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健 岳輝
摘 要: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重要介質,語言中的人文素養也更為重要。在這個信息化飛速發展的時代,語言作為交流的橋梁其地位就顯得格外重要。而在于我國的教育中外語類的過多的是強調單方面的人才培養,在人格和素養方面還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外語類應用型人才的人文素質的教育相較國內外相比之下,我國的劣勢就越發明顯。社會的進步需要更多這方面的人才。下面將會針對這方面發出問題,并且提出相應對的改善的方法。
關鍵詞:理工科高校;外語類應用型;人文素質
現在如今對國家而言無論是哪方面的人才于現在還是以后都是稀缺的。而人才具有核心的就是具有優良的人文素養。在理工科高校語言教學而言,特別是在外語類應用方面。如何教育出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人文精神的外語類應用型人才是我們所達到的目標。避免過分重視人的技術價值,而忽視人的本身價值,這也恰恰是培養理工科高校外語類應用型人才能否成功的關鍵性條件。
一、人文素養在理工科高校外語類的重要性
人文教育是素質教育之本,人文意識引導的匱乏將會導致學生的物質主義、功利主義傾向。人文素質的培養在教育中是核心,它會引導人們的思想,可以激起人們內心深處的精神。在言行和舉止上都會有所體現。高校的英語課堂的開設作為大學教育中的一個科目,應該將其培養在聽力、口語、寫作、閱讀和翻譯方面的應用。學完了之后能聽、說、寫、讀、譯等可以用這方面的技能,可以獨立有獨立的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這些在今后的就業方向中會有很大的助力,語言是交流的媒介,每一種語言都有它發展歷史,了解了更多的語言歷史,在外語中擁有著優良的人文素養,能夠應對自如并且熟練的駕馭外語,這樣成稱之為應用型外語人才。國家的發展需要更多的應用型外語人才來推動適當的發展。所以從各個方面而言理工科外語類應用型的培養在當今的世界發展中的重中之重。
二、如何培養外語應用型人才的人文素質
在我國的九年義務教育中的主科中就有一科是外語教育,可見外語的教育國家也是極其的重要。在現在很多學校從現在小學的三年級就開始學習,直到高中的課程結束學習的還是課本上的內容,英語課外的實踐幾乎是沒有的。一直到了大學才開始慢慢的接觸到一些英語角、英語俱樂部等方面的實踐活動,外語學習的范圍極其的狹窄,加上部分的學習課程中只是過多的背單詞,只背不加以應用久而久之就容易遺忘。在另一方面又會出現許多的中國式英語、蹩腳式英語。在這許多的方面中可以看出我國的教育在還是有所欠缺的,在外語教育上,應該結合當前環境,學以致用。在外語的教學中不應該死板地守著古舊的教育方法。
三、目前理工科外語專業面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單一。在外語類的課程和其他課程相比是需要周圍環境的影響的,單單僅憑在課上環境是遠遠不夠的,學到的東西只是表面的,單一的。在外語的表達注重的方向也有漏洞,距離會聽會看會翻譯是遠遠不夠的,應該從一開始就開始從頭抓起在外語的學習能力上聽、說、讀、寫、譯的應用共同培養起來。
(二)學習氛圍不足。在學校的里的外語學習氛圍也不足,這方面在成績上有很大的變現,比如:在高校的各科成績中發現許多學生仍然存偏科的嚴重現象,偏科最普遍的就是英語。原因在這里,從開始學習的漢語和英語一直到大學,語文就不會說偏科偏得很嚴重,這就在于在外面學生說的是漢語,在學校、在家里學生說的還是漢語,甚至英語老師除了在課上課后和同學交流說的還是漢語。
(三)學生觀念問題。對學習語言有很大的誤區,就單單認為學習外語就是為了應付考試。外語很多人也認為這是獨立出來的一個科目,是和其他的共同學習的科目是沒有什么關聯性的。這樣的誤區往往會造成死讀書的顯現,單單就是為了期末考試那一張白紙而學習的,這樣的觀念巧好是阻隔外語深入學習的擋路牌。
四、如何改善以上的問題
理工科學生在報讀外語類的專業以前,已經接受過很多老師全面灌輸了的系統英語知識,不僅僅是英語,還有語文、歷史、地理、生物等各科的知識灌溉,這一方面的人文教育,只是學生無意識地把它們串聯在一起,而是把它們當成是獨立的學科科目,在這方面在學習這些內容以后學校和老師可以加以提點,給學生在外語和其他科目上指明相關聯性。對于環境范圍來說,學校應給予更多的支持,畢竟學生呆的環境除了家里就是學校,可以適當地舉辦一些關于外語的比賽和外語的活動項目,還可以通過相關的語言課程來提高學生的知識層面,豐富他們的知識儲備。在外語應用各方面方面從小抓起,我國存在的這方面的問題就是對于聽力,閱讀,翻譯方面抓得很好,在口語和寫作方面有很大的松懈。對于學生個人來說,如果想繼續深入了解外語的精髓就需要了解其語言背后的文化,這樣就會有良好的人文素養,進而可以自如地應用這門語言,并且把它變成自己的東西。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自學,還要和周圍有共同方向的人多多的交流,讓自身的外語應用能力提升到更高的層面。另外,第二課堂是高校大學生感受文化與精神魅力的重要場所,因此,建議教師采取靈活多變的方式,讓學生近距離接近文化的魅力。具體方式包括:第一,教師課根據自身實際在學校開展講座等活動,開展文化普及活動。第二,學生組織,教師指導組織異彩紛呈的文體活動,引導積極的校園文化氛圍。
五、結語
在這個信息飛快發展的世界里,語言作為人與人交流、國與國之間的媒介,理工科高校外語類應用型人才在如今是不可缺少的人才,在這其中人文素養的培養也是必不可少的。發展推動著對外語類教育模式的改變,也推動著單一型人才轉變成綜合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林學藝.地方本科高校外語類應用型人才人文素質教育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7(24):73-74.
[2] 陳效飛,任春華.應用型本科院校外語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J].中國培訓,2016(10):46-46.
[3] 雷鵬飛,束學軍.地方理工科院校英語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探索[J].現代教育科學,2014(11):100-104.
作者簡介:于健,長春理工大學外語學院,副教授;岳輝,空軍航空大學基礎部外語教研室,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