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世燕 李銘 涂雙燕等


[摘要] 目的 探討行為改變聯合傳統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方法 回顧性分析四川大學華西醫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死患者的臨床資料,依據護理模式不同分為兩組,對照組(傳統健康教育模式)50例和觀察組(行為改變措施)50例。觀察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糖控制知識評分、自我效能行為能力評分、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評分情況,觀察兩組患者滿意度情況。 結果 兩組患者干預前血糖控制知識評分、自我效能行為能力評分、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NIHSS評分、ADL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兩組患者干預后血糖控制知識評分、自我效能行為能力評分、ADL評分均高于同組干預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NIHSS評分均低于同組干預前,且觀察組患者干預后血糖控制知識評分、自我效能行為能力評分、ADL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NIHS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 0.05)。 結論 行為改變聯合傳統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死患者中應用,可以提高患者血糖控制知識、自我效能,改善血糖水平,降低神經功能損傷,提高生活能力和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行為改變;傳統健康教育模式;2型糖尿病;腦梗死
[中圖分類號] R587?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9)02(a)-0173-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behavioral change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healthy educatio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100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dmitted to West China Hospital, West China School of Medicine Sichuan University from March 2017 to March 2018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nursing mode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5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raditional health education mode) and 50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behavior change measures). Blood glucose control knowledge score, self-efficacy behavior ability score, fasting blood glucose, 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level,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score and daily living ability scale (ADL) scor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observed in the two groups,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in the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Results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in pre-intervention glycemic control knowledge score, self-efficacy behavioral ability score, fasting blood glucose, postprandial 2 h blood glucose and hemoglobin level, NIHSS score and ADL score,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glycemic control knowledge score, self-efficacy behavior ability score and ADL score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same group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hemoglobin level and NIHSS score 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same group before intervention. In addition,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in terms of glycemic control knowledge score, self-efficacy behavior ability score and ADL score after intervention, fasting blood glucose, 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hemoglobin level and NIHSS score,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behavioral change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healthy educatico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can improve patients′ knowledge of blood glucose control, self-efficacy, improve blood glucose level, reduce nerve function injury, and improve life ability and satisfaction,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Behavior change; Traditional health education model; Type 2 diabetes; Cerebral infarction
