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龍
就近幾年來看,我國主要將聲樂唱法分為三大模塊,分別為美聲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并且這三種唱法存在一定的關聯性,彼此相互借鑒、相互發展。其中,民族聲樂唱法是我國最具民族特色的藝術形式之一。許多高等院校都對聲樂課的授課模式以及教師講課方法進行了大膽的改革與探索。就短期的教學目標而言,如何在聲樂教學中改變以往傳統的、乏味的教學模式是重中之重。如何在世界多元文化發展的背景下考慮民族聲樂的發展,是值得探討的問題。高校民族聲樂教學應當采用融合與實踐結合的發展模式,這既適應當今大眾對民族聲樂藝術的多元化審美理念,也是我國民族聲樂教學改革與創新的實際體現。人們應該在前人總結的基礎之上,不斷進行探索,并大膽進行嘗試。本文就普通高等院校聲樂教學改革進行簡單的闡述。
其實,不同音樂之間都有一定關聯,而聲樂也是一樣的,美聲唱法與民族唱法彼此獨立,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又彼此借鑒,形成屬于自己的明顯特征,仔細品味,人們就會發現二者會有相似的一部分。簡而言之,二者相互獨立、相互借鑒、相互融合,但又各自獨立;既豐富了聲樂理論知識,又為人們展示出創新的唱法,促使聲樂藝術魅力增強,確保了聲樂教學的可持續發展。就國情而言,中國民族聲樂的發展要歸功于中國民間流傳的戲曲、民歌等,其發音方法有一些特定的規則及理論基礎。后來,一些外來文化進入中國,慢慢影響我國民族聲樂,其中融入了西方美聲唱法的氣息運用和演唱時各腔體的調整等元素。隨著時代的發展,涌現出一批優秀的歌唱家和聲樂教育家。其中,我國著名民族聲樂教育家金鐵霖就提出,在民族聲樂演唱中,演唱者要具有聲、情、字、味、表、養、象七方面的綜合素質。這就為中國民族聲樂演唱提供了一套理論,也就成為現階段民族聲樂演唱者的高級要求。隨著本科生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學生面臨的就業問題越來越大,那么如何在眾多院校中脫穎而出成為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聲樂教學現狀
就目前的教學情況而言,聲樂教學存在的問題不小,就最大的問題來說,各音樂學院的教學方法大同小異,相互借鑒,教學方法和內容都比較單一,甚至雷同,說白了,就是教學模式太過傳統。而現實是在很多院校的聲樂教學訓練中,教齡較高的教師沒有及時跟隨社會變化,改進教學方法,導致教學模式死板,靈活性不高;教齡較短的年輕教師又沒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導致青黃不接。另外,學生的思想天馬行空,思維方式不同,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這也就間接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最后,現在的聲樂課都比較注重學生的理論概念,學生的實踐活動很少,交流更是少之又少,而聲樂課本身又是特別注重實踐的操作課程。人們看到過許多表演,但是都會有一種感覺,這個表演我似曾相識,雖然舞臺上表演的人不一樣,但是風格大多莫名統一,即風格、方法、技巧大同小異,新意不多。
二、高校聲樂教學改革
(一)聲樂教學內容多變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不同民族有其特有的文化,其聲樂演唱藝術是多彩多姿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聲樂傳統,其中包含了各地的人文風情。例如,藏族的藏歌、瑤族的盤歌等獨具特色,教師可以在上課時帶學生欣賞這些歌曲,讓民族文化進入課堂。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自主創作,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以便加以鞏固。這是一種重要的聲樂文化資源,高等院校應該把不同民族的聲樂藝術納入聲樂教學中,以便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悠久的聲樂文化藝術。
(二)學生作為課堂主導者
課堂實踐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形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宰者,教師為課堂的輔助者。這樣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從被動接受聲樂知識改為主動尋找聲樂素材,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取代沒有新意的傳統教學模式。比如,在課堂即將結束時,教師可以給學生一個下節課待解決的問題,讓學生自主學習,明確學習目的,然后搜集資料來解答疑惑。上課時以小組為單位,教師要對學生的練習情況進行檢查,每個小組負責講解一部分內容,讓學生參與和體驗教學。當學生講完后,教師可以適當補充,雖然過程比較煩瑣,但是學習效果遠比教師講、學生被動聽好。
(三)創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在科學技術異常發達的今天,信息技術影響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人們的生活充滿樂趣與活力。那么,將信息技術適當地用在聲樂教學中,不僅使得互聯網技術進一步發展,也使得教學情景變得生動許多,活躍課堂氛圍。信息技術在聲樂教學中的應用,不僅可以帶來聽覺享受,也能帶來視覺盛宴。在聲樂教學中,民族院校要適當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避免枯燥、乏味。使用信息技術來創設情境,其最直觀的好處就是教學內容豐富化,聲樂課堂高效化,學生參與積極性提高,很好地將興趣與課堂完美融合。
(四)教師的有效引導
“有效引導”策略是當前比較新穎的一種教學方式,能有效提升教學效率。聲樂課是一門非常注重實踐的課程,這種實踐與理論意義上的實踐又有所不同。聲樂課的實踐統稱為練習。那么,聲樂課的主要任務就是使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練習之余對其進行合理歸納與分析,從而達到鞏固知識、完善自我音樂修養的目的,使學生在打好基礎的同時能獲得探索新知識的能力,其間需要教師進行有效的引導。
聲樂教師在引導學生做好課前練習的同時,不妨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主動練習和感悟,教師輔助學生學習。一旦學生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就會稍微輕松一些,學生也能提高主動思考問題的能力。其間離不開教師的有效引導。學生要養成課前大量練習的好習慣,教師也要引導學生進行課后練習,及時鞏固所學知識。課后鞏固要求教師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進行正確而有效的引導,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三、結語
中國當代專業民族聲樂教學體系面臨的問題較多,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如何保護和傳承傳統民族聲樂遺產,使它香火不斷,代代承傳。我國高校聲樂教學逐步走向完善,學生的演唱水平逐步提高。目前,由于我國高校聲樂教學的局限性,沒有過多重視對少數民族音樂的教育,少數民族學生的民歌演唱水平仍然參差不齊。針對文中提到的問題,筆者相應地給出了一些措施,希望一些院校聲樂教學水平可以得到質的飛躍。
(四川民族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