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琛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這首由韋唯演唱的歌曲《愛的奉獻》曾經感動了一代人。

“慈善光明行”白內障復明公益活動。
1998年4月5日,首批“希望工程”志愿者產生。十多年來,志愿者和志愿服務從無到有、從星星之火,到如今在各項國際盛會中占據重要一環,已成燎原之勢。
截至目前,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實名注冊志愿者已達1.09億人,相當于13個人當中就有1個志愿者。
在中國,平均每10個城市居民中,至少有6個人曾向它捐款。
上萬所小學以它命名。
平均每小時,會有20位貧困的孩子得到資助。
因它而受益的困難學生近600萬名。
它就是希望工程,很多人因它而走上了公益之路。
1989年10月30日,由團中央、中國青基會發起的,以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兒童為目的的“希望工程”正式啟動。彼時,40歲的解海龍還是一名文化館宣傳部的攝影輔導員,他剛確定了他此后想要拍攝的方向——用相機記錄中國鄉村基礎教育現狀。
1991年3月5日,解海龍在王府井邂逅了“希望工程”。街頭宣傳的大標語,讓解海龍激動。他一路跑到團中央辦公樓,等不及電梯,一口氣跑上10層,進了一間辦公室。“我是文化館的,現在正在拍攝一個題材:鄉村基礎教育現狀。”
在解海龍表明他拍照有相機,經費自己承擔后,22歲的工作人員走出門。沒過一會兒,一個處級領導來了,然后來了一個廳級干部——希望工程創始人、時任青基會副理事長和秘書長的徐永光。
和解海龍聊完,徐永光拍著他的肩膀說,“我們覺得你是真心真意要干這事兒,這樣,我們簽個合同。”解海龍把合同簡單概括為,他拍照片給中國青基會使用,不需要稿費等,青基會撥付5000元給他專款專用,讓他買好膠卷拍攝。
解海龍說,至此,他成為了希望工程的第一個志愿者。一年間,他去了12個省份,拍回的照片全交給青基會。
1992年4月中旬,中國青基會啟動百萬愛心大行動,開始使用解海龍拍攝的照片對外宣傳。他拍攝的希望工程紀實系列照片《大眼睛》被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確定為希望工程的“形象標識”。而解海龍鏡頭下那些渴望上學的孩子形象,更是感動了許多人,喚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與支持。
“每當我看大眼睛照片時都要拷問自己,我做得對不對。”解海龍坦言,從成為希望工程志愿者那天開始,做公益已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1998年4月5日,首都17家新聞單位、6家廣告公司的50余位工作者從北京市領導手中接過“希望工程志愿者證書”,成為首批“希望工程”志愿者。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是世界上最龐大的志愿者組織,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是國內唯一專門從事志愿服務的全國性組織。自1993年團中央發起實施青年志愿者行動以來,全國累計已有2.68億多人次的青年和社會公眾為社會提供了超過61億小時的志愿服務。
從汶川地震中送水、救人的志愿者,到上海世博會上的“小白菜”志愿者、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志愿者“小葉子”,再到剛剛發生的響水爆炸事故后幫助安撫傷員、街頭獻血的志愿者……志愿者精神在社會進步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水滴雖微,漸盈大器。一份堅守、一份責任讓志愿精神薪火相傳。
2019年3月5日,正值第56個學雷鋒日來臨之際,一臺名為《文明之光 志愿中國》——學雷鋒志愿服務主題宣傳特別節目播出。此次特別節目邀請的講述人正是來自各行各業的“最美志愿者”。
因一次丟失孩子的意外,愛心媽媽李靜芝踏上了漫漫尋子征程——不僅是為了自家,也是為了天下所有苦苦找尋丟失親骨肉的父親母親。三十年的時間里,李靜芝幫助29名孩子找到了家,可她自己的親生兒子,至今還未找到。節目中,李靜芝的志愿者戰友——“寶貝回家”志愿者協會創始人張寶艷也來到了現場,與觀眾分享幫助2807名“寶貝”回家的心路歷程。
作為中國青年志愿者第九批赴老撾服務隊的一員,孫偉從一名中國體育教師成為老撾男籃國家隊主教練。雖帶領老撾國家隊屢創佳績,但孫偉從未領取過薪水,更不時“貼錢”為隊員們改善生活。
“志愿者不是圣人,不是苦行僧,他們最懂得人,懂自己,也懂別人,因為懂,他們接納每一個有需要的人,沒有高低,也沒有施舍。他們知道照亮了他人和世界,自己就會更幸福,人生也會放射出不一樣的光彩。”這是紀錄片《中國志愿者》里面的一段話。
節目中,一張張樸實面孔,一個個感人故事,譜寫了一曲曲新時期的志愿之歌。
志愿者精神已經成為時代精神的一部分。2019年1月17日上午,習近平到天津市和平區新興街朝陽里社區,了解這里的志愿者活動。30年前,朝陽里社區黨支部為幫助13戶困難家庭渡過難關,創新成立“義務包戶服務小組”,從而開啟了一條社區志愿服務之路。習近平強調,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廣大志愿者奉獻愛心的重要渠道。
據此前中國志愿服務聯合會發布的《志愿服務大數據展示》顯示,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實名注冊志愿者已達1.09億人,這意味著大約每13個人中就有一名志愿者。志愿項目超過212萬個,服務時長總數達到13億小時。而志愿服務組織和團體達到58.3萬個,活躍團體數靠前的省市區包括福建省、海南省、北京市、云南省和陜西省。54個城市地區中,北京市通州區志愿服務活躍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