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曦
(中國音樂學院,北京 100101)
本文將結合筆者自己多年的鋼琴學習經歷,談一談自己對鋼琴的理解,對鋼琴教育的看法,希望能對有志于學習鋼琴的人有一點點啟發和幫助。具體來講,本文將著重介紹鋼琴的特點和優勢、我選擇學習鋼琴的心路歷程,以及學習鋼琴以來對自己綜合能力的提升,最后對鋼琴教育的開展方式提出了一點建議。
音樂的表達形式有很多種,有悠揚婉轉的民樂,訴說著含蓄的東方人的絲絲心弦;有大氣磅礴的交響樂,表達著奔放的西方人的熾熱的情感世界。不同的樂器和不同的音樂形式有不同的表達功能,世界上各民族的樂器有成百上千種,每種樂器都有其獨特的表達能力,都能奏出不同音樂風格的樂章。那么為什么要選擇鋼琴作為演奏的樂器呢?這要從鋼琴的特點和個人愛好說起。
鋼琴的第一個特點是音域非常廣,88個黑白琴鍵交錯排列在一起,可以彈奏出非常廣泛的音域的作品,在眾多的單件樂器里面,只有管風琴能與它一比高下了。但是管風琴體積太大,很難再普通家庭里普及。無論創作或者演奏什么樂章,鋼琴都可以完成。鋼琴的第二個特點是其音量變化的幅度很大,聲音可以小到人耳能剛剛聽到的程度,也可以發出洪亮的、振奮人心的大聲音。這個力度可以任由鋼琴家控制,這就賦予了鋼琴極大的創作能力和演奏能力。鋼琴的第三個特點是鋼琴是最理想的多聲樂器,因為鋼琴使用的是十二平均律,這就使得鋼琴可以創作出豐富多樣的轉調、復調和和聲。而且借助鋼琴踏板的作用,鋼琴的聲音可以變得縱向和立體起來,其它的樂器和鋼琴比起來,在樂音組合的多樣性方面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的。憑借以上三個特點,鋼琴具備了任何單個樂器都無法匹敵的表現豐富藝術形式和藝術內容的能力。
除了鋼琴樂理上的優點以外,它還有別的長處和便利。現在鋼琴已經普及,可以在很多家庭看到它的影子,社會上的鋼琴工作室和興趣班隨處可見,這就降低了大家尤其是兒童學習鋼琴的門檻。另外,鋼琴學起來難度也不大,經過系統的教學和練習,大家可以很快彈出比較簡單的完整樂曲了。所以無論是選擇入門樂器還是專業的演奏樂器,鋼琴都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很多人都是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鋼琴了,但是我起步比較晚。記得初中的時候,有一天無意聽到brain crain演奏的d大調卡農,突然覺得特別好聽,感嘆世界上竟然有這么美妙的旋律。單曲循環了一整天都沒聽膩,之后我到網上花了好長時間搜了這個版本的卡農鋼琴譜,并且把其它版本的卡農也搜出來聽了一遍。不同的鋼琴家演奏相同的曲子,竟然是如此不一樣。我深深被鋼琴迷住了,放學以后就找到了媽媽,跟她訴說我未來的理想考上中國音樂學院,學習鋼琴專業。媽媽聽了我的話,感覺特別欣慰,于是拿出她積攢了好幾個月的工資,為我買了人生中的第一架鋼琴。從那天起我每天投入好幾個小時練琴。架鋼琴陪伴了我很長的時間,高興的時候我跟它在一起,分享我的喜悅,難過的時候它陪著我撫慰我的憂傷。如今我已經離開家來北京上大學,實現了我的理想,那架鋼琴靜靜地留守在家里,也在提醒我不忘初心,繼續把鋼琴作為努力的方向。
現在的家長越來越重視素質教育,音樂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引起了家長們的重視,越來越多的孩子把鋼琴作為啟蒙樂器。學習鋼琴能給人帶來很多各方面的提升,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可以提高個人的修養。小孩子從小學習音樂,學習鋼琴,可以培養其嚴謹認真的學習態度和勤奮刻苦的學習精神。一首曲子是由很多音符組成的,哪怕是一個音符沒彈好,整首曲子就會有很大的瑕疵。而且學鋼琴是一條十分漫長的道路,在這個過程中,人的耐性會得到磨練,人的氣質也會得到很大的提升。雖然練琴的過程會非常辛苦,但也是一個收獲很大、自我提升很大的過程。
第二,可以開發智力,提高協調性。彈鋼琴的時候,人的十個手指頭快速協調移動,大腦也在高速運轉,同時聽覺保持高度專注,這樣可以讓人的左右腦得到充分的鍛煉。大量研究和現實表明,從小練鋼琴的孩子在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創造性思維方面都優于同齡的其他小孩。
