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佳玲
摘 要:人口老齡化問題嚴重,傳統模式的養老方式,無法滿足老年人對健康養老的需要,新型養老方式和體育發生融合,對老年人身心發展的作用不斷被社會認可和接受,體育在養老產業中的價值不斷被重視和挖掘。本文運用比較分析法,對國內外體育養老產業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從政府、企業、社會三個角度,解決人口老齡化產生的老年人健康養老等問題,旨在為我國體育養老產業的發展提出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體育養老產業;老年體育文化;老齡化社會;體育產業融合
一、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現狀分析
根據世界銀行人口數量預測最新數據顯示,中國以14.09億人口數量高居榜首。中國人口基數大、人口紅利不斷消失,公共養老保險金收支缺口的不斷增大,高的慢性病病發率嚴重影響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在老齡化的社會大背景下,如何完善公共養老金保障體系,如何減少老年人慢性病病發癥,如何高效的分配社會公共體育資源讓更多老年人參與到體育鍛煉中等問題都需要我們不斷的去思考和實踐。
二、我國老年人體育消費市場的規模預測
據統計,每年老年人退休金、子女贍養費以及再就業和社會保險等各方面收人可達4000億元。目前我國城市老年人人均年消費額在4000元左右,全國老年人消費的金額在3200億元,再加上子女、親屬為老年人支出的消費,實際數額更巨大。
我國體育養老產業具有高增速、大增量的廣闊市場,未來發展潛力大的特點。老年群體有足夠的時間、金錢、對養生、健康的訴求更高的特點。
三、國內外體育養老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2015年,全球養老金缺口達到70萬億美元,其中最大的缺口來自于美國,到2050年,美國養老金的資金缺口預計將從現在的28萬億美元飆升至137萬億美元;中國和印度的養老金缺口增速最快,分別為7%和10%。與世界上的發達國家不同,發達國家的老齡化呈現“富裕的老齡化”,但是發展中國家受經濟發展的制約呈現出“未富先老”的特點。
(一)我國體育養老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近年來,我國養老模式呈多元化發展趨勢,養老服務產業與健康、養生、旅游、文化、健身、休閑等產業融合發展,不斷創新出適合老年人旅游,養老服務業,健康服務行業的新模式。
但由于養老機構具有投資大、見效慢、利潤低、風險大的特點,我國東部地區的養老機構明顯多于西部地區;處于兩端的豪華型養老機構和設施簡陋的養老機構多于真正符合大多數老年人的中檔養老機構。養老產業發展不平衡,養老資源不合理分配,地區分布失衡,催生政府“有形的手”的調控。我國養老機構存在定位不清、結構失衡、服務滯后、監管乏力等問題,養老機構發展政策落實不到位、民辦養老機構的發展空間被擠占問題仍需解決。
(二)國外體育養老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受經濟發展周期的影響,發達國家更先邁入老齡化進程。但發達國家養老政策、保險制度較為完善,資源配置較為合理,養老法制制度更加完善,養老模式也呈現多樣化特點。
1.國外發達國家體育養老產業發展現狀
以美國為例,美國養老金主要來源于養老基金。除了美國聯邦政府形成的債券或者特種債券作為社會養老保險之外,企業也積極參與其中,美國養老基金的發展與金融市場密不可分。完善的政府保障制度、活躍的民間團體和發達的商業體系為美國養老基金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目前,美國養老健康產業具有高度的市場化和產業化的特點,已經形成了居家養老、專業機構護理以及退休社區照顧等多元模式共存的養老格局。同時,美國也是率先開始老齡化相關技術研發的國家。
2.國外發展中國家體育養老產業發展現狀
以印度為例,印度作為擁有龐大人口數量的發展中國家,人均收入偏低,養老金支出少,但人均預期壽命不高,老齡化問題并不是很嚴重。在國家的平均收入、國家平均公公養老金支出上以及國家平均預期壽命方面都明顯低于三十個市場經濟國家組成的經濟合作發展組織。
印度采用由雇傭相關的養老金和自愿性質的個人養老金組成的養老保障體系,養老保障體系相對不健全。很多人都通過 “被鍛煉”的方式參與體育鍛煉,印度全民體育的發展水平相對落后,但是印度中產階級及以上的男士都有加入健身俱樂部的習慣,家庭養老方式是印度的主要養老方式,家庭瑜伽、家庭醫生的出現不斷豐富著印度老年人的家庭養老生活。
四、體育文化視角下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多元途徑
體育文化既包括物質文化,也包括精神文化。老年體育文化有滿足老年人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強身健體、健康心理,幫助老年人創造新的社交方式、結交同伴的作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老年人體育健康養老問題需要政府機關政策支持和引導、企業協助、以及社會上每一個人的力量。
