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曉宏 陳鋒 牛子民
(大同市第三人民醫院心胸外科 山西 大同 037000)
選取本院在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6例老年自發性氣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兩組:對照組50例,男45例,女5例,平均年齡(65.5±3.2)歲。觀察組56例,男51例,女5例,平均年齡(66.5±2.4)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術前引流時間、氣胸誘因、氣胸位置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實施開胸手術,采用絲線結扎或縫扎,必要時使用腔鏡直線切割縫合器。
觀察組患者采用電視胸腔鏡手術。適宜位置取2.0~2.5cm切口為操作孔,一般選擇腋前線第3、4或第4、5肋間。若為較大或有多個肺大皰融合且基底部較寬時采用腔鏡直線切割縫合器進行切割縫合或4~0Prolene線直接縫合漏氣點。
(1)記錄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術后拔管時間、術后住院時間、手術費用。(2)術后24h,使用VAS法評估兩組患者的疼痛程度。(3)觀察兩組術后的并發癥(肺不張、胸腔積液等)發生情況。(4)手術前后,分別對兩組患者進行肺功能指標檢測,檢測指標包括FEV1(第1s用力呼氣量)、FVC(用力肺活量)、MVV(最大每分鐘通氣量)、RV(殘氣量)。
術后氣胸癥狀完全消失,肺部完全復張為顯效;氣胸臨床癥狀明顯緩解,肺顯著復張為有效;術后肺不張、氣胸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為無效。
研究數據運用SPSS20.0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比較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s)比較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的手術時間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的術中出血量明顯比對照組更少,但手術費用均比對照組高,切口長度、術后拔管時間、術后住院時間明顯比對照組短(P<0.05)。見表。
表 兩組患者的手術情況比較(±s)

表 兩組患者的手術情況比較(±s)
手術費用(元)觀察組(56)1.45±0.2152.5±12.13.92±1.233.75±2.185.38±1.7635125±4236對照組(50)1.50±0.17182.5±32.514.09±1.257.16±3.169.26±4.1727314±3186 t值1.33727.86142.1716.5236.36043.415 P值>0.05<0.05<0.05<0.05<0.05<0.05組別(n)手術時間(h)術中出血量(ml)切口長度(cm)術后拔管時間(d)術后住院時間(d)
觀察組患者術后的VAS評分為(1.42±0.16)分,對照組為(3.62±0.79)分,組間比較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
兩組患者術前的各項肺功能指標比較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術后兩組的FEV1、MVV水平均顯著升高,FVC、RV水平顯著降低,觀察組術后3天復查的FEV1、MVV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FVC、RV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
觀察組患者術后的并發癥總發生率為10.71%,顯著低于對照組的40.00%(P<0.05)。術后復發組間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開胸手術對于老年患者而言創傷大、切口長、出血量大、并發癥多、術后恢復慢等缺陷則體現得尤為明顯[1],胸腔鏡手術在自發性氣胸外科治療中體現出了療效好、創傷小、疼痛輕等優勢[2],本次研究結果也得以證實。結果還顯示兩組的手術時間接近。這是因為隨著現代胸腔鏡技術水平的持續提高,胸腔鏡下術野更加廣闊、清晰,從而大大提高處理胸腔內粘連及病變組織的效率,從而縮短手術用時。觀察組術后拔除胸腔引流管后復查肺功能顯示的FEV1、FVC、MVV、RV改善程度比對照組更為明顯(P<0.05)。說明胸腔鏡手術對氣胸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效果更為顯著。但部分患者術后三個月門診復查結果肺功能指標差異性明顯縮小,可能為對照組患者術后切口疼痛原因導致短期肺功能指標明顯低于觀察組,而術后疼痛緩解后各項肺功能指標仍有改善空間。同時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在住院治療費用反而升高,考慮為胸腔鏡手術高值手術耗材的使用所致。近年來有報道將電視胸腔鏡技術與常規手術器械結合起來,盡量不使用一次性高值耗材,既具有常規電視胸腔鏡微創的優點,也可兼顧減輕患者經濟負擔,更加貼近當前精準醫療的理念[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