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衛東
(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廣東惠州516086)
臺風,作為中國沿海多發的一種自然災害,具有強度高、影響范圍廣、破壞力大等特點,無論是對在建工程還是對既有設施,都具有很大的破壞力。對于臺風引起的損失和次生損失的責任判斷,一直是民眾理解、工程業、保險業直至司法業理解分歧較大的問題,本文旨在通過對法律規定、工程規范及氣象知識的綜合分析,為判斷臺風是否為不可抗力提供一種定量分析的方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180條規定,不可抗力是指“具有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其他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在內的法律也沿用了這一說法。GF-2017-0201《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通用條款第95條進一步細化規定為“不可抗力是指合同當事人在簽訂合同時不可預見,在合同履行過程中不可避免且不能克服的自然災害和社會性突發事件,如地震、海嘯、瘟疫、騷亂、戒嚴、暴動、戰爭和專用合同條款中約定的其他情形。”由此,臺風作為一種偶發性自然災害,是否屬于不可抗力,在不同的文獻中出現了不同的解釋,而在司法實踐中,最常見的觀點是“只有很少部分臺風,雖然已經預知,但因其強度高、破壞力大,人們即使采取措施也無法防止事件發生,這樣的臺風才屬于不可抗力。”但由于缺乏定量的標準,從而給實際判斷帶來困擾。
2018年8月16日下午5點,臺風“山竹”在廣東臺山海宴鎮登陸,氣象臺通報“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4級(45m/s)”,該信息明確了2點:(1)該風速是在“登陸時”的風速,表明測風點是海岸邊,即工程設計中的A類地形;(2)明確是最大風力(即最大風速):表明是指距地10m高處最大2min平均風速。同日,惠州市氣象臺通報“截至16日10時55分,大亞灣三門島錄得最大平均風速43.4m/s,最大陣風62.8m/s”,“惠州站最大風速15.4m/s,瞬時最大風速35.1m/s”,最大平均風速是指距地10m高處最大10min平均風速;瞬時最大陣風(即最大瞬時風速)與測風儀敏感度有關,目前指距地10m高處最大3s平均風速。這些“風速”的定義,由于地形類別不同、測量時距不同,因而不能簡單地直接比較。
GB 50009—2012《建筑結構荷載規范》規定采用基本風壓、地形、高度、結構特性等相結合的方式確定風對建構筑物的作用,其中,基本風壓W0根據基本風速V0計算。基本風速V0指的是重現期為50年的B類地形距地10m高最大10min平均風速,近似計算時,基本風壓W0=V02/1600,即V0=40W00.5。根據GB 50009—2012《建筑結構荷載規范》的“全國基本風壓分布圖”,可判斷出臺山海宴的基本風壓為0.9kN/m2,惠州大亞灣為0.75 kN/m2,相應的基本風速分別為38m/s、34.6m/s。
不同地形類別之間離地10m高處風速換算比例kv為1.13(A 類)∶1.00(B 類)∶0.81(C 類)∶0.71(D 類);不同風速時距之間的風速換算比例kt為 1(10min)∶1.2(2min)∶1.5(瞬時)。
因此,為與基本風速進行比對,必須將非標條件下實測的風速V換算成標準狀態下的風速Vt,Vt=V/(kvkt)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規定不可抗力所具有的“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三不條件;而按照GB 50009—2012《建筑結構荷載規范》,所有的建構筑物都要根據基本風壓進行抗風設計,從而表明在Vt≤V0時,建構筑物受風破壞應該屬于設計或施工質量問題。
根據上述分析,臺風造成的損失可分為以下4種情形:
情形一:建構筑物上臨時放置物品下掉造成的損失:由于物品在受到風力時會下掉是可以預見的,可以通過調整放置的位置進行避免和克服,因此,不屬于不可抗力原因;
情形二:在Vt≤V0時,建構筑物受到的損失或由此引起的次生損失:由于風力是在國家工程建設標準預見的范圍內,破壞的原因應該是工程質量問題或年久失修和不正常使用所至,可以通過嚴格建設管理、加強維護檢修等方式加以避免和克服的,因此,不屬于不可抗力原因;
情形三:在Vt>V0時,建構筑物受到的損失或由此引起的次生損失:由于風力超出國家工程建設標準預見的范圍,而在得到臺風預報后也無法在短時間內進行加固或其他處理,無法避免也無法克服,因此,屬于不可抗力;
情形四:臺風引起的洪災造成的破壞:由于除泄洪區等特殊地區,國家沒有洪災方面的建設要求,洪災預報也沒有足夠的可以避免損失的時間,因此,屬于不可抗力[1~3]。
臺風山竹在臺山海宴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4級(45m/s),換算為B類地形10min時距時的標準風速為:Vt=45/(1.13×1.2)=33.2m/s<V0=38m/s,因此,不符合不可抗力免責條件;惠州站(位于惠州港海邊)瞬時最大風速35.1m/s,換算為B類地形10min時距時的標準風速為:Vt=35.1/(1.13×1.5)=20.7m/s<V0=34.6m/s,因此,也不符合不可抗力免責條件。
該小區位于惠陽淡水河邊,暴雨造成河水暴漲倒灌,小區全面被淹,地下室河水倒灌(見圖1),超過了正常的地下室排水的設計能力。洪水屬于不可預見、小區全面被淹的同時地下室被淹屬于不能避免、超過設計排水能力屬于不可克服,因此,符合不可抗力免責條件。

圖1 某小區地下室倒灌
本文通過對氣象信息、GB 50009—2012《建筑結構荷載規范》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的綜合分析,得出了“臺風對建構筑物的破壞或次生破壞引起的損失,在正常情況下不構成不可抗力免責條件,只有在當地標準狀態下的風速Vt超過當地基本風速或由于臺風引起洪災時,建構筑物受到的破壞或由此引起的次生破壞才構成不可抗力免責條件”的結論,也為判斷臺風引起的其他損失是否屬于不可抗力提供了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