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寧市職業高級中學 王 浙
汽修專業課程改革以來,始終秉承“理實一體”“小班化”“項目化”等先進教學理念,使學生實現“做中學”。但隨著社會的現代化和信息化的發展,教育教學也必須跟上時代節奏,努力實現信息化。
中職汽修專業學生的知識基礎、理解能力和學習態度等通常會呈現很大差異,其學習效果也會出現很大的差別。在傳統有限的課時內,課堂教學的進度不可能兼顧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而教師一味地灌輸忽略了這個特性,也就很難解決學生差異化和個性化的問題。45 min課堂時間有限,教學途徑必須拓寬,將更多的時間用于解決實際問題上。
現在汽修專業的課堂教學基本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但是學生對有些汽車零件的形狀、傳動關系、工作原理等難以形成完整的直觀感受,知識太過抽象難理解;教師在實際授課中還僅僅停留在將書本、教材和傳統課堂教學搬上計算機屏幕的水平上,未能將汽修專業優質數字資源(例如動畫、視頻、仿真、教學平臺等)整合到教學過程中,沒有很好地利用教學資源,缺乏創新。
學校汽修專業課堂教學中,理論和實訓教學方法單調。學生學理論時,死記硬背,似懂非懂,枯燥泛味,厭學心理普遍;學技能操作時,硬著頭皮聽教師講,看教師演,雖對簡單的拆裝和檢測等興趣較濃,但經過長期重復性的模仿操作練習,沒有自己的思考,則無法觸類旁通,形成系統技能,且有些學生甚至不能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逐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學生的主體性得不到體現,其自覺性和積極性漸顯不足。
經調查90%以上的學生在進入學校時就配置了大屏幕智能手機,且每月4G網絡流量用不完。但是學生美其名曰用于和家長聯系,實則卻游戲上癮、沉迷網絡,學校也出臺相關政策杜絕學生違規使用手機,可效果不是很明顯。
筆者在本校已有條件背景下,利用數字資源重構課堂教學環境、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評價,建立起教學信息化,嘗試解決上述問題,下面以《盤式制動器摩擦片的更換》的課堂教學為例,闡述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依托學校建設的泛雅教學平臺,將原本紙質的教材電子化,實現對諸多數字資源進行整合,方便學生學習。平臺的監控統計功能,能有效幫助教師監督學生課程預習情況,防止弄虛作假。課后,學生亦可通過泛雅教學平臺與同學、教師、師傅互動學習,共同提高。因此,整堂課筆者都以此為依托來開展教學。
在本案例課堂教學中,穿插了許多數字資源,這些資源在教學中的主要作用,見表1所列。
數字資源對教學質量的提高起到關鍵作用,但這必須依托于合理的教學設計,不是各種數字資源越多效果越好,需要適當利用。
筆者借助于本校“工作站”人才培養模式,圍繞“做中學”的教學理念,利用本校泛雅教學平臺作為全程導學,以“551+1”課堂教學形式進行教學設計,“551+1”課堂教學形式即5個教學環節,5個闖關關卡,企業師傅進1次課堂,加項目完成后學生出1次校門。
2.3.1 課前設計
(1)教學分析。內容分析:本次課采用省課改教材《汽車構造與拆裝(下)》盤式制動器的拆裝內容,深入研究分析后決定將多種數字資源融入泛雅教學平臺,將紙質的課本變成電子教材,構建愿學、樂學、會學的課堂,使知識點能自學、能演示、能理解;學情分析:授課對象為職高二年級學生,他們雖喜歡實踐但責任心不強,具有應付心理,其家里都有電腦或較為高檔的手機卻沒有運用在學習上,對于競爭性活動積極性比較高,喜歡挑戰;學習環境設置:無線WIFI網絡覆蓋,學生自帶IPAD或手機等智能上網產品,教師收集相關資料制作微視頻上傳至泛雅平臺,通關評價的測試系統等。
(2)教學流程設計。整個教學過程基于泛雅教學平臺,運用微課、虛擬仿真、動畫等一體化教學數字資源,通過“551+1”的教學流程(圖1),使學生完成特定的學習任務從而獲取相應知識。
(3)課前學習。利用泛雅教學平臺,要求學生自主學習技能微視頻內容。為保障課前預習的有效性,特意將2個關卡(第一關完善方案、第二關限時排序測試)前移,以便進行自我學習監測。教師利用泛雅教學平臺監控數據,掌握學生課前動態,確保自學的有效性。
2.3.2 課中設計
(1)實情導入要學的技能。即“551+1”的第一個“5”。用微視頻展示維修企業的任務委托,提出幫忙的請求。微視頻的利用拉近了校企的距離,讓學生接觸實際。通過動畫將故障再現,消除學生應付心理,提高其學習的效果。
(2)游戲闖關(圖2),習得技能,即“551+1”的第二個“5”。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設置游戲化環節,在每一關都提供課堂導學案例、模擬仿真、微視頻等相關數字資料包供學生選擇。5個闖關關卡趣味十足,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借用調查星測試統計顯示學生闖完即完成理論和實操目標。
(3)師傅指點,規范技能,即“551+1”的第一個“1”。游戲化的闖關環節忽略了學生拆裝的規范性,在操作中可以合理利用學生手機將過程錄制成視頻,以便企業師傅進行規范講解分析,提高學生認同感。

