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利用微博、微信等網絡力量,使它成為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得力助手,是筆者班級管理的一個研究點。班主任每天面對的是一群思想鮮活、性格各異的學生。網絡是當今社會的一種大眾化交流平臺,班主任無法、也無需去杜絕學生的網絡交流,而應轉變思路,開拓多種德育場所,用網絡來占據德育高地。筆者以案例呈現的形式來探討如何將微博、微信等轉變為網絡教育的主陣地,讓小微博,朋友圈發揮大作用。
關鍵詞:微博微信;網絡交流;貼近心靈
我于2010年6月18日開通騰訊微博,開通的原因很簡單:很多學生都在非常風靡的使用微博,我想:我不能太out啊。于是我的微博就這樣誕生了。
我發的微博一般都是記錄身邊的瑣事,開心的、不開心的,比較貼近生活,關注我的微博的人大多數是我的學生們。微博是我生活中一個小小的調味料,但它逐步成了我有效和學生交流的橋梁。
2012年4月26日,人民網官方微博的一條博文引出數千次轉發:“微博女王”姚晨讓人民日報人有了強烈的“危機感”。一位年輕編輯在社內培訓時舉出姚晨粉絲1955萬的事例,這意味著她每一次發言的受眾,比《人民日報》發行量多出近7倍。看來當下小小的微博已越來越深入我們的生活,微博在學生中正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
漠視微博的存在還是重視微博的強大?如何利用微博這股力量,使它成為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得力助手,是我這學期班級管理的一個研究點。我的做法是:融入微博,利用微博,讓小微博發揮大作用。當我發覺微博關注人很多是我教的學生時,我就明白網絡的資料,微博使用將成為我的德育新陣地了。
2012年5月某日,我們班在一項比賽中毫無斬獲。其實當時我內心也是非常郁悶的,學生們更加顯得無精打采,仿佛是打個敗仗。當時的情況,任何的安慰語言都顯得那么蒼白。晚上我發了一條微博,贊揚了她們在比賽過程中的努力和團結,贊揚了她們在臺上的沉穩和大氣。告訴她們是我的驕傲,我以她們為榮。通過回復我看到了同學們自信的恢復,看到她們繼續奮斗的勇氣。我知道,面對面尷尬而蒼白的語言,被我這條包含深情的微博漂亮的替代。孩子們面對我不好意思說出口的話,也能在微博里暢所欲言了。
5月18日我發了一條微博:倒數第四~~我能說什么呢~~立刻覺得很累~~付出真的有回報?
這條微博是在我看到班級常規考核大幅滑坡后發的。當我知道考核成績后,當時內心是非常憤怒和失望的。按照以前的方式,我肯定會立即到班級進行總結,狠狠的批評其中的錯誤,甚至會懲罰做的較差的同學。但是這樣學生真的能認識到自己的問題?真的能信服老師的言語?這次,我冷靜了下來。思前想后我發了這樣的一條微博,沒有立刻去處理這件事情。
第二天,我看到了微博上大量的回復。孩子們反過來安慰我,鼓勵我。再加上以前一些畢業生的參與,事情好像以一種我從未經歷過的方式在發展著。幾乎沒有要我去安排什么,孩子們都認真做了總結,定了計劃,班委們都加強了管理的力度。為的是心疼他們的榮爸爸,不讓榮爸爸失望。
當然后續在微博上我還和孩子們繼續交流,在這種不需要面對面去交流的方式下,很多事情變得更容易解決。我覺得這是我在常規管理總結上做的最成功的一次。
以下為部分留言截圖:
從此我將微博作為我班級管理,學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把對學生的期望,對班級事務的理解,甚至是我個人的一些見解經常通過網絡,無聲的傳達給學生,他們可以隨時了解我的思想動態,我也可以通過學生的回復了解到他們的想法與要求。隨著關注人數的增多,很多家長也喜歡瀏覽我的微博,可以更多的了解到孩子在班級的情況。有時我還會把自己的心情與學生交流,把自己的見聞和學生們分享,把自己的所得和學生共勉。通過學生和我在網絡上的交流讓她們了解了更廣闊的世界,讓他們學到了更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我想,最好的教育大概如此吧。
網絡是對傳統交流方式的一種超越和挑戰。傳統的交流方式無非是面對面的交流,或者是語言的交流。這樣的交流方式比較狹隘、死板,有些比較內向羞澀的學生更加不適應這樣的交流方式,不利于學生表達自己內心深處的想法。
網絡上的交流就能有效的避免這樣的弊端,學生可以沒有壓力,不需要防備的情況下敞開自己的心扉。網絡方便教師更真實的了解學生思想,從而可以更有針對性進行教育與交流。特別是一些熱點話題,學生們在網上發表的觀點、意見,參與的討論、交流都是學生真實思想的流露。教師通過這些網絡資源的收集整理,可以更準確的抓住學生的脈搏,從而做好學生工作。同時網絡的巨大信息量及快捷的傳播速度、寬廣的傳播范圍,都能有效的拓寬教育途徑、豐富教育內容,使得學生能在更加廣闊的環境中學習與交流。傳統的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往往在校園內、課堂上、辦公室里,校園教育對學生的影響占主導部分。網絡打通了學校與社會之間的壁壘,學生可以自由的進入到更為廣闊的天地,了解到外界各種社會現象、思想觀點、文化思潮。老師加以篩選引導,去偽存真,學生就會收獲巨大。
