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著市場經濟的全面進步和發展,陜西省作為資源和教育大省,如何進一步實現“文化強省”成為了地區人才培養工作轉型的關鍵,建構完整的人力資源模式和管理結構值得全社會共同思考,真正意義上促進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人才建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共贏。文章從市場需求和人才需求兩個方面分析了陜西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并結合案例對陜西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創新性路徑展開了討論,僅供參考。
關鍵詞:陜西;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性
一、陜西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一)市場需求
在推進陜西文化的過程中,不僅僅要充分考量其在中華文明體系內的重要地位,也要結合歷史資源對市場文化產業發展進程進行全面分析。陜西文化積累了周、秦以及漢唐等多個王朝的文化歷史資源,具有非常獨特的文化魅力。也就是說,物質文化資源和精神文化資源都呈現出全面進步的態勢。基于此,建構文化強省的目標成為了文化陜西順應市場發展規律的必然,全面提升綜合陜西的軟實力,并且將科學發展觀和提升社會和諧化發展作為根本,有效落實文化產業結構,從根本上架構建構和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的控制體系。
另外,從市場動態發展結構出發可知,文化強省的任務要突出陜西省文化分布和發展的特征,將西安作為核心要點,發揮文化名城的優勢和價值,帶動周邊地區建構更加順應時代發展進程的格局體系,并且重點落實歷史文化、山水文化、紅色文化以及民俗文化體系等,確保能建構文化-旅游相互促進的新興產業鏈條。
由此可見,要想真正實現當地經濟發展和文化產業規劃體系,就需要建立健全完整的市場監管模式,并且夯實專業人才培養基礎,確保滿足市場的基本需求。
(二)人才需求
在陜西文化體系綜合競爭力提升的時代背景下,要想突出陜西文化的特色和個性,全面深度挖掘陜西資源相對優勢和絕對優勢對于全面夯實管理結構和綜合監管體系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要想發揮陜西地區資源價值,就要整合文化資源模式和科技發展資源體系,建立完整的人才輸出結構,確保能夠將現代文化體系、人才結構和傳統文化進行有效連接,以保證能提高文化創新技術和意識,并且專注于對文化產業人才的培養,順應知識密集的文化產業發展趨勢。
基于此,全面夯實人才監管需求和管控機制,對于文化產業研究和文化產品服務人才的培養工作,要結合市場的管理模式建構系統化服務人才監督機制。
二、案例
本文以陜西省某師范學院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為例,為了順應地區人才培養的要求,XY師范學院在2010年開設了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本身屬于歷史文化學院,是將管理和教學進行有效融合的二級學院,開設的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資源優勢較高,開設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師資力量較為雄厚,學科交叉、學科互補以及學科滲透效果較好。
值得一提的是,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培養要求指出,不僅要了解國家文化戰略和政策體系,也要具備文化產業管理和營銷策劃等知識能力,熟悉國際文化產業理念以及運營模式的基礎上,充分掌握文藝學、傳播學等,能將歷史文化和現代產業理念、經營管理復合型文化管理機制進行統籌管理。目前的就業方向主要是能從事文化資源和文化產業管理方面的理論研究,并且能在宣傳系統、文化管理部門和文化產業市場中從事相應的工作。
另外,基礎性教育模式主要分為以下幾點:(1)公共基礎課教育模式,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和健康的心理素質。(2)中外歷史文化教育模式,更多的講解文學、藝術等基礎性知識系統教育模式,并且充分了解人類文化資源積累過程和規律,為學生全面進步創設了良好的文化基礎。(3)文化產業概論教育模式,學生在了解電子網絡、文化出版以及影視、書畫文藝等方面的基礎上,也要明確不同產業的經營運行方式,并且能形成良好的管理和經營意識。(4)一般經濟學、文化經濟學、案例文化市場學是學生充分掌握經濟發展史的關鍵課程模式,有效提高了學生的測繪能力、經營管理能力和文化產業實際交際能力。
三、陜西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創新性路徑
在陜西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創新性發展體系內,要將現實發展作為根本,進一步營造良好的發展氣氛,全面夯實歷史文化基礎的同時,有效將專業是結構作為基礎,逐步培養精英人才,從根本上完善實踐教育和技能教育結構,真正實現以知識和技能促進學科發展以及專業建設的創新化教育路徑,也為陜西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全面優化奠定堅實基礎。
(一)明確培養方向
為了進一步實現陜西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創新性管理需求,就要在傳統理念體系的基礎上全面升級培養管理工作的綜合價值,有效結合文化產業豐富的內涵和學生學習時間的有限性特征對培養方向進行集中細化,保證能建構高效率教育結構和人才培養模式,為經營類、創意類、策劃類以及營銷類等基礎知識模塊的全面落實奠定堅實基礎。最關鍵的是,要整合文化企業經營管理模式的根本目標,確保能建立健全文化企業經營管理核心課程體系群,有效模擬企業經營過程的同時,保證能完成人才培養管理的綜合水平。
一方面,要積極落實創意人才培養規劃,在是課程體系建立的過程中,要明確文化創意和策劃指導教育的意義和價值并且指導學生對市場結構進行綜合分析,有效選擇適宜的主題完成創意產品和書面策劃報告的管理,積極完成創意人才培養的工作管理要求。最關鍵的是,在課程群建立的過程中,要將策劃指導機制和教育管理體系作為關鍵,全面落實營銷人才培養工作的目標和管理要點,維護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訴求。
另一方面,要整合文化市場營銷的教育教學機制,并且引導學生組建團隊,真正夯實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路徑,引導學生自主完成市場調研報告的同時,為學生營銷能力的全面提升創設良好的教育基礎和氛圍。
