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笛
摘 要:“趕考”是中國革命史上的重大舉措,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與時俱進地發展完善,堅守“趕考”初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環。“趕考精神”包羅愛國忠心、進取意識、實踐求知、真理追求等優良傳統精神,同時融合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等實踐品質,與時俱進,以進行時的姿態貫穿過去、當下、未來。在新時代,我國面對日益多元更為復雜的考試環境、不斷更新充實的理論知識、新出現的刁鉆考題,為從容應對新時代的新挑戰,順利解決新時代的新問題,快速實現新時代的新夢想,必須探究“趕考精神”的歷史精華與時代價值,弘揚時代精神,熔鑄中國力量。
關鍵詞:“趕考精神”;歷史發展;新時代價值
“趕考”這一帶有濃厚傳統文化意蘊的詞語,貫穿古今,隨著時代的發展內涵不斷豐富、深化,從千百年前為金榜題名而“趕考”的意味到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今天是進京趕考的日子”的著名論斷再到新時代永葆“趕考”初心、奮勇前進拼搏的精神取向。“趕考精神”從過去走到現在即將從現在走到未來,在實踐中彰顯價值,回望過往共產黨人在歷史考驗中所留下的偉大成就與寶貴經驗,在艱苦卓絕的實踐探索中所迸發出的“趕考精神”,對于在新時代實現新發展具有重大意義。與此同時,新時代面臨新考場、新考題既要借鑒前路的寶貴經驗,又需不斷進行理論創新,以求真務實、踏實奮進的姿態走好“趕考路”。
一、“趕考精神”的思想內涵
70年前毛澤東提出“趕考”的著名命題——“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①,在新中國即將成立、中國共產黨即將成為執政黨之際,“趕考精神”帶給全國人民震撼人心的鼓舞,而如今“趕考”一詞在新時代孕育新內涵,這場歷史性考試自1949年3月被以“趕考”命題的形式提出之際,就只有進行時,立足現實,著眼未來,不斷發展。
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的“趕考”命題構成了“趕考精神”的基本內涵。1949年3月新中國即將成立,執政黨即將建立,毛澤東在此時提出的“趕考”命題,主要是針對革命事業而言的,包含以下四點意味。第一,“趕考精神”包括“兩個務必”的基本要求,共產黨人必須立足現實國情。正如毛澤東所提的“兩個務必”——“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第二,“趕考精神”包括“兩個敢于”即“敢于斗爭、敢于勝利”。實踐證明,雖然中國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勝利是必然的,同時也是符合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的,因此,共產黨人需要樹立必勝信念。第三,“趕考精神”包含破舊立新的探索精神。“趕考”是遇到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過程。運用基于時代背景的新思路解決新問題為“趕考精神”注入源源不斷地活力。第四,“趕考精神”不是單兵獨戰的冒險精神,而是眾志成城的團結精神。“趕考精神”強調要依靠人民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以人民群眾為依靠,得道者多助才能在“趕考”路上贏得勝利。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精神與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革命精神構成更為廣泛意義上的“趕考精神”。首先,“趕考”一詞來源于古代科舉考試,書生在去京城考試的路上邊備考、邊趕路之意。第二,“趕考”是由量變到質變、實現遠大抱負的必要途徑。其次,”趕考精神”的自強意蘊在時代變遷中歷久彌新并被賦予時代意義。
二、”趕考精神”的歷史發展
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趕考”成為歷代中國共產黨人接力奮進的任務。中國共產黨建黨,新中國成立、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改革開放、建立起新的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等實踐成就印證著”趕考精神”的歷史發展脈絡。中國共產黨用實際行動接力譜寫出一部克服困難、敢于超越的“趕考”史,在不斷更新發展的歷史條件下賦予續寫新奇跡。
(一)從中國共產黨建黨至新中國成立”趕考精神”的發展
在中國共產黨建黨至新中國成立的“趕考”第一階段中,”趕考精神”增添堅持不懈、創新進取、集體意識等時代含義。”趕考精神”自中國共產黨建黨之日起,便成為共產黨人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
首先,中國共產黨的特性決定了”趕考精神”包含堅持不懈的精神內涵。“旗幟就是方向,旗幟就是形象。方向是一個政黨選擇和確定道路及其目標,形象是一個政黨展現給外界的風貌,以及外界對它的印象和評價,兩者相互聯系,體現著一個政黨的指導思想。” ②其次,面臨救亡圖存、民族獨立的挑戰時,”趕考精神”增添創新精神內涵。最后,在社會變革,革命進行過程中,”趕考精神”容納民主集體意識。
(二)從新中國成立至今”趕考精神”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至今,”趕考精神”在時代變遷中不斷發展。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以來,”趕考精神”從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等大事件中不斷深化,融入求實探索、敢為人先、辯證統一等思想內涵。
首先,新中國成立是第二歷史階段“趕考”路的起點,面臨新環境,共產黨人求實求真的探索精神進一步豐富”趕考精神”。新中國成立標志著中國真正站起來了,是為第一歷史階段“趕考”路所遞交的一份滿意答卷,中國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并開始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