表1 案例中涉及的數字資源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說明

圖1 “551+1”的教學流程

圖2 5個闖關關卡設置
(4)師師共堂,強化技能。學生繼續作業,教師與企業師傅一起巡視,針對出現的問題及時糾正,強化技能。
(5)三方評價,成就技能。進行學生、教師、企業的三方評價(紙質),以進行回顧并確認技能合格情況。
2.3.3 課后設計
課后出校實踐,發揮技能,即“551+1”的“+1”。即整個項目完成后學生進入企業進行為期一天的實踐。
筆者從汽修專業課堂教學問題的實際出發,不斷深入研究探討,巧用數字資源以優化課堂教學,將原本看不見摸不著的知識展現出來,變復雜為簡單、靜態為動態,讓教學不再那么困難。同時運用這個手段參加了信息化教學比賽,分別在全國信息化教學大賽獲中職組教學設計二等獎、全國“創新杯”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大賽獲二等獎。
通過數字資源的有效運用,學校汽修專業提高了對教
學信息化重要性認識,借助千所示范校創建之機,專業教師經過調研和整合教材,共同建設開發了近21個項目50個任務,涵蓋微視頻、仿真、3D、動畫、圖片、電子書等汽修數字資源,并在理實一體的工場建造計算機網絡機房,以提供信息化課堂教學環境。全體專業教師達成共識,共同提高信息化教育教學能力,提升教學質量。
借助學校泛雅教學平臺,將數字資源整合變成電子書,利用其強大的學習統計功能,設置任務點及微視頻的防拖拉防切換,而教師端能實現對學生的登入時間、學習進度、視頻觀看時間、作業完成情況等進行數據統計,以便教師掌握學生課前動態,順利地將課堂前移至家庭,在家就能自主學習。如碰到不能理解的知識點或對當天課堂中不能掌握的知識技能,可與教師進行實時互動,這樣就可以顧全所有學生的學習進度,很好地解決了學生差異化、個性化的問題。
多種數字資源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學生對課堂的興趣,認為上課就像玩游戲一樣娛樂,且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提升明顯,實現了課堂活動全員參與。學生手機的有效利用,解決學生不規范使用手機的行為,同時也能提醒學生手機不只是用于玩游戲的。
在此背景下,筆者所教授班級的學生專業課成績突出,平均分比同年級高出10分以上。同時學校汽修專業學生整體技能水平顯著提高,汽車維修中級工技能考核通過率100%,優秀率從2012年的34%逐年提高到2015年的78%。
本次課堂教學案例從學生實際問題出發,有針對性地開展各項環節。利用泛雅教學平臺等數字資源全程引導學生學習;借助我校優勢背景形成信息化的生本課堂,以數據型即時反饋系統創新評價方式,將學習成果變成客觀判斷,得到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