因此,陜西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創新性發展要將人才多元化培養作為根本和關鍵,夯實管理要求的同時,就能提升人才教育的綜合效果。
(二)強化課堂教學實用性
人才培養工作開展過程中,要想真正實現陜西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創新性發展目標,全面落實完善且有效的教學實用性課堂體系結構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也是維護管理教學以及綜合市場指導結構的根本,需要落實相應的管理模式。
(1)高校要在人才培養工作中強化教師的綜合素質,只有提升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創新度,才能提高課程的實用性。因此,高校要鼓勵教師利用理論優勢建構和文化企業共同策劃文化項目的教育教學模式,確保能為學生打造更加具有實效性價值的課程體系,真正推動“雙師型”教師培養規劃,并且鼓勵教師參與更多的文化產業交流和培養會議,在交流會議中能有效吸收優秀的人才培養經驗,為陜西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創新性發展提供支持。
(2)在陜西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創新性發展進程中,要建構“以賽促學”的教育教學模式,將知識體系和市場實際發展現狀結合在一起,并且指導學生能積極參與大學生創業大賽以及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等,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就能帶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保證學生能靈活應用理論知識完成實踐學習。另外,在陜西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創新性結構中,教師也可以將理論知識和市場發展現狀進行融合,鼓勵學生進行全面的市場調研,借助豐富的理論常識對市場發展動態進行評估,其能在明確教育教學目標的同時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3)學校要想推進陜西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創新性教育教學進程,就要夯實實踐教學指導機制,確保能結合當地企業設備優勢、資源優勢以及技術優勢等,整合管理流程和政府交流合作規劃,為多元化人才培養指導工作的全面落實奠定堅實基礎。只有助力學生形成創新性思維和系統性能思維,才能建構文創教育模式,為陜西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創新性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
(三)完善考核機制
為了全面推動陜西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創新性發展進程,就要結合學校的實際發展需求,全面建立以能力考核作為核心的教學考核模式,并且完成考核流程,一方面,要保留原有試卷考核理論知識和基礎的內容,并且要調整成績中卷面成績以及平時活動參與、課堂表現以及綜合成績規劃的比重,全面完善考核結構。另一方面,要將項目策劃書、調研報告、實體文化產品操作等作為考核項目的重點,不僅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能真正對學生的綜合水平進行考核分析,提升教育教學優勢。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陜西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創新性培養工作中,要將文化教育、市場教育以及綜合素質教育作為關鍵,建立完整的操作性課程教學模式,提高人才的綜合素質,為社會輸送更多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 黃荊晶,房琳.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跨學科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商洛學院為例[J].文教資料,2017(10):77-78.
[2] 楊瑛娟,王怡,姚閎耀等.基于學生滿意度的文化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以商洛學院文化管理專業為個案[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8,34(7):125-128.
[3] 張紅玲.陜西省高校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培養目標合理定位研究[J].延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6(3): 100-104.
[4] 蘇卉,王園.資源依賴視角下公共管理專業校外 實習基地的拓展[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8,35(6):231-234.
[5] 劉鵬.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以陜西理工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群建設為例[J].學理論,2015(9): 171-172.
[6] 惠向紅.論創新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必要性——基于產學研視角[J].知識經濟,2017(14):62-63.
[7] 劉鵬.陜南地區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J].學理論,2016(9):204-205,210.
[8] 王曉峰,程圩.旅游新常態下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優化探索——建構主義的視域[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39(1):65-71.
基金項目: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課題(編號SGH17H295)。
作者簡介:熊艷(1983.1- ),女,湖北恩施人,陜西學前師范學院,2009級碩士,研究方向:文化產業管理,文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