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悅陽
江南多雨水,臨畫寫枝花,消息稍縱逝,留春些許夸。近日,“留春些許”---沈小倩作品展于上海市高安路“宋明客廳”隆重開幕,展出了一組上海書畫院畫師沈小倩近年來創作的工筆花鳥作品。清新雋雅的格調,細膩傳神的筆觸,生動鮮活的色彩,無不帶給人美的享受,在春意盎然的申城,用藝術謳歌春天,贊美春天,感受春意的美好與深情。

沈小倩作品《花開蝶來》。
小倩入花鳥工筆畫之道,時間雖不可稱久深,然筆墨工夫亦肯勤勉,故近年來其所創畫作,春花蝶紅,秋萼風清,夏荷蜓立,風情自見,清雅挺健,斯為丹青雅意適人也。
是時畫展,恰遇春來,紅花粉蝶,泥金蝶蛺,入眼皆是春。然四季替回,絕好之風情往往稍縱即逝,何以知春、賞春、挽春?古往今來,大抵皆以詩情畫意勝焉。小倩之繪,多是花艷蝶舞,清雅與對,春果欲去,小倩筆端能留得春些許,豈不妙哉?故欣然名之曰“留春些許”,甚是有意矣。
小倩之作,歡喜者見之悅,倘得入其心而能懸室留春,嘆為斯生真恰意而盡風雅。其作品多以花鳥、人物為主,筆法精妙、小意迷人,工筆和寫意均極具特色,畫作頗受多位知名藝術家的贊譽,上海書畫院執行院長丁一鳴先生認為:“沈小倩能夠在百忙的工作之中,取得如今的藝術成就,在令人驚訝的同時更受敬佩,工筆畫要實現某種突破是非常難的,而沈小倩的作品無論形式和筆法都充滿新意,讓人眼前一亮,這是非常難得的。”
談及創作心得,沈小倩認為這與自己對技法的鉆研和實際生活的日常體驗息息相關。在采訪中她說道:“在上海書畫院將近20年的工作經驗,對繪畫有一個從欣賞到喜歡再到學習的過程,在頂級詩、書、畫、篆刻等藝術氛圍的感染下,我的繪畫技巧有了極大的提升;其次,因為我對中國文化的熱愛與鉆研,奠定了我的藝術修養;最后,我覺得一個人的創作心態和角度是決定藝術高度的關鍵性因素,創作眼光受到局限,那么其藝術成就很有可能就會停滯”。
觀沈小倩近年來的畫作,無不為其中的紅花綠枝、鳥鳴蝶舞所感,筆法盡顯畫面靈妙之美,煙云氣息染化紙外,充分賦予了畫面現代審美意義。在她看來其筆下的花鳥魚池之所以能夠如此生動與她的生活密不可分,“創作對我來說就是一種生活狀態,而不是單純的創作,其實我的畫作和我的居住環境高度重合,因此,我的創作元素就是我的生活元素,我喜歡觀察并且欣賞我身邊一切美的事物。”
從宋元傳統入手,結合近代諸多大家,又得以與畫壇前輩師友耳濡目染,手追心摹,沈小倩的丹青藝術之路,走得踏實、沉穩且自信。觀其作品,尺幅不大,卻氣象萬千,運用勾勒、暈染、烘托等諸多手法,為花描摹,為蝶傳情,為鳥寫意,既有生活的情趣,又不乏畫家心靈展現的別樣之美。假以時日,定當在海納百川的上海畫壇,擁有屬于自己的風云氣象,而這種氣象,來自自然,來自傳統,更來自心靈,無一不美,令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