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路芳
【摘要】進入新世紀以來,經濟全球一體化已經成為大勢所趨。這樣的經濟發展形勢在為我國企業帶來發展契機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國際貿易風險,因此開展國際貿易風險管理問題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對國際貿易風險進行了概述,并對新時期下國際貿易風險問題進行了分析,最終探討了加強國際貿易風險管理的解決對策,旨在促進我國企業的國際化發展。
【關鍵詞】新時期 國際貿易 風險管理 對策
進入21世紀以來,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受此影響,國際市場變得更加復雜化,多元化。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程度的不斷深入,世界各國之間的相互依賴程度不斷加深,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企業開始與國際市場接軌并不斷擴展國際貿易規模。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企業在享受國際貿易帶來的各種收益的同時,也要面臨國際貿易的潛在風險,尤其是在新時期國際市場復雜多變的環境下。如果企業有效的把控國際貿易風險,將會面臨重大的經濟損失,我國國內市場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文開展了國際貿易風險管理問題的研究,并提出加強風險管理的策略,旨在促進我國企業的國際化發展。
一、國際貿易風險概述
下文主要從國際貿易風險的內涵、內容以及重要性等方面進行闡述。對于企業來說,尤其是開展國際貿易的企業,在企業正常運營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多種風險,如果不能及時發現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將會給企業帶來重大的經濟損失,影響企業的經營和發展。通常情況下,企業面臨的國際貿易風險主要包括政策風險,操作風險和匯率風險。其中政策風險的主要因世界各國貿易摩擦加劇、技術性貿易壁壘以及反傾銷案件持續增多而引起的;操作風險主要是由于貿易雙方因貿易習慣和語言上的差異引起的。在國際貿易行為中,交易雙方需要準確理解貿易術語并維護好自身利益,避免因習慣和語言差異造成貿易風險;匯率風險主要是由于外匯市場的波動造成的,在貿易交易的過程中。貿易雙方會因貿易波動產生一定的風險。
二、新時期下國際貿易風險問題分析
新時期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受此影響,國際市場也逐漸呈現出復雜化的特征,在這樣的背景下,國際貿易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開始逐漸顯現,具體來說,主要包括風險管理意識不夠深入、風險管理體制不完善、風險管理手段相對落后等幾方面,詳細如下。
(一)我國外貿企業風險管理意識不夠深入
在開展外貿企業管理工作的過程中,風險識別,風險控制以及風險防范是其中重要的工作內容,這些工作直接決定著外貿企業的正常經營與發展。但是縱觀我國外貿企業的發展現狀來看,風險管理意識不夠深入的現象普遍存在。部分外貿企業受短期利益的誘惑,盲目開發市場,擴大企業經營規模,但是卻沒有深入的開展風險識別工作,對于市場潛在的風險因素缺乏足夠的認識,沒有及時有效的識別市場存在的風險,存在僥幸心理,對于國際貿易風險沒有及時的采取防范措施,最終給企業帶來難以彌補的巨大損失。
(二)我國外貿企業風險管理體制不夠完善
健全完備的風險管理體制是企業得以正常運營和發展的基礎,只有在風險管理體制健全的前提下,才能確保企業風險管理措施得到落實。但是,縱觀近年來我國外貿企業的發展情況,可以看出,部分外貿企業在風險管理體制方面存在不完善的情況,比如組織制度不健全、組織職能缺位、風險管理規章制度建設相對落后等等。除此以外,也有部分企業依賴外銷員的管理與監控作為貿易風險的防范手段,因此外銷員的職業道德和專業素養直接決定著企業風險管理能否得到有效落實。一旦外銷人員沒有及時的發現風險,那么企業將直接暴露在風險之下,嚴重者可能遭受巨大的經濟損失,極大的影響企業的正常經營與發展。
(三)我國外貿企業風險管理手段相對落后
從近年來我國外貿企業的發展現狀來看,一些外貿企業在風險管理方面存在著風險管理手段比較落后的情況。比如在信用管理方面,部分企業缺乏全面的市場調研,沒有客觀全面的了解客戶的資信情況,因此客戶利用假發票假合同行騙的現象常常出現,這是由于企業在信用管理方面采用的風險管理手段有效性不高造成的。除此以外,也有一些企業在收集風險情報方面缺乏足夠的手段,對于客戶的注冊和商業登記情況,沒有進行全面細致的調查,對客戶的經營狀況和業務范圍缺乏足夠的了解,對客戶信息進行分析時,沒有綜合考慮不同國家的政治法律人文差異,直接導致企業管理人員沒有及時有效的發現潛在的國際貿易風險,上述現象給外貿企業的正常經營與發展帶來了潛在的安全隱患。
三、新時期加強國際貿易風險管理的對策