(一)政府角度
1.要不斷完善我國養老保險體系,刺激老年人超前消費
我國的養老保險體系: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商業保險、零支柱(財政一般稅收)和第四支柱(家庭養老),除去新增的零支柱和第四支柱來看,我國養老保險體系中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存在支出缺口,從2012年開始,全國基本養老保險金的收入增速已經連續5年低于支出增速。第三支柱商業保險發展不足,結構相對失衡,社會購買養老保險的意識薄弱。不斷完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可以為老年人退休后的生活提供保障,降低青年人的贍養壓力,降低老年人自身對未來生活不確定的擔心,刺激他們對健康生活、體育鍛煉的消費。
2.要制定方針政策,規范養老產業的發展,讓社會重視老年體育的作用
2013年9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2015年10月,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老年人體育工作的意見》、2016年,國務院發布《“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等,積極支持養老服務產業與健康、養生、旅游、文化、健身、休閑等產業融合發展,豐富養老服務產業新模式、新業態。鼓勵大力發展老年旅游,結合養老服務業、健康服務業發展,積極開發多層次、多樣化的老年人休閑養生度假產品。
3.要不斷完善社區體育設施的配給,為老年人參與體育工作提供服務
政府要加強履行提供體育公共服務的職能,在社區現有的綠地、公園為老年人適合老年人體育健身的場地設施,未來在建設各類新的體育場館和全民健身工程時,要為他們的健身活動提供適合的器材和設施;聯合社區一起積極組織老年人參與社區活動,豐富老年人的生活,激發他們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保障老年人在參與體育鍛煉的安全。
(二)企業角度
國家對養老產業政策的放開,有利于打破在“十一五”期間提出了“9073”的養老居住格局,催生新的養老方式的發展。同時,政府還對養老服務機構的服務標準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在養老機構業務管理與發展監測等方面,采取了多項重要舉措。
1.要明確自身優勢,提供高水平、高質量養老服務
隨著社會養老產業市場的不斷完善和發展,田園養老、候鳥式養老、旅居養老等新型養老模式的出現,一方面增加了老年人對多種養老方式的選擇,另一方
企業可以根據老年的消費能力和需求,結合自身的資源優勢推出適合老年人養老的產品。如山嶼海康養;浙江烏鎮雅園的學院式養老,與自然的融合,追求心靈的寧靜和平和,溫泉養生、農院采摘、登山徒步的方式更受老年人青睞。
2.要為老年人提供更加專業的養老服務
企業作為市場主體的參與者,有能力為不同生理年齡階段的老年人提供相應的居住產品。如針對自理健康的活躍老人僅需要提供簡單的體育鍛煉活動、醫療服務、科學的的養生等,需要半護理老人除了上述服務還需要提供日常生活的照料,針對需要全護理老人需要為他們提供全天24小時的看護照料,針對有重大疾病和不能自理的老人,企業可以提供適合他們的私人服務。同時,企業可以利用市場的力量,為老年人提供專業知識和技能很強的護工,以滿足老人不同生理年齡階段對居住和配套服務的要求。
(三)社會公眾
老年人養老不能只是社會問題,還需要落實到每個家庭。每個人都可以積極參與社會組織,為需要幫助的老年人提供生活上的照料和資金上的公益捐贈,積極在社區、敬老院、老年活動中心等貢獻自己的力量,為老年人在日常生活、學習、體育鍛煉等各個方面發揮個人的力量和價值。
參考文獻:
[1]耿慧,徐穎劍,楊揚,錢倩嚴慧,譚佳.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模式與路徑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8(28):48-49+101.
[2]鄭曉冬,方向明.社區體育基礎設施建設、中老年人健康及不平等——基于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的實證分析[J].勞動經濟研究,2018,6(04):119-144.
[3]謝茜,王開銀.城市社區體育文化養老路徑探析[J].勞動保障世界,2018(23):10+12.
[4]郭長壽.我國城市社區體育文化養老路徑相關文獻研究綜述[J].新西部,2017(28):15-16.
[5]程承坪,吳琛.健康戰略下發達國家發展養老健康產業借鑒研究——以美國、德國、日本為例[J].當代經濟管理,2018,40(03):8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