糖尿病屬于慢性終身性疾病,其致殘率和死亡率呈現明顯升高趨勢[1-2]。糖尿病合并腦梗死患者的發病機制復雜,護理難度大,給患者臨床治療和預后恢復造成嚴重的影響[3-4]。行為改變是以社會心理學作為相應的理論基礎,在行為變化的過程中,進行多方面的引導,進而改變患者的日常不良行為習慣,提高患者健康水平。人的行為改變是一個復雜、循序漸進的過程,通過針對糖尿病合并腦梗死病情特點,給予有效的行為改變措施,提高患者自我保健能力和認知能力,有效的控制血糖水平,探討有效的、健康的干預措施。本研究分析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以下簡稱“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死患者臨床資料,擬探討行為改變和傳統健康教育模式對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死患者影響情況,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死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2型糖尿病診斷參照《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的診斷標準[5],腦梗死參照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6],依據護理模式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齡45~76歲,平均(59.3±10.2)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0例,高中或大專18例,大學及以上12例;職業類別:腦力勞動者23例,體力勞動者27例。觀察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齡43~78歲,平均(59.9±11.1)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2例,高中或大專20例,大學及以上8例;職業類別:腦力勞動者25例,體力勞動者2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患者2型糖尿病史3~8年;腦梗死均為首發病例;可以交流溝通。排除標準:腦梗死后引起的應激性血糖增高;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妊娠、惡性腫瘤患者;嚴重肝腎功能損傷患者;外周動靜脈血栓性疾病患者。本研究在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下進行。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傳統健康教育模式,講解關于疾病的知識,對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進行監測,干預8周,1次/周。觀察組:在對照組健康教育模式的基礎上給予行為改變措施:對患者展開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死控制行為轉變的動員工作。①意向階段:針對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死患者的臨床特點,以講座的形式,向患者講述疾病知識和可能存在的不良生活方式,通過權衡患者行為和習慣,幫助患者確定改變動機,促使患者充分的意識到血糖控制方法的可操作性和預防高血糖的有效性,幫助患者建立恢復健康的自信心。促使患者真正的意識到改變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同時還要注意有效治療方法,注意2型糖尿病誘發的多種心腦血管危險因素,包括肥胖、血糖異常、血脂異常,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意向階段包括4周,1次/周。②準備階段:做好疾病知識培訓,采用講課、看錄像、發放相關資料的形式,幫助患者了解自身需要解決的問題,改變患者認知水平,通過訪談、家屬幫助患者了解和消除行為改變的知覺障礙。準備階段共干預4周。③行為階段:在患者之間進行疾病相關問題的討論,讓行為改變良好患者介紹自己的經驗和經歷,提高患者行為改變的自信心,對于行為改變較好的患者給予充分的認可、表揚和鼓勵。對于行為改變失敗的患者,給予針對性的總結,分析失敗的原因,幫助患者做好改進計劃。行為階段共干預8周。④鞏固階段:在隨訪過程中,鞏固患者血糖控制的行為,強調患者已經取得的成績,讓患者充分的認識到生活方式改變的必要性,和患者及家屬共同探討、鞏固行為的方法,盡可能避免不健康的行為,強化和支持建立新的良好生活習慣。鞏固階段干預時間為4周。
1.3 觀察指標
1.3.1 觀察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糖控制知識評分、自我效能行為能力評分情況? 參照《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5]建立血糖控制知識評分量表,主要包括糖尿病患者飲食、運動、血糖水平的認知、并發癥、胰島素的使用等進行評價,共計10項,每項10分,總分100分,分數越高提示對于血糖控制知識掌握的越好,反之分數越低,血糖控制知識掌握越差[7-8]。自我效能行為能力評分參照自我效能評分量表,主要包括自我效能評分、飲食控制評分、運動維持評分、血糖控制評分、并發癥控制評分,每項評分20分,總分100分,分數越高提示自我效能行為能力越好[9]。
1.3.2 觀察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糖變化情況? 采集空腹靜脈血,3000 r/min離心15 min,分離血清,測定血糖變化指標主要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通過已糖激酶法測定血糖水平,氰化高鐵法(HICN)測定糖化血紅蛋白水平。
1.3.3 觀察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10](NIHSS)評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11](ADL)評分情況? NIHSS評分主要針對患者的意識水平、凝視、視野變化、面癱、上下肢運動、共濟失調、感覺、語言、構音障礙、忽視癥、遠端運動功能等進行評分,總分56分,分數越高提示神經功能越好,反之分數越低,神經功能越差。參照ADL量表從糖尿病合并腦梗死患者日常生活相關的10個方面進行評價,主要包括上廁所、穿衣、梳洗、行走、洗澡、做家務、服藥、購物、使用交通工具、自理,每個方面評分為10分,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能力越好,生活質量越高。
1.3.4 觀察兩組患者滿意度情況? 滿意度采用自擬的調查問卷,針對患者對于宣教模式、行為改變方法、干預后效果等進行評價,總分100分,滿意度評分>80分為滿意,反之≤80分為不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0.0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糖控制知識評分、自我效能行為能力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干預前血糖控制知識評分、自我效能行為能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兩組患者干預后血糖控制知識評分、自我效能行為能力評分均高于同組干預前,觀察組患者干預后血糖控制知識評分、自我效能行為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干預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兩組患者干預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低于同組干預前,觀察組患者干預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NIHSS、ADL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干預前NIHSS評分與ADL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兩組患者干預后NIHSS評分低于同組干預前,ADL評分高于同組干預前,觀察組患者干預后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ADL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滿意度情況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98%(49/50)]高于對照組[84%(42/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 = 11.97,P < 0.05)。