通過前文的論述,新時期國際貿易風險將直接影響著我國外貿企業的發展前景,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將給企業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加強國際貿易風險管理已經迫在眉睫,下文從加強風險信息收集、及時轉移風險等幾方面探討了相應的改進策略,詳細如下。
(一)注重風險信息收集工作
前文已經提及,強化風險意識有助于企業樹立正確的風險觀念,是外貿企業加強風險管理的必要條件。在深化風險意識的基礎上,企業管理人員需要注重風險信息的收集工作,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首先,為了加強風險信息的收集,企業需要不斷完善商業情報網絡的建設工作。一般來說,企業可以采用協議的模式,與有關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共同開展商業情報的收集工作,采用這種合作的關系收集情報的優勢在于可以豐富信息收集渠道,獲取豐富翔實的國際貿易風險信息,通過細致的分析,企業可以及時采取有效的規避措施。除此以外,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業務調整的情況,積極展開市場調研,及時分析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需要注意的是,市場調研需要充分考慮所處國家的經濟政策,法律環境等因素,確保市場調研的全面性,有效性和及時性,進而為企業預防國際貿易風險提供有力的保障。其次,企業需要采取多種手段拓展調查國際貿易風險的渠道。對于外貿企業來說,盡可能的規避潛在的瞬息萬變的國際貿易風險,外貿企業需要積極主動的拓展收集風險信息的渠道。通常情況下,外貿企業收集風險信息的渠道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借助經濟銀行了解客戶的信用情況,進而分析客戶所在國家的匯率變化趨勢,對匯率風險有客觀的認識;二是委托第三方機構對客戶企業進行全面的調查,那重點在于客戶的信用情況;三是通過駐外領事館的途徑獲取合作方的相關信息。
(二)加強風險控制能力
加強風險控制能力是新時期外貿企業風險防范的重要手段。一般情況下,外貿企業加強風險控制能力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首先,外貿企業需要完善經濟貿易風險監督機制。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深入,我國外貿企業的經營規模不斷擴張,經營產品日益新穎、經營模式日漸繁瑣,在這樣的背景下,只有不斷加強企業監督管理才能有效的避免潛在的國際貿易風險。因此完善企業監督管理機制已經迫在眉睫。在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的過程中,企業需要制定有效的貿易控制流程,通過不斷提升管理人員的責任心,促使相關人員按照責任目標完成相應的工作任務。需要注意的是,外貿企業在經營活動中,一旦發現違規操作,需要采取及時的手段予以糾正和制止,對于造成嚴重后果的責任人依法追究其相關責任,確保企業監督機制得到有效的落實,避免形式主義現象的出現。其次,外貿企業需要持續深化風險控制機制。一般情況下,企業控制風險常用的措施是加強風險監控。對于外貿企業來說,其監控的對象就是涉外經營的風險因素以及損失和事件,常常具有不確定性。因此企業需要不斷完善控制風險機制,企業才能夠及時的采取相應的控制對策,將風險控制在可控的范圍之內,避免企業經濟損失的進一步擴大。第三,外貿企業需要探索積極有效的快速反應機制。國際貿易風險通常呈現出風險變化大、不易預測等特點,突發風險較為常見。如果突發風險一旦出現,企業缺乏足夠的應急反應措施,那么很容易給企業帶來不可挽回的經濟損失。因此企業需要建立快速反應機制,但發生突發危險,該機制立即啟動,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夠變被動為主動,才能將潛在的風險最小化。
(三)提升轉移風險的及時性
新時期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國際貿易風險變幻莫測不可預料,因此外貿企業加強國際貿易風險管理的過程中,還需要做好風險轉移工作,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可以通過以下四種手段。首先,外貿企業可以采用購買貨物運輸保險的方式及時轉移風險。國際貿易通常路途遙遠,耗費時間較長,因此難免存在風險隱患。因此外貿企業可以通過購買貨物運輸保險的方式,將一部分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其次,外貿企業可以通過購買出口信用保險的方式及時轉移風險。所謂的出口信用保險,是國家提供基金,經國家指定保險機構對出口商提供政策性非營利性的保險業務。外貿企業購買出口信用保險可以規避一部分境外的政策風險和信用風險。第三外貿企業可以通過辦理國際保險業務的方式轉移風險。外貿企業辦理國際保險業務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產品的出口幾率,而不用擔心客戶拒絕付款造成的經濟損失。第四,外貿企業可以通過銀行保函的方式轉移風險。當前銀行保函的形式較多,外貿企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