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促進通航高質量發展是民航領域的一個主題,同時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也是民航系統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和“兩會”精神的一個重要任務。隨著而來的是通航市場蓬勃發展,通航飛機的數量不斷增多,那么如何在高速發展的同時確保飛行安全呢?本文主要分享作者從事通航安全管理工作的實踐經驗,借鑒民航安全管理體系的要素和方法,有重點地做好通航企事業單位的安全管理工作,在通航事業高速發展的同時確保飛行安全。
關鍵詞:通用航空;安全管理 ;安全教育;安全檢查;風險管理
引言:目前國內大多數通用航空公司規模較小,人數較少,在安全管理上人力、財力的投入都不會很多。然而殊不知在安全上給予適當的投入可能會帶來巨額的回報,因為如果沒有在安全給予投入或突入得很少,引發的各類不安全事件甚至是事故也許就是這個通航公司災難性的結果。所以,通用航空要長期地發展下去,安全管理工作必須要做,而且要著重地做。如何做呢?民航系統推出民用航空安全管理體系(SMS),闡述了一套完整的、擁有四大支柱(安全政策、安全保證、風險管理、安全促進)及十九個要素的安全管理方法,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也能取得較好的實效。但是國內的通航公司大多數為百人以下規模的公司,如果完完整整地按照SMS開展各項安全管理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對公司生產對飛機運營勢必造成一定的負擔(注:民航局對CCAR-91部和CCAR-135部運營單位的SMS建設沒有強制性要求)。所以,我們要用核心的方法去抓關鍵的環節,要因地制宜,根據通航公司的具體現狀來量身制定安全管理方法,這樣既能解決安全投入與生存的“主要矛盾”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通航公司的運行風險。
一、安全管理基礎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任何行業任何企事業單位的管理基礎都是“建章立制”,那么通航公司的安全管理基礎也是制度章程。一般來說,各通航公司都會結合自身運營實際按照《一般運行和飛行規則》(CCAR-91部)或者《小型航空器商業運輸運營人運行合格審定規則》(CCAR-135部)的要求制定一套規范、標準和要求,也就是管理要求和程序手冊。而這些要求和程序、這些手冊就是安全管理的基礎。試想一下,如果每一位工作者都能按照手冊中的程序和要求做工作,都能“按章辦事”,單位能做到“文文相符,文實相符”,那么這個單位還會經常出事故、經常發生不安全事件嗎?答案是否定的,所以通航公司的安全管理基礎是制度章程,讓所有工作者都遵循這些制度章程是開展安全管理工作的首要目標。
二、安全管理要點
為了讓工作者能夠切實做到“按章辦事”,首先要讓大家做到“我會安全”,要讓大家對規章制度以及手冊程序有重點、有針對性地熟悉,然后還要不斷提升工作者的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讓大家的思想從“要我安全”轉變為“我要安全”。要做到這些,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持續開展員工的培訓、教育工作。安全培訓、教育是安全管理工作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它是提高全體工作者安全生產素質的一項重要手段。所謂安全培訓,一般是指以提高管理人員、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和從事安全生產工作的相關人員的安全素質為目的的教育培訓活動。培訓、教育的內容可以是法規、制度要求的宣貫,也可以是以提升從業人員安全意識為目的的各類教育活動,其形式可以是宣講、觀看視頻、討論交流、案例分析等等。安全的培訓、教育工作需制定好計劃,根據從業人員知識結構和思想現狀有針對性的制定培訓、教育內容,定期開展。
安全檢查作為安全管理體系中安全保證的重要手段,無論是生產經營單位內部的自查、內審,還是第三方的審查,這都是整治安全隱患、提升安全運行水平的重要抓手。安全檢查的開展首先要制定好計劃,有針對性、計劃性地實施檢查工作,把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薄弱環節和重點風險點作為主要檢查內容,查重點部位和關鍵環節,讓安全檢查成為生產經營單位生產過程中的一道強有力的防火墻。在這里要重點強調的是,為了讓安全檢查充分發揮作用,對待檢查發現的問題千萬不要重懲罰,否則會讓被檢查對象抗拒檢查,隱藏或回避生產過程中的問題和隱患,對后期安全檢查工作的實施以及問題的整改工作有著十分不利的影響。對待檢查發現的問題,要分析問題發生的根源,從根原因出發來制定整改措施,避免問題的反復發生。
風險管理工作是安全管理體系的核心工作,而風險管理的核心思想就是“預想”。對一些計劃開展、實施的工作進行充分的預想,提前識別、評估在開展這些工作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或危險源,并制定一些風險控制措施,將運行風險降低至可接受的一個水平。風險管理的方法有很多,在危險源識別中大多采用頭腦風暴或者檢查單的方法,在風險分析、評估中大多采用矩陣圖法。風險管理的方法同樣也可以應用到已開展的工作中,識別整個生產、運行系統中的危險源,建立危險源庫,并對危險源庫進行動態管理。而危險源庫中風險等級較高的危險源,其控制措施是否落實、其有效性如何,則可以作為安全檢查的內容進行督查和驗證。
三、總結
對于通用航空的生產經營單位來說,安全管理工作不能忽視。在“建章立制”的基礎上對員工定期地開展安全培訓、教育;對生產、運行工作要進行安全檢查、審查;要充分利用風險管理的方法對已開展的和計劃開展的運行工作進行評估,降低生產、運行風險。除此之外,生產經營單位還可以建立安全例會、安全信息管理、安全員、安全獎懲、安全績效管理等一系列制度,不斷完善、充實安全管理體系,使得生產經營單位的運行風險始終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
參考文獻:
[1]蘇錕鵬. 通用航空運行安全管理方式[J]. 中國科技信息, 2017(11):99-100.
[2]陳勇剛. 我國通用航空安全管理體系建設研究[J]. 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 2012, 08(6):216-220.
[3]吳迪. 我國通用航空安全管理系統建設研究[J]. 濱州學院學報, 2016, 32(2).
作者簡介:
葉劍峰(1984-),男,本科,工程師,在交通運輸部東海第二救助飛行隊從事直升機維護工作,同時為資深安全管理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