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霞

默讀,閱讀的“童子功”!這一功夫要跟隨孩子們終生。當提到“默讀”時,孩子們總會把“不出聲、不動唇,不指讀”的要求熟念于心。一直在思考,這一“文字”與“心靈”交融的默讀過程,學生該怎樣自自然然地充滿期待地“學”,怎樣踏踏實實地充滿期待感和挑戰欲地“習”?讓默讀這一閱讀童子功不走過程,不貼標簽,真正讓文字在學生的心靈間走個來回,留下閱讀的印跡。
一天下午,一位青年教師來我辦公室,一邊進來,一邊問:“二年級了,我可想教娃娃們默讀了,怎么教啊?”
我們開始了只有兩個人的研討。
“《雪孩子》一課我讓娃娃們全文默讀了,告訴他們不要出聲,不要動唇,不要指讀,結果孩子們一會兒就把雙手放平,表示讀完了,可是我都不相信他們讀完。怎么辦呢?”這位青年教師滿臉的困惑。
“呵呵,我們一起想,首先,為什么默讀不讓學生出聲,不讓動唇,不讓指讀?當我們把‘三不的要求給了孩子們時,孩子們‘買不‘買賬?不‘買賬的原因是什么?何況,沒有任務下的全文默讀,適不適合還沒有學會默讀的二年級的孩子?”
她聽后有些蒙,我對她說:“默讀不是學生做樣子,它的閱讀狀態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由之前的出聲朗讀轉為用眼去讀,用心去讀。如果我們沒有一個非常恰當的符合二年級孩子的任務作為驅動,那么,孩子們自然會按照老師的‘三不要求不知所云地讀了?!?/p>
“那比如《風娃娃》一課呢?我們該怎么訓練?”
“好,我們一起研究。拿到這一課,我們如果準備把‘教給學生默讀的方法作為其中的學習目標時,不妨這樣來設計”。
下面是我和她的設計思路:
第一級:淺水區,語言文字入腦入心了嗎?
一、“默讀”方法示范營
我們先確定第二自然段為“默讀”方法示范營。
第一,下水前,教師示范教方法。
請同學們默讀第二自然段,一邊讀,一邊動腦想:風娃娃來到田野,看到了什么?用橫線把風娃娃看到的語句畫下來。
提醒學生,剛開始我們默讀的速度和朗讀的速度是一樣的,用眼睛一行一行地注視,用心一行一行地默讀,用心讀“到”每一個字,每一句話,不丟字,不掉句,不漏行。小手不指讀,小眼不回讀。
第二,下水體驗,練習默讀。
教師一邊巡視,一邊通過學生“圈畫”的語句初步檢測默讀達標度。如果看到一部分孩子們圈畫的語言文字還沒有“入心”時,就停下步子,陪伴著孩子們的“眼動”軌跡默默流連,陪伴著孩子們的“心動”印跡靜靜地感知。
二、“默讀”訓練集中營
確定第三自然段為“默讀”訓練集中營。讓孩子們自己用剛才學習默讀第二自然段的方法練習默讀第三自然段。
第二級:深水區,能讀出語言文字里的“想象空白”嗎?
默讀不僅讓語言文字入腦入心,形成一幅幅或靜或動的畫面,更要通過文字,讓孩子們走進主人公的內心,猜猜它們心里在想什么?在“想象空白處”流連一番,走個來回,這樣的“猜”,勾連下文,會讓孩子們的思維真正躍動起來。
第一,猜猜看,入心。
一邊讀,一邊想:風娃娃看到“一架大風車慢慢轉動,抽上來的水慢慢流著時”,猜猜風娃娃心里會想什么?
一邊讀,一邊再猜猜:風娃娃看到“許多船工拉著一條大船,彎著腰,流著汗”時,它心里會想什么?
第二,驗證驗證,入腦。
當讀到第四自然段“風娃娃想:幫助人們做好事,真容易,只要有力氣就行”時,我們一起去看看,咱們班,誰猜對了風娃娃的心思?推測一下,風娃娃接下來可能去想什么?干什么?
我告訴她,默讀是極其重要的閱讀方式,我們的課堂一定要慢下步子,讓孩子們真正“學習”默讀,“學”和“習”反復循環,螺旋上升,這不是一時之功,一日之功,這是重要的閱讀“童子功”,一步虛,步步虛,一步假,步步假。我們的閱讀容不得一點點的“虛”和“空”,要的是“真功夫”,是孩子們自己反復習得的過程。
“默讀”這一童子功滴水穿石,學生只有將一行行文字幻化為一幅幅或動或靜的畫面,只有將一頁頁文字轉化為自己的情感、思想與智慧,并與文本進行深入對話時,默讀,這一閱讀方式的價值才得以體現。當孩子們“靜讀”的上空升騰的是一個個由文字帶來的發現、驚喜和疑問時,是對一個個矛盾沖突下的情節發展的期待、揣測以及心靈的碰撞時,當孩子們的“默想”的空白處凝聚的是自己的感受、理解、欣賞及自己獨特的觀點,并與作者進行潛心交流時,默讀這一閱讀方式的意義才得以彰顯。
默讀,閱讀的童子功,“默讀學習”需“滴水穿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