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蓉
摘 要:公共關系在高校學生中的實用功能越來越明顯,但由于各種原因,部分學生對公共關系的了解還停留在比較初淺的階段,甚至曲解公共關系的內涵。公共關系教學應充分發揮其作用,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這門課程,將公共關系教育融入學生的素質教育之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公共關系;素質教育;合作意識
近些年,隨著對公共關系的重視和學校的努力,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初步具備了公共關系的意識,公共關系在學生素質教育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是,不少學生對公共關系的理解還停留在比較膚淺的階段,甚至曲解了公共關系的內涵。本篇將結合高等職業學校學生中存在的一些現象,探討公共關系教學如何在素質教育中起到應有的作用。
一、部分大學生對公共關系理解的誤區及在處理公共關系時存在的不足
(一)對形象塑造的理解較為膚淺、狹隘。公共關系的首要任務就是通過傳播溝通塑造組織的良好形象。對于個人來說,良好的個人形象是與他人成功交往和取得事業成功的基礎。通過公共關系學以及相關課程的學習,學生不同程度地意識到了樹立良好形象的重要性,但不少人對形象的理解停留在禮儀、外形、氣質談吐等方面,懂得通過多種方式,甚至不惜重金來改變外在的形象,卻往往把“修身”這個最本質的形象塑造排到了其次,舍本而逐末。還有相當多的學生只注重自身的形象卻不把組織的形象放在心上。
(二)注重人際關系的建立但缺乏合作意識。公共關系具有協調人際關系的基本功能,當代大學生不同程度地意識到人際關系的重要性并熱衷于人際交往。大學生能夠意識到人際關系的重要性是可喜之事,但不少學生把對人際關系簡單地理解為接觸更多的人,擴大自己的交際圈,為將來的工作鋪路。如今的大學生多為“95后”,而且相當大一部分是獨生子女,相對優裕的生活環境和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使他們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忽略他人,缺乏集體觀念,不樂于并且也不善于與他人合作。因此,大學生一方面注重人際關系,另一方面又常常在與人相處中傷害同學,拉幫結派、不尊重他人、相互傾軋。這樣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性,對其成長及發展顯然是十分有害的。
(三)注重交際能力的培養但缺乏良好的個性和健康的心理素質。一方面,大學生很重視交際能力的培養,懂得通過多種方式,多種渠道來提高自己的交際能力,但在實際的人際交往中,又往往傷害別人又傷害自己,這與其不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不無關系。不少學生抗壓、抗挫折能力較弱,聽不進逆耳之言,忌賢妒能,貶損他人,不懂寬容,不知感恩。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部分大學生對公共關系的理解是有偏差的。究其原因,其一是受社會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其二是一些學生對公共關系缺乏深入的了解,甚至將公共關系和人際關系等同起來。
二、將公共關系教學融入學生素質教育之中
(一)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形象意識”,注重內在的修煉。形象應是外在表現和內在精神的統一。“外”是有形的,是顯而易見的,比如容貌、服飾、言談舉止等。“內”是無形的,比如道德情操,學識修養等。公共關系的教學就是要讓學生正確認識“形象”,努力將自己塑造成為一個正直、善良、誠實、熱情,有學識修養,有良好的言談舉止和得體儀容儀表的人。內外兼修,才是公共關系“形象”塑造的本質。
要內外兼修,可嘗試從以下幾方面去做:(1)公關素質教育與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相互滲透。公共關系本質上是道德活動。它與思想道德素質所包含的內容相一致,并且豐富了思想道德素質的內容。因此,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應該將公關素質教育和思想素質教育結合在一起,并使其相互滲透。公關教學中應將道德準則作為一項重要的內容,而思想教育則要改變傳統的模式,引入公共關系的理念,不空談理論,切實為學生的發展、成長提供指導和幫助。(2)將公關素質教育滲透于人文素質教育之中。人文素質的核心是做人的素質,它包含了美好的情感,健康的情趣,積極的價值取向,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腳踏實地的精神。而公共關系對現代人的素質要求,與以上所提的人文素質的內容相一致。它強調以人為本,關心人、尊重人、幫助人,追求真、善、美的和諧統一,忠于職守、對社會公眾負責,信譽第一、真誠至上,以事實為基礎,不斷進取,良好的團結協作精神等等。公關素質教育和人文素質教育相互融合和促進,是促使學生全面發展的非常好的方式。
(二)注重新型人際關系的建立,努力營造和諧團結的公眾狀態。(1)樹立協調溝通的意識。協調溝通意識是公關意識中的一個重要內容。當今的大學生普遍自我意識較強,特別在乎自己的感受而往往忽略了他人。學會溝通,學會將自己放置在一個群體之中去考慮問題,自己的心靈天地就不會那狹小,一些困擾自己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2)正確處理競爭與合作的關系。當代大學生應有競爭意識,學會競爭。但不應片面而且極端地來理解競爭。競爭與合作并不矛盾,在競爭的同時,不能否認合作或排斥合作。大學生要學會合作,善于合作,并通過合作來完善自我,發展自我。與人合作必須學會尊重人,寬容人,團結人,公共關系的信息傳播與溝通協調功能,能夠有效地使大學生在分歧中求協調,在差異中求一致,在沖突中求共存,在競爭中求合作。充分發揮高校公關教育的作用,有益于學生樹立正確的競爭觀念,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三)將公關素質教育滲透于心理素質教育之中。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也是公共關系育人目標之一。要協調矛盾、解決難題,要適應復雜多變的工作環境和工作任務,良好的心理狀態是必不可少的。熱情、開朗的個性,真誠、友善的處世態度,堅強的意志力,抗壓、抗挫折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公共關系提高公關素質對于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具有越來越普遍的意義。
三、結語
公共關系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開設了這門課程的應該引導學生更好地把握其內涵,并用于指導實踐,沒有條件開設這門課的,學校應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將公共關系的理念滲透在思想道德教育、人文教育、知識文化教育之中。
參考文獻
[1] 謝紅霞.公共關系與素質教育[J].山西財政稅務專科學校學報,2002,4.
[2] 高平.初探高校公共關系教育中的隱性教育[J].科教縱橫,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