第三,可以培養對音樂的鑒賞力。學鋼琴需要大量地彈奏和欣賞經典鋼琴曲目,這些曲目都是經過歲月洗禮而流傳下來的經典曲目,飽含著優秀作曲家的豐富情感和高超的作曲技巧。學習這些曲目,可以讓人情感更豐富,表達能力更強,情緒更開朗,音樂鑒賞能力也會提高。
第四,可以鍛煉人的整體能力。學習鋼琴需要耐心、信心,需要堅強的意志、刻苦奮斗的精神。彈奏鋼琴需要熟練地技術、穩定的心理素質,需要長期的科學的訓練。欣賞鋼琴曲目也需要長期積累的樂感。所以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對人的鍛煉和提升是全方位的。在這個過程中得到的精神財富是全方位的,非常珍貴。
既然鋼琴教育的作用如此之大,那么如何在課堂上更好的把鋼琴教育貫徹實施下去呢?鋼琴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的,涉及到系統的知識和技能掌握過程,不僅如此,還涉及到藝術和審美教育。這種審美教育貫穿著整個鋼琴教育的整個部分,對提升音樂教育的效果、引領學生全面發展、豐富學生的情感表達起著重要的作用。
鋼琴教育首先要引領學生感受結構之美,所謂的結構,就是指要合理安排課堂教學的布局,開頭要提綱挈領,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比如在欣賞肖邦《夜曲》的時候,可以先播放一些不同演奏家演奏的版本,講一講這首曲子創作背后的故事,這樣做可以激發起學生對這首曲目的興趣,從而能夠更加專注用心地聽課。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積極與學生互動,在視覺和聽覺上牢牢抓住他們的注意力,而不是只讓教師在講臺上講。同時,課堂的結尾也很重要,要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空間,讓他們去想象和回味。這樣結構化的課堂設計能夠讓音樂教育的效率更高。
其次,音樂教育要引領學生感受氛圍之美,如何營造一種引人入勝、吸引人、啟發人的氛圍是音樂教育成功所必須的要素之一。要做到這點。老師在課堂上要掌握主動權,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課堂討論,鼓勵他們多提問,這會提高他們的課程參與積極性。同時,在語言組織上,教師應該講究抑揚頓挫,保持高昂的狀態,這樣才能夠把要傳授的知識和技巧傳授給學生。
最后,鋼琴教育要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鋼琴教育非常重視實踐,好的演奏技巧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在學生的長期刻苦訓練中練出來的。在鋼琴教育的課堂上也要尤其注意到這個特點,教師應該在講授基本樂理和基本的演奏技巧的基礎上,把重心放在指導學生練習鋼琴上。在曲目的選擇上,要博采眾長,既要選擇古典的,又要有現代的,東西方融合,交響曲和民族音樂并重,才能讓學生更全面地了解整個音樂屆的優秀的作品,在這之后才能找到自己熱愛和擅長的方向,最后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在演奏技巧上,教師也要指導學生從小事做起,從細微處著手,在平時聯系的時候坐姿、目光、表情等等這些都要尤其注意。除了課堂上的教學和練習之外,更要注意給學生爭取公開演出的機會,比如獨奏音樂會,畢竟公開演出對學生的鍛煉是非常大的,它起到的作用是課堂教學做不到的。鋼琴教育重實踐的這種特點對它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自古以來,人們就把音樂教育當作一種教化民眾、提升個人修養的重要手段,琴棋書畫成了衡量人是否全面發展的標準,音樂教育學也成了一種專業的教育方式。在當代,社會經濟已經非常發達,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也逐漸提高了。鋼琴作為一種音域極廣、樂音組合能力強的樂器,在當代的流行程度非常廣。所以研究怎樣更高效地組織鋼琴教育,就變得非常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