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春光
(丹東市民族歌舞劇院,遼寧 丹東 118000)
話劇演員在表演過程中主要是將生活中的事情或者劇本中的故事,采用有效的藝術手段進行轉換,然后搬到舞臺上予以表演或者展示。在話劇發展進程中,新興的一些舞臺表演藝術及其形式呈現出多樣化特點,戲劇表演若想獲得關注,必須注入新的血液,即演員將舞臺表演與情感動作的表達有機融合在一起。
話劇演員在表演過程中所塑造的人物多數是虛構的,以致于話劇演員與劇中人物之間存在一定差距,以致于情感表達大打折扣。實踐中可以看到,為數不少的話劇演員曾經有過與劇本中人物類似的經歷,在接觸到作品后發現劇中塑造的人物角色與個人的生活或者經歷相似。對于該種這情況,作為一名話劇演員,應當主動的忘記情緒以及記憶,從生活和自身出發接近劇本中的人物生活環境以及思想觀念等。換言之,話劇演員若想準確表達情感,就必須認真回憶個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以及相似體驗,以此來保證個人能夠全面把握劇本中的人物情緒狀態。通過情緒記憶法的應用,可以有效促使話劇演員體驗人物角色的獨特魅力,并且使表演內容更加豐富和具有情感張力。在此過程中應當注意的是,話劇演員在排練時需認真揣摩人物內心以及體驗情感情緒等,加入適當的個人想象力以及感受力,采用多種表演技巧來展示和升華人物情感。在此過程中,應當不斷增強話劇表演過程中的臺詞、情感動作舒適性以及真實性;話劇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其創作以及表演源于現實生活,同時服務于廣大受眾。話劇表演過程中,常見的場景都比較生活化,話劇表演過程中演員將情感以及臺詞相結合,重視劇本中的故事背景和表演環境,以此來有效增強話劇臺詞以及情感表達的真實性,從而使二者能夠有機結合在一起。比如,在《少年鄧小平》這部話劇表演過程中,劇中鄧小平母親的飾演者在觀眾心中早有固定形象;話劇演員在舞臺表演時,應當綜合考慮偉人的實際形象和觀眾接受能力,表演適應度尊重歷史事實,不能與現實相脫節。實踐中應當消除觀眾的距離感,這樣才能在觀看時實現人物角色情感的共鳴。
話劇演員既要具備高超的表演技巧和能力,又要不斷提高個人的文化素養,尤其是生活閱歷以及文化生活素養應當不斷提升,否則很難塑造出具有鮮明個性以及生活化的人物形象。話劇演員與其他演員有所不同,其內心應當具有豐富的情感,而且對生活非常的熟悉,一些生活化的片段和表演可以信手拈來,否則無法滿足觀眾的需求,也難以有效表達情感。實踐中可以看到,大量優秀的話劇作品都源于生活,而且集中反映了生活現狀以及過去發生的故事,而且不乏歷史劇。以著名話劇《茶館》、《雷雨》為例,這些都是極具魅力的生活化話劇作品,有著較為復雜的時代背景,而且其中蘊含著非常豐富和深刻的思想哲理。對于話劇表演者而言,應當全面了解話劇創作以及反映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思想觀念,則難以準確塑造人物形象,無法準確領會人物內心情感,情感表達難見成效。話劇演員應當逐步完善個人的綜合素養,尤其是生活素養應當更加的深厚,在現實生活中豐富閱歷和體驗,以便在舞臺表演過程中能夠抓住、抓準情感線,從而有效塑造人物角色和表達情感。
話劇演員在舞臺表演時的情感表達并非易事,這對其綜合素質、藝術功底有較高的要求,實踐中應當不斷學習情感表達以及調動技巧,將其應用到舞臺表演過程中去。一是,在舞臺表演過程中調動個人的情感,讓舞臺表演更加流暢,情感更為充沛;二是,話劇演員在表演時能夠調動觀眾情感,引起共鳴。話劇演員利用身體、口語語言以及表情神態等,引導和激發公眾的興趣,確保表演能夠滿足觀眾審美要求。話劇表演時演員應當在特定空間和環境條件下進行表演,若想有效拉近與受眾的距離,筆者增強表演的感染力,臺詞以及情感動作應當有機融合在一起,增強感染力。
總而言之,話劇舞臺表演終究是“話”、“劇”的有機結合,前者是臺詞,后者是表現形式。話劇的情感基于動作和語言表達出來,話劇演員表演時應當將情感、表達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