣借助東西合作,推動鄉鎮企業發展[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0(6)
[3]周振國,高海生等.紅色旅游基本理論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4]江澤民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阮青.價值哲學[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