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連貴

【摘 要】目的:觀察病理診斷與內鏡診斷在胃黏膜腸上皮化生診斷中的相關性。方法:選取我院52例胃黏膜腸上皮化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他們使用內鏡診斷腸上皮化生的表現特點,并比較內鏡診斷與病理診斷的結果,以及觀察內鏡診斷的準確率與腸上皮化生程度、分型的關系。結果:52例胃黏膜腸上皮化生患者中,有40例經病理活檢證實,內鏡診斷準確率為76.92%;重度胃黏膜腸上皮化生的內鏡診斷準確率明顯高于中、輕度,III型胃黏膜腸上皮化生的內鏡診斷準確率明顯高于II型和I型(p值<0.05)。結論:胃黏膜腸上皮化生形態特點是內鏡診斷腸上皮化生的最主要特征,且胃黏膜腸上皮化生程度與分型與內鏡診斷準確率呈正相關。
【關鍵詞】病理診斷;內鏡診斷;胃黏膜腸上皮化生;相關性
【中圖分類號】 R16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3-03-239-02
前言:胃黏膜腸上皮化生是指腸上皮黏膜取代了胃黏膜在胃內的異常增殖,屬于胃癌前期的病理變化[1]。為了更好的探討內鏡診斷與病理診斷在胃黏膜腸上皮化生診斷中的相關性,本文選取了52例胃黏膜腸上皮化生患者進行研究,具體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資料 從我院于2016年12月~2019年10月診斷出胃黏膜腸上皮化生患者中選取了52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為28例,女性患者為24例,年齡在32歲~78歲之間,年齡均值為(56.3±3.9)歲。排除標準:①患有慢性腎臟、肝臟疾病的患者;②患有胃部手術史的患者。本文所有患者均患有淺表性、萎縮性胃炎,均自愿加入本研究并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2.1 內鏡檢查 52例胃黏膜腸上皮化生患者均接受內鏡檢查,檢查范圍包括胃竇、胃體、食管、十二指腸黏膜等,通過內鏡對胃黏膜腸上皮化生的形態學特征進行觀察與描述。一般情況下,胃黏膜腸上皮化生的形態學特征有以下三種:第一種是彌漫型,胃黏膜呈現灰白色,而且有小結節狀,表面粗糙不平;第二種是魚鱗型,胃小區呈條狀擴大,伴有網格狀或魚鱗狀排列;第三種是淡黃色結節型,多為單發或多發形式,胃黏膜表面呈細顆粒狀或絨毛狀,并且突出胃黏膜[2]。
1.2.2 病理組織學檢查 所有患者均進行胃黏膜的病理組織活檢,包含用10%福爾馬林進行固定、脫水、石蠟包埋、蘇木素-伊紅染色四個檢查步驟。按照全國慢性胃炎研討會于2000年5月制定的胃黏膜腸上皮化生診斷標準將病變程度劃分為輕、中、重度三個等級,若兩次活檢程度不一致,則以重者為準;若內鏡診斷與病理診斷結果不一致,則以后者為準。按照E1-ZIMAITY等方法將腸上皮化生分為I型(完全小腸型)、II型(不完全小腸型)和III型(不完全大腸型)三種類型,其中唾酸黏液在三種類型中均由杯狀細胞分泌,中性黏液由II型中的柱狀細胞分泌,硫酸黏液由III型中的柱狀細胞分泌。將它們用HID/AB染色后,藍色的是唾酸黏液,黑色的是硫酸黏液。
1.3 觀察指標
1.3.1 內鏡診斷結果與病理診斷結果的對比
1.3.2 內鏡診斷的準確率與腸上皮化生程度、分型的關系
1.4 統計學 文中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用卡方(或用x2)檢驗,應用SPSS20.0 for windows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內鏡診斷結果與病理診斷結果的對比 由表1可知,52例胃黏膜腸上皮化生患者中,經病理活檢證實的有40例,其內鏡診斷準確率為76.92%。
2.2 內鏡診斷的準確率與腸上皮化生程度、分型的關系 由表2可知,腸上皮化生程度越重,內鏡診斷準確率越高;III型腸上皮化生內鏡診斷準確率明顯高于I型和II型,p<0.05,I型和II型的腸上皮化生內鏡診斷準確率相差不大,p>0.05。
3 討論
胃黏膜腸上皮化生與腸型胃癌的發生關系密切,但臨床對于該病變的診斷標準尚未明確。通過識別胃黏膜腸上皮化生的病變程度,可以有效預防胃黏膜異型增生、萎縮等情況,從而降低了胃癌發生的概率,因此,應當對其進行及時、有效的診斷。
臨床常規的診斷手法包括內鏡下黏膜活檢和病理診斷兩個方面,但這兩種診斷方法一致性較差。前者主要通過內鏡觀察腸上皮化生的形態學特征,具有直觀性,但缺乏特異性;后者主要通過黏液染色對杯狀細胞、潘氏細胞、吸收細胞、胃小凹上皮等體征性細胞進行染色診斷,但其病理診斷過程冗長,活檢組織的數量有限,且對患者造成較大的痛苦[3]。由文中比較可知,重度及III型胃黏膜腸上皮化生的內鏡診斷準確率明顯高于中、輕度、II型和I型的內鏡診斷準確率要高,這是因為腸上皮化生程度及類型越重,內鏡下的病理性變化越明顯,因而診斷率越高。因此,如果患者通過內鏡診斷為重度或III型胃黏膜腸上皮化生,則應加強自身的內鏡檢查力度,并將出現粗糙不平、有顆粒狀隆起的病變部位進行活體檢查,可有效提高活體檢查的準確率,幫助患者及早發現病灶。
總而言之,內鏡診斷準確率與胃黏膜腸上皮化生的程度與分型呈正相關,而內鏡診斷胃黏膜腸上皮化生的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其形態學特征,因此,結合患者的內鏡診查結果,將其發現的病變部位進行活體檢查,可有效幫助患者預防及治療胃癌。
參考文獻
[1]徐志強.病理診斷與內鏡診斷在胃黏膜腸上皮化生診斷中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8,34(8):128-129.
[2]周敏.病理診斷與內鏡診斷在胃黏膜腸上皮化生診斷中的相關性分析[J].解放軍醫藥雜志,2016,28(8):31-34.
[3]茆心怡.胃黏膜腸上皮化生的內鏡診斷及治療進展[J].醫學綜述,2016,22(7):1348-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