微信是近幾年流行起來的媒體社交軟件,他具備以往微博等網絡交流形式的一切優勢。同時它的即時性、半開放性、互動快捷等優勢使得網絡交流更加快捷、方便、有趣。因此微信用戶呈燎原之勢,迅速傳播,甚至可以說微信已成為當下必不可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默默的改變著人們的日常。微信的這些特點恰恰符合年輕人的生活與工作習慣,對于我們十幾歲的學生來說,幾乎是無縫連接。加之教學信息化的推廣,微信成為教育教學、學生教師交流的快捷途徑,微信這股風潮不容小覷。微信主要具備以下幾類特點、即時性。微信的圖片、視頻、文字的快速輸入及發送可以使得用戶可以隨時隨地發布信息,展開交流 多元化。微信可以傳輸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內容。同時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原有的信息傳播方式,對于教育來說,學校和教師地位就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沖擊,由原來的主導者逐漸轉變為參與者。私密性。微信集合了QQ和微博的優點,并強化的隱私安全,是一種半開放的軟件,可以有選擇性的進行信息發布,無論是發布的對象,內容的多少,有效時間等都可以根據要求進行設置。
在此情況下,我及時跟進,將微信轉變為我進行學生網絡教育的主陣地。微信強大的功能,豐富了我學生工作的處理方式:微信的半封閉可調節式朋友圈,使我和學生網絡交流更加可控,交流的策略更加豐富。討論組、視頻會議、投票等小功能提高了工作的時效性、即使性,效率大大提高。
我校為職業學校,由于專業特點,晚自習安排的學習任務較多,因此學生大多為住宿生,而宿舍管理就是非常令人頭疼的問題。學校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安排突擊檢查,包括衛生、紀律和其他常規。學生總結經驗,摸索出學校檢查的規律,每次都能有針對的進行迎檢準備,突擊檢查中各宿舍都比較好。但實際情況并不樂觀,我多次單獨進入宿舍檢查,有不疊被子的,有東西胡亂擺放的。反復教育,效果不佳,部分同學理由眾多,不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傳統的說教在這件事上收效勝微。微信在這時充分發揮了它的特長。職中的孩子正處在人生中最燦爛的花季,不管是怎樣的學生,內心總是想得到別人的認可,總想在人前展示自己的美好。我在班級宣布,將經常進入宿舍檢查常規,并且會把寢室的情況發在微信上,優秀的進行展示表揚,有問題的通報批評。從此各個宿舍,特別是部分個人常規較差的同學收斂了許多,盡力保持宿舍的衛生與整潔。偶有違反規定我就以微信進行友善的提醒,效果顯著。這樣不僅僅是對宿舍管理有一個很好的解決,更重要的是傳播正能量。各個宿舍自發的進行整理、裝飾的比賽,并發在微信上進行投票選擇,舉行特色宿舍的比賽。活動甚至蔓延的全校,各班紛紛效仿。每次班級或學校組織活動,我都拍攝現場的圖片和小視頻上傳到微信,學生看到自己的照片,自豪之情油然而生,體會到學習和活動的樂趣。同時隨著越來越多家長加入我的微信圈,家長們也可以更多了解孩子在校的點滴,加強了家校的聯系。微信給班級管理和學習確實帶來了新氣象。
利用微博、微信進行學生教育管理,利用網絡和學生進行交流中,我總結了以下三點感悟:
第一,網絡是開放自由的空間,沒有了嚴格的老師與學生的身份差異,學生更愿意在這樣平等之下進行交流,真情流露。教師可以更好的把握學生的心理與發展動態。“網絡面前,人人平等”。
第二,教育要因時制宜,抓住有利時機。不合時宜的生硬的教育會讓學生感到厭倦,他們會覺得那完全是一種婆婆媽媽式的說教,心里多少有一點抵觸。如果能結合當下熱點事件趁機教育,效果會好很多。
第三,寓教于樂,以愛灌之。著名的教育家夏丐尊說過:“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
作為班主任,我們每天面對的是一群思想鮮活、性格各異的學生。網絡是現在社會一種大眾化的交流模式,作為教育者的我們無法,也無需去杜絕在校期間的網絡交流。我們應該轉變思路,開拓多種德育場所。用網絡來占據德育高地,同樣可以飄揚勝利的旗幟。
微博、微信作為現在最為流行,最為普遍方便的一種網絡交流形式,早已深入社會,包括學生群體之中。讓我們從今天開始、現在開始、使用微博、微信等網絡平臺,更多更真實的關注學生們的思想動態,給予他們最直接,最溫馨的愛,用“圍脖”溫暖她們的心靈。
參考文獻
[1] 陳潔平.機遇與挑戰-談信息時代班主任工作中的網絡德育教育[J].文理導航(中旬),2104(04).
[2] 劉鐘玉.“小微時代”職業技術學院班主任工作有效策略探討課程教育研究[J].2107(11).
[3] 王愛迎.信息技術條件下中職班主任管理工作初探中國信息技術教育[J].2014(06).
作者簡介:殷榮榮(1980- ),碩士,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