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紅亮
【關鍵詞】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文化上層建筑
意識形態作為一個專業領域出現以后,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意識形態領域的工作,因為在經濟、軍事等硬實力相對較強的情況下,一個政權的垮臺、一個國家的瓦解往往會有更深層次的原因,處于文化上層建筑核心領域的意識形態工作無疑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蘇共的垮臺和蘇聯的瓦解就是例證。正是因為如此,我們黨歷來十分重視意識形態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意識形態工作做出了一系列新的論斷和一系列的重要部署,把意識形態擺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明確經濟工作是中心任務,而意識形態工作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明確寫著,我們國家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與此對應,我們的意識形態必然要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而不是其他什么意識形態,因此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就是意識形態工作的目標,也是努力方向。本文將從意識形態的重要性、意識形態工作的復雜性、新時代如何牢牢掌握意識形態領導權等三個方面進行論述。
一、意識形態關乎旗幟和國家安全
(一)何為意識形態
自意識形態概念誕生以來,關于它的定義有很多,筆者認為較為簡潔且準確的應該是, “在階級社會里,統治階級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利益而創制的思想體系”,而列寧又把意識形態劃分為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或者無產階級的意識形態,即要么是資產階級的思想體系,要么是無產階級的思想體系,而一個政權的穩定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統治階級的思想體系對社會成員的灌輸程度,這個灌輸的過程越“潤物細無聲”越順暢,政權運行的也就穩定長久,因此,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把我國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得充滿吸引力和凝聚力,至關重要。能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直接關系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否能夠順利實現。
(二)意識形態工作的極端重要性
回顧新中國的歷史就能發現,我們黨對于掌握意識形態領導權從來沒有絲毫的放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那么,中國共產黨的思想體系即意識形態自然要轉化為國家意識形態。社會主義改造時期,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是建立社會主義制度,與此對應,我們也要一步步完成對國家意識形態的改造。這一時期,意識形態領域的工作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一是確立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通過恢復馬列學院加強干部學習,開辦各種學習班,讓數以十萬計的知識分子、工人、農民學習馬列著作、毛澤東思想;加強宣傳機構建設,推動黨的指導思想向全社會的普及;改造舊文教事業。二是通過清除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和封建思想遺毒,掃除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思想障礙,理順意識形態領域方面指導思想一元化與社會思潮多樣化的關系。三是建立制度化體系,通過制度“籬笆”使黨的政策主張轉化為物質力量。正是通過這一系列嚴密的工作,使得主導意識形態滲透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
因此,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上,我們沒有任何妥協、退讓的余地,必須把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時候都不能旁落,否則就要犯無可挽回的顛覆性的錯誤。
(三)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兩個鞏固”是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的根本任務,領導我們國家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自然而然,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就是馬克思主義,這一點必須毫不遲疑的堅持。同時,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科學性和實踐性也決定它能夠指導共產黨人承擔的歷史使命。
同時,凝聚民心是意識形態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也是“兩個鞏固”的應有之義,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導向。“以人民為中心”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出發點,也是新時代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的出發點,那么,作為黨和國家一項極端重要工作的意識形態工作,當然也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那么,如何做到“以人民為中心”, “中國夢”就是一個最好的寫照。十八大之后,習近平提出了“中國夢”,這個提法一出現就凝聚起了全民族的感情。何為“中國夢”?從本質上來說,“中國夢”就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人民幸福是落腳點,也是“以人民為中心”的體現,也正是因為如此,它才能擁有如此巨大的凝聚力。以此為標桿,我們在意識形態領域某些方面的工作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這是一個值得深思和改進的地方。
二、意識形態工作的復雜性和艱巨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意識形態領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論斷,把意識形態工作當作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成立了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完善了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習近平總書記分別針對理論、新聞、文藝、教育領域召開了專門的座談會,同時,《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問責條例》《監督條例》等制度中都明確了關于意識形態工作的制度保障。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我們在意識形態領域面臨的形勢依然復雜。
如今,經濟市場化、政治民主化和社會多元化已經是世界潮流,我們國家也是如此,與之對應,社會思潮就會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緣起美國20世紀70年代的新自由主義,如今在我國仍然偶然出現,歷史虛無主義更是伴隨著各種網紅直播不斷出現。種種事實表明,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形勢依然復雜,同時,市場逐利性也不斷挑戰著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
三、牢牢掌握意識形態領導權,堅決打贏網絡意識形態戰爭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所以,現階段,我們要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最重要的就在于加強理論武裝,統籌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學習、宣傳和研究工作,創新理念、創新手段、創新方式方法,切實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
意識形態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如今是信息化社會,以移動互聯網為主的互聯網已經成了意識形態工作的主戰場和最前沿,離開網絡安全,國家安全就會成為空談。為此,我們首先要加強互聯網的內容建設,讓主旋律成為最強音,各種“雜音”的生存空間就會被壓縮,與此同時,還要盡快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在旗幟鮮明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基礎上,強化互聯網企業主體責任,調動網民監督熱情,最終形成多主體共建共享的良性網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