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巍
摘要:在音樂教育課程中,音樂鑒賞課有著十分豐富且重要的教育意義。教師合理地利用音樂鑒賞課進行教學,不僅可以啟蒙學生的審美意識、幫助建立學生辨別音樂良莠的能力,對于學生品格意志的提升也有著重要推動作用。 基于此,筆者以多元文化視角下的音樂鑒賞教學實踐分析作為選題,提出在多元文化視角下,加強音樂鑒賞教學實踐提出若干建議,如加強對音樂鑒賞課的重視程度,提升自身專業及教學水平,嘗試跨學科教學,并盡量使用現場演奏代替音頻播放,以此推進音樂鑒賞課的有效導入及踐行。
關鍵詞:音樂;鑒賞;實踐;研究
當前,較多的學生的音樂素養還未塑形,擁有著廣闊的培育空間;其音樂審美、鑒賞能力也尚處萌芽階段,急需相關課程的教育指引。因此,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普及化的音樂啟蒙教育十分重要。在此基礎上,本文以音樂課程中的音樂鑒賞課為切入點,嘗試對音樂教育的相關問題進行探究,為音樂鑒賞課找尋合適且有效的實施路徑。
一、加強對音樂鑒賞課的重視程度
盡管教育改革進行了多年,素質教育代替應試教育的口號也已被大眾所接受,但不得不說,這樣的改革大都集中在了高考科目相關的課程中,而音樂這一門類,似乎沒有被觸及。的音樂教育模式基本還是延續了多年以來的傳統,停留在以“上課”而非教育為最終目的的表面,沒有實質性的變化。特別是對音樂鑒賞課這一重要的教學板塊,教師往往不會耗費過多精力,忽視了音樂鑒賞課對于提高學生音樂素養的諸多益處。
因此,政府相關教育部門應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對,各下屬進行教育路線、方針的指引,重新審視音樂教育的模式與各個板塊的分量比重。對于音樂教育,切實深入到基層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將音樂鑒賞課放在音樂教育優先改革的板塊中,對音樂教師音樂鑒賞課的教課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其次,各也應加強對音樂鑒賞教育的重視和改革程度,定期聘請高校教授、教育專家開展音樂鑒賞課程的相關培訓課程,提高教師的音樂素養及教學水平。在此基礎上,完善對教師音樂鑒賞課的考核制度,監督教師單位周期內音樂鑒賞課程的教學效果,以此推進音樂鑒賞課在的良性導入。
二、跨學科教學
盡管音樂只是藝術門類的其中一個分支,但從美學角度來說,音樂所涵蓋的藝術審美價值卻是跨越學科的。在音樂教育的語境下,音樂鑒賞對于學生審美藝術的啟蒙培養也不僅僅只停留在單一的音樂審美層面。教師在對音樂鑒賞課的教學實踐中,進行跨學科的教學嘗試,則會對學生的綜合審美藝術產生廣泛的啟蒙意義。因此,“在教學中,學科綜合應突出音樂藝術的特點,通過具體的音樂材料構建起與其他藝術門類及其他學科的有機聯系。”
音樂教師在音樂鑒賞課的教學過程中,除了著重對于音樂本體的鑒賞引導教學,還可以從目標教學鑒賞歌曲的詞作入手,引導學生感受優秀歌曲的文學審美價值。教師選取詞作優良的歌曲,從其遣詞造句以及意境內涵的表達等方面引導學生進行體會,帶領學生結合歌曲的曲作特點分析二者之間的辯證關系,力圖讓學生從語文學科的角度感受歌曲詞作的意蘊,感受音樂中的文字之美,以此培養學生對于文學的審美意識;此外,對于音樂鑒賞課的跨學科教學,還可以由音樂學科擴展到美術學科之中。音樂所賦予聽眾的審美享受,在訴諸聽眾聽覺的同時,同時也會激發聽眾對于音樂意境的無限遐想,許多人都有耳聽音樂而腦中產生畫面的審美經歷。而這樣的畫面,便可延伸至美術學科之中。“只有把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理解和想象與音樂情感聯系起來,才能真正體現音樂審美的意義。”因此,教師可以在音樂鑒賞課中引導學生對音樂的畫面想象力,在鑒賞音樂的過程中,要求學生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對音樂的意境進行聯想,并將聯想的畫面或情景用語言/文字進行描述,亦或者通過畫作的形式進行展示。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完成了對音樂的審美活動,同樣也建立了對美術的審美意識。
三、現場演奏代替音頻播放
伴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的教學硬件設施也再不斷提升,多媒體音視頻播放設備已成為了各級較為普遍的教學用具。然而對于音樂這門學科來說,過度依賴多媒體音視頻播放設備對教學效果來說并沒有太大的提升效果,特別是音樂鑒賞課。相比之下,通過音頻、視頻播放音樂帶給聽眾的審美感受與現場演奏音樂帶給聽眾的審美感受的差別是巨大的。事實上,現場演奏的音樂能夠帶給聽眾巨大的感染力與沉浸感,樂器音色更為細膩、富有真實感,而這是通過音頻、視頻播放音樂所無法比擬的。在音樂鑒賞課堂中更是如此,教師如若能夠現場演奏教學鑒賞的目標音樂,必能更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將給與學生更具魅力的音樂鑒賞環境。
這意味著,音樂教師應努力提升自我綜合音樂素養,不斷訓練個人的樂器演奏水平與樂理知識的實際運用,嘗試學習、掌握多種風格的樂器。在此基礎上,精心研究準備每一節音樂鑒賞課教學鑒賞的目標歌曲,為其匹配合適的演奏樂器,甚至為同一首樂曲編配不同的樂器,引領學生感受、欣賞樂曲的不同風格以及每種風格所營造的不同意蘊。因此,在音樂鑒賞的課程中,教師應盡量減少使用多媒體設備播放音樂供學生欣賞,而是通過現場演奏的形式,最大限度的引領學生感受音樂的真實魅力,以此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及音樂基本素養。
結語:
事實上,關于中國音樂教育的相關問題,已是老生常談。當前中國音樂的落后現狀,與我國低學齡學段的音樂教育不無關系。特別是對于音樂鑒賞課程,其對學生的重要啟蒙作用還不為眾多教育者所重視。筆者以此篇論文為引,望拋磚引玉,喚起更多學者及教育者對音樂鑒賞課的重視及研究投入,共同促進我國音樂環境及音樂教育事業的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桂梅.多元文化視角下的音樂鑒賞實踐研究[J].藝術評鑒,2019(02):80-81+99.
[2]楊爽.多元文化視角下的音樂鑒賞教學實踐探究[J].北方音樂,2014(15):88.
[3]李莉.探析多元文化背景下音樂鑒賞教學實踐研究策略[J].黃河之聲,2014(0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