3 討論
我國目前糖尿病發生率達到近30%,此結果比10年前高出3倍左右[12-13]。腦梗死是2型糖尿病嚴重的并發癥,糖尿病患者腦梗死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倍,其5年死亡率是非糖尿病合并腦梗死的2倍,同時腦梗死發生率和血糖水平的高低有著密切的關系[14-15]。有資料顯示[16-17],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死是指糖尿病基礎上發生腦動脈分支的動脈粥樣硬化,閉塞血栓誘發腦組織缺血缺氧。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死的康復是一個漫長過程,其病程較長,臨床療效交叉,患者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偏癱、語言功能障礙等終生性殘疾,給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較大程度的限制,影響了患者的生理功能和軀體功能[18-19]。
2型糖尿病患者發病后,需要做到以下兩點才可降低腦梗死等并發癥的發生率,首先是有效的控制血糖水平,其次是改變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有資料研究[20],誘發2型糖尿病并腦梗死的危險因素,多數和不良生活方式有著密切的關系,說明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預防并發癥的方法之一。研究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死患者臨床資料,其中對照組給予傳統的健康教育模式,有利于血糖控制,降低并發癥的發生,但是由于一些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死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不良,促使血漿和組織蛋白發生過度的非糖化反應,誘發組織細胞缺血缺氧,出現臨床癥狀。觀察組給予行為改變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階段:第1階段、第2階段,其重點是促進患者通過獨立思考,充分地認識到一些誘發腦梗死的危險行為,從而改變不良行為。其強調的是疾病的可控性和并發癥的危害性,幫助患者進入到新的認識階段。在第3階段,引導患者對于自己的行為作出準確的判斷,規范自己的健康行為,徹底地消除一些不良行為。在第4階段,根據環境特點,減少或者消除危險、不健康行為,引導患者向著健康的行為改變,做好飲食控制和運動治療,真正的養成健康生活行為方式。
通過比較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干預前血糖控制知識評分、自我效能行為能力評分、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NIHSS評分與ADL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提示兩組糖尿病合并腦梗死患者干預后結果差異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兩組患者干預后血糖控制知識評分、自我效能行為能力評分、ADL評分均高于同組干預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NIHSS評分均低于同組干預前,觀察組患者干預后血糖控制知識評分、自我效能行為能力評分、ADL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NIHS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提示行為改變在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死患者中應用,可以在主觀上提高患者的認知水平和自我效能感,更加主動性的配合治療,這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血糖水平、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的穩定性,血糖穩定后又會降低高血糖誘發腦梗死癥狀的發生率,改善了患者神經功能損傷,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綜上所述,行為改變聯合傳統健康教育可以改善糖尿病合并腦梗死患者臨床癥狀,提高自我認知和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藍希堂,羅壽君,肖建榮,等.行為轉變理論在糖尿病合并腦梗塞患者血糖控制中的療效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23):85-86,88.
[2]? Singer EA. 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and primary care:“The Times-They Are A Changin [J]. J Am Acad Nurse Pract,2007,19(1):11-14.
[3]? 羅壽君,藍希堂,肖建榮.行為改變與傳統健康教育模式對糖尿病合并腦梗塞患者血糖控制的診療分析[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5,28(8):1152-1154.
[4]? Heidari K,Breneman CB,Barton ER,et al. South Carolina 20 Years of Diabetes-A Public Health Concern [J]. Am J Med Sci,2016,351(4):327-332.
[5]?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4.
[6]? 盛莉.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J].中國鄉村醫藥,1995,2(1):45.
[7]? 趙環,陳莉莉.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塞患者的相關臨床特點及診療效果[J].轉化醫學電子雜志,2016,3(9):24-25.
[8]? 王洋,馮偉華,王家豫.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塞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相關性[J].海南醫學,2016,27(1):114-115.
[9]? 陳鴻爾,葛慶青,沈玲利.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塞的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干預[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9):797-798.
[10]? 梁偉艷.中西醫結合護理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23(4):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