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萍
摘 要 生態建設是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前提,加速林業發展對現代化建設有重要意義。但林業建設資金短缺和使用低效是困擾林業建設持續發展的重要問題。因此,我們在加快林業現代化建設進程中,要進一步完善現行的林業建設資金管理體系。本文通過分析資金管理體系在體制改革、管理制度、職能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構建林業建設資金管理體系的有效途徑,旨在提高林業建設資金的高效管理,給各級政府與相關管理部門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 林業建設;資金管理;體系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32.054
林業在可持續發展以及經濟社會的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我國林業建設資金管理并不成熟,處于多頭分散管理的局面,完善的資金管理體系尚未構建。因此,必須深入探究林業資金運行情況,建立完善的資金管理體系,實現林業建設的資金高效管理,最大限度地實現資金的效益。
1 資金管理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1.1 資金管理體系與財政體制改革不適應
隨著財政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林業投入保障體系也逐漸建立。隨著資金投入的不斷增加,相關部門也逐漸開始重視資金的使用情況。資金的利用與林業建設質量有著密切的聯系,關系到林業的發展。因此,資金管理體系必須充分適應財政體制改革。
1.2 資金管理體系與林業現代化建設相關要求不適應
1.2.1 管理制度不完善
盡管我國出臺了很多與林業建設資金管理有關的規范性文件,但缺少具體的懲罰條例,這就導致缺乏可操作性。同時,相關法律規范缺乏監督方面的規定,這就導致監管不到位。因此,必須進一步完善我國林業建設資金管理制度。
1.2.2 林業財政管理部門職能弱化
我國實行的是分級分散的國庫收付制度,這就導致資金無法及時到達用款單位,同時還存在一系列其他問題,如企業多頭開戶。這不僅不利于上級開展檢查工作,而且損害了林業的形象[1]。此外,一些用款單位私自改變資金用途的現象時有發生,如地方政府存在私自挪用資金的現象、企業存在擴大資金適用范圍的現象、縣區地方財政存在削減林業建設經費的現象。目前,資金的撥付方式依舊沒有改變,這就造成資金利用率比較低。
1.2.3 用款企業會計核算工作不規范
隨著國家對林業的投入不斷增加,用款企業也不斷增加。但是,用款企業會計的相關建設工作并不規范,主要體現在隊伍建設和業務建設兩方面,具體表現為工作不扎實、核算不規范。會計人員的權益與所在用款企業的權益密切相關,在企業權益與國家權益相沖突的情況下,會計人員很難站在國家權益一方,再加上政府部門無法切實保障會計人員利益,這就導致會計人員執法不嚴。此外,會計人員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受企業支配,這就容易造成會計信息失真。
2 構建林業建設資金管理體系
2.1 公益林業建設資金管理體系
構建公益林業資金管理制度應從資金投向管理制度、資金使用管理制度兩方面進行。
在資金投向管理制度方面,必須建立規范、科學的管理制度。1)統籌安排資金,這就要求堅持統一規劃制度。2)立足于已有的信息管理系統,不斷完善數據庫建設,做好儲備工作。3)進行評估論證。要求進行可行性研究,需要對技術、經濟等各方面進行綜合分析,經評估論證后提交相關報告。
在資金使用管理制度方面,必須加強規章制度建設,使資金管理有章可循。1)資金應使用報賬制。報賬制為地方制定配套資金,合格后撥付投資,這有利于達到既定目標并實現相應效益[2]。2)資金支付實行專用賬戶管理。先撥付一部分資金到專用賬戶中,然后根據實際進展再進行補充。實施人不僅可以隨時從中提取資金,而且可以申請經常補充。這一制度將顯著降低投資風險。3)建立完善的資金日常管理制度,如建立資金管理責任制度。
2.2 商品林業建設資金管理體系
實現商品林業可持續發展,拓展融資渠道,既能增強內部積累能力,又能加強外部融資能力。商品林業建設資金籌集渠道如下。
商品林業信用融資機制主要分為政策性信用和商業性信用。政策性金融帶有扶持性質,必須要考慮到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福利,商業性金融僅僅考慮資金增值性即可。但是,目前我國商品林業信用融資機制并不健全,仍以政策性金融為主。林業發展具有資金周轉期長、風險大的特點,通常難以完成商業性貸款,但是短周期的工業原料林克服了商業性貸款的缺點,滿足商業性貸款條件。因此,應積極實現林業生產與信用機制之間的有效結合。
商品林業產權融資機制主要包括林業產權一般理論、林地使用權的流轉以及林業產權融資渠道的建立三部分。產權主要包括所有權、使用權、收益權以及處置權,要想加強商品林業建設資金吸引力,必須賦予林業生產者長期、穩定且安全的使用權。林地使用權作為特殊商品,其流轉市場主要包括出讓市場和轉讓市場。目前,林業產權主要融資渠道為林業股份合作制[3]。
2.3 加強林業建設資金監督管理
2.3.1 資金監督管理的主要內容
資金監督管理的主要內容包括及時性、安全性、合法性以及效益性4個方面。1)只有保障資金的及時性,工程才能順利進行。對資金及時性進行監督管理,既要避免滯留現象,又要督促相關部門及時足額落實資金。2)對資金安全性進行監督管理,是在遵循國家計劃和慎用錢的原則下,既要保持國家投資計劃的嚴肅性,又要避免因管理不善造成資金損失的情況。3)保障資金的合法性是實行資金監督管理的前提,對資金合法性進行監督管理,既要監督相關單位的執法情況,又要增強法規宣傳工作。4)效益性是資金的生命,對資金效益性進行監督管理,必須保障好的質量,并且杜絕弄虛作假的現象。
2.3.2 加強監督管理的具體措施
1)會計審計監督。會計人員依據一系列會計制度和計劃,對相關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會計監督,主要包括報表監督、現場檢查監督以及審計監督3種形式。
2)內部會計控制管理。由本單位對資金進行監督管理,進一步規范會計行為,以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同時建立完善的責任制度以及健全的內部稽查制度。
3)委派會計人員再監督。會計人員既充當監督者的角色,又充當管理者的角色,難免會出現執法不嚴的情況。因此,委派會計人員是保障社會公眾利益的有效措施,進一步明確會計人員的監督責任[4]。
4)各級審計部門監督。由審計機關依據相關規定,對資金執行情況進行有效監督。發現問題后,提出改進措施,并上交稽查報告。一旦發現違法亂紀的現象,立即按照相關規定追究負責人的責任。
5)總稽查特派員。主要負責對林業主管部門進行檢查,包括定期和不定期檢查。實現監管的程序化和制度化。一方面,構建全面的監督檢查機制,及時糾正問題;另一方面,保持監督機制的獨立性,保障監督效果。
6)財政監察專員辦事機構。一旦由專員辦查出違規問題,立即按照相關規定進行處理,如針對騙取、挪用中央資金等各種各樣的問題,都有不同程度的懲罰措施。
3 結語
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一系列建議,對林業建設資金管理體系進行了初步設想,來構建完善的資金管理體系,其目的是實現林業建設的資金高效管理,實現最大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謝學軍.黑龍江兩大平原農業綜合改革試驗區生態林業建設體系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14.
[2] 張行斌.地方國有林業改革發展中的公共財政體系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13.
[3] 劉靜.新疆地方財政林業支出績效評價體系構建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12.
[4] 童宇航.我國林業事業單位資金管理問題與對策研究[D].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5.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