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巖
摘要:校企合作正是一種與經濟發展相適應,與教育改革相協調的一種新型辦學模式。建立校企間良好的合作機制,既是國際上職業教育發展的成功經驗,也是我國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
關鍵詞:校企合作;重要性;提升
一、校企合作的必要
1、企業方面
企業通過參與校企合作可以獲得穩定的人才來源渠道。如果企業沒有穩定的員工隊伍就不可能穩定的產品質量,可以降低人才培養費用,贏得潛在合作伙伴,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科技水平,培育良好的企業文化。
2、學校方面
“學歷+技能”是職業技術教育的靈魂,學歷教育是我國教育工作者的長項,但技能教育是其短板。通過校企合作可以相互取長補短、互利共贏。促進教學方法的變革,完成從學歷教育到“學歷+技能”教育的飛躍。提高教學質量,提升綜合辦學能力,帶動教學設備的更新,提高學生技能水平和適應社會能力,同時給學校帶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二、校企合作取得的成效
通過校外教育教學實習、“訂單式”培養、“半工半讀”培養和頂崗實習等形式廣泛地開展校企合作,使學校和企業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實現了校企雙贏。
1、校企合作,企業贏得了競爭力的提升
通過幾年的校企合作,我們發現企業在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大大提升了企業的競爭力。具體表現在:①通過校企合作培訓機制可以提高企業職工隊伍的素質,為企業儲備了大量的優秀的可用之才;②通過校企合作使培養的人才適應企業、行業、社會的需要,縮短員工和企業的磨合期,降低企業的培訓成本和勞動成本;③通過校企合作可以有效地減少企業員工的流動性;④通過校企合作為企業培養了一批熟練的勞動力,企業不必再花人、財、物進行上崗培訓。學校專門培養出來的勞動者,比起一般打工者,素質要高得多,他們熟知企業文化,懂得生產技術,具有良好的文化、思想素養,具有較強的崗位適應能力。因此,加強校企間的合作,為企業“量體裁衣”式地培養后備勞動者不失為一種最有效的方法。堅持搞好校企合作,定能有力地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2、校企合作,學校贏得了發展
學校的發展就是學生和教師的發展。通過校企合作,我校的學生和教師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1、校企合作,學生得到了發展
(1)通過校企合作使學生獲得了實際的工作體驗,學生專業技能強,質量高,有特色,畢業生都被用人單位爭相預訂,供不應求,實現了順利就業。通過校外教育教學實習、“訂單式”培養、“半工半讀”培養和頂崗實習等形式的校企合作,使學生在校求學期間能有機會到企業進行一段時間的實習,按照企業實際的生產和服務要求參加工作實踐,獲取工作經驗,學生在校期間就具備了企業等用人單位錄用新員工所需的工作經驗。
(2)校企合作模式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職業能力,使畢業生能快速實現由學生向社會人的角色轉變。在實習期間,學生參與工作實踐,有利于培養愛崗敬業、吃苦耐勞的精神,增強對崗位、職業的感情,較早地接受企業文化的熏陶。同時把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融為一體,使學校的教學質量得以真正提高,更重要的是,學生的動手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獨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和應變能力等這些職業崗位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養和鍛煉,這是崗位實踐活動以外任何形式無法完成的。
(3)校企合作及時幫助學生掌握就業信息,實現學生就業和企業用工的順利對接。目前,應屆畢業生在謀求就業遇到的障礙之一是信息不對稱,不能獲得必要、及時的就業信息,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學生付出很大的經濟、時間和機會成本,而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就業崗位。通過校企合作,極大地增加學生接觸企業等用人單位的機會,使他們在實際生產和服務過程中,熟悉企業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了解企業聘用新員工的意向,直接或間接獲得有用的就業信息。同時,通過校企合作,把握了行業發展趨勢,掌握了企業用人需求,實現了“訂單式”培養,大大改善了畢業生的就業狀況。
2、校企合作,教師得到了發展
(1)校企合作,搭建了教師鍛煉、提升的平臺
通過廣泛的校企合作,我校各個專業都建立了校外實習基地,這些實習基地不僅解決了學生的實習問題和就業問題,而且還為各專業教師提供了學習鍛煉、提升素質的機會。學生在企業實習期間,學校采取掛職鍛煉、跟班實踐、參觀考察等方式,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教師到企業學習、了解企業的新工藝、新設備、新技術,同時了解企業用人規格,便于學校調整人才培養目標,提高教學實效。各專業教師通過進廠學習鍛煉,業務水平和對新技術的應用實踐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部分教師還考取了專業技術等級證書,使學校“雙師型”教師不斷增加。
(2)校企合作,使教師找到了教改的源泉
要培養企業所需要的技術人才,就需著眼于企業的需求、企業的標準來進行教改。通過校企合作,企業技術工人所需的知識、技能,企業對員工的評價標準,企業員工的基本素養等成為了我校課程設置、課堂教學方式、校本教材開發等的依據。
(3)校企合作,提高了教師科研的實效性
回顧學校的科研路程,校企合作始終是學校科研不變的動力。校企合作中碰到的一個個問題,就是我校科研的一個個專題。如師資隊伍建設問題、學生德育問題、實習實訓改革問題、課程改革問題等等。
回顧近幾年學校發展的路程,正是校企合作步步深入發展的過程。“校企合作給學校帶來了什么?”給學校帶來了師生的不斷發展;帶來了辦學條件的不斷改善;帶來了內部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帶來了學校規模的不斷擴大;帶來了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辦學質量的不斷提高;帶來了辦學水平和社會聲譽的不斷提高;帶來了連續七年英德市教育局目標管理考評一等獎、英德市安全文明校園、廣東省中等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等榮譽稱號;帶來了學校發展不竭的源泉與動力。
三、總結
實踐證明,企業與高校進行校企合作并回報社會,這是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公益事業,是貫徹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有益實踐和重要舉措。從學院角度,希望以產學合作關系為紐帶,進一步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在產學結合上取得突破并實現學校與用人單位的合作“雙贏”。今后除了實習基地建設等“初級層面”的合作關系外,將逐步推廣到合作建立專業課程,合作改革現有人才培養模式,合作建立教育基金等其它合作形式,促進高校及企業加速成長。
參考文獻:
[1]2012年1月10日《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
[2]2012年3月16日《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
[3]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