其次,改革開放”趕考精神”兼收敢為人先、敢闖敢干的探索精神,使中國由站起來到富起來。“建立一個什么樣的社會主義”、“怎樣建立社會主義”的“考題”在改革開放時期尤為突出,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從“社會主義本質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等一系列重要理論回答了改革開放的時代考題,為”趕考精神”注入創新探索精神。在“社會主義本質論”中鄧小平回答了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中他闡明了中國社會正處于一個什么階段,為這條“趕考”路的前進路途定下基本調子;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中他區分姓資姓社問題,鼓勵人們膽子要大、步子要大,激發市場活力。
最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發展完善開辟”趕考精神”新境界,中國逐漸由富起來到強起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當下尤其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都是”趕考精神”隨著時代發展而結成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結晶。 “趕考”之路到今仍在進行時,到面臨一個又一個時代“考題”,歷代中國共產黨人懷著“趕考”品質,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創造出更高的理想境界,中國在這場“趕考”路上由富起來向強起來,成為在世界上能夠獨當一面的大國。
三、“趕考精神”的新時代價值
“‘趕考作為一個具有實踐與精神意識雙重內涵的詞匯,不僅表現為我們黨不斷破解時代‘考題、迎接各種考驗、化解各種風險、接受‘考官檢驗的實踐進程,同時也體現在我們黨在這一實踐進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不懈怠、一往無前、居安思危的 ‘趕考精神狀態。”③“趕考精神”是經受住歷史長河檢驗實踐與精神并存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在理論、實踐方面對于新時代解決新問題、迎接新挑戰都具有時代價值。
(一)“趕考精神”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新時代發展完善的需要
首先,共產黨人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賦予中國特色,發揮“趕考精神”中破舊立新的品質,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靈活運用,以新思路謀求新發展。當前我國進入新時代,主要矛盾發生變化、歷史條件發生改變,但“考生”仍舊是共產黨人,面對新出現的復雜的情境,唯有繼續發揚繼承“趕考精神”,研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深刻洞察當今中國社會現實,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國情緊密結合,準確認識、把握我國當前的問題,才能夠繼續取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偉大成就。
其次,“趕考精神”中與時俱進的品質要求共產黨人不斷進行理論創新。“趕考精神”之所以能夠歷久彌新,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趕考精神”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完善,從而使其兼收并蓄各種優良品質。共產黨人必須堅持不懈地探索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邏輯和具體的戰略措施,發揚“趕考精神”中的創新進取精神才能夠鞏固執政地位,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進一步發展。
(二)“趕考精神”是實現“中國夢”的實踐需要
首先,“趕考精神”是走好“長征”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現實需要。新時代的新“長征”,新時代的新目標都需要基于國情、堅定信念去努力克服、實現。“趕考精神”中不畏艱險、艱苦卓絕的奮進精神正是實現“中國夢”的需要。
其次,“趕考精神”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全面落實從嚴治黨的需要。 “趕考精神”要求共產黨人必須敢于擔當,提升自身責任意識,在實踐中進行體制創新,深化反腐力度,鍛煉黨員黨性,不斷提高執政能力、鞏固執政地位。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 ④在新時代的新起點,繼承和弘揚“趕考精神”,發揮“趕考精神”的時代價值,定能信心十足地走好新時代的“趕考”路。
注釋:
①《毛澤東年譜 (1893—1949) 》(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469.
②劉景泉等.《與時俱進: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25.
③劉曉玲,劉曉川.不忘“趕考”初心,推進新時代治國理政新實踐[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8(02).
④習近平.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10-22(2).
參考文獻:
[1]《毛澤東年譜 (1893—1949) 》(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
[2]劉景泉等.《與時俱進: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
[3]《周恩來選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4]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7-02(02).
[5]劉曉玲,劉曉川.不忘“趕考”初心,推進新時代治國理政新實踐[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8(02).
[6]習近平.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10-22(02).
[7]陳晉.毛澤東與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J].毛澤東研究,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