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建平
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推進我國教育事業長遠發展、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大戰略選擇。“雙一流”建設確定了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提升科學研究水平、建設一流師資隊伍等五項建設任務,而每項建設任務都需要教育經費的支持。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之所以擁有較高的教學水平并取得令人矚目的科研成就,與它們雄厚的辦學經費有著密切關系,其背后均有著成熟有效的財務系統和融資體制作為支撐。充足的教育經費是“雙一流”建設的基礎和保障,也是促使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成功的關鍵性因素。該研究英國牛津大學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牛津大學經費水平和結構的現狀、特征和發展趨勢,為我國“雙一流”高校調整經費水平和優化收支結構提供參考。
一個國家或地區是否擁有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學,既是衡量該國家或地區高等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標,同時也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體現。從最新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行榜排名前100 的大學來看,我國距離“雙一流”建設的目標還需假以時日。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明確提出“力爭在下世紀初,有一批高等學校和學科、專業,在教育質量、科學研究和管理方面,達到世界較高水平。”[1]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又提出“建成一批國際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學校,若干所大學達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學水平,高等教育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的戰略構想,[2]這些都將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任務提上日程。面對經濟全球化和高等教育發展的現實需要,2015年8月,中央審議通過《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決定統籌推進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開啟了“雙一流”建設之門。
“雙一流”建設確定了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提升科學研究水平、建設一流師資隊伍等五項任務,而每項建設任務都需要教育經費的支持。世界一流大學之所以擁有高水平教學并取得令人矚目的科研成就,與它們雄厚的辦學經費有著密切關系,其背后均有著成熟有效的財務系統和融資體制作為支撐。充足的教育經費是“雙一流”建設的基礎和保障,也是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關鍵性因素。基于此,世界一流大學經費水平和結構問題的研究成為了當前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點關注領域。
牛津大學創建于1167年,是世界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學,由中央大學和38 所學院組成。學院和大學的關系就像美國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關系那樣,采用聯邦制形式,這些學院(除Kellogg 和St Cross 學院之外)在法律和財務上是獨立的,因此,本研究范圍僅包括大學本身及其附屬機構,2 個學院和1 個基金會。牛津大學財務報告的截止日期是當年的7月31日,且各年度的財務報告結構也大致相同,本研究重點對2014-2018年的財務數據進行描述與分析。
2014-2018年,經費總收入從11.94 億英鎊上升到22.4 億英鎊,年均增長率為17.1%。經費收入的構成主要包括研究資助和合同撥款、英國高等教育撥款委員會提供的資金、學費和援助資金、其他運營收入、投資收入、捐款收入等,具體構成情況如表1-1所示:
5年來,研究資助和合同收入一直是牛津大學最大的收入來源,從2014年的4.7億英鎊上升到2018年的5.8 億英鎊,年均增長率為5.4%,該收入的增加與相關研究成本的提高有很大關系。
這5年總體來講,學費和援助資金收入是牛津大學第二大收入來源。從2014年的2.4億英鎊上升到2018年的3.3 億英鎊,年均增長率為8.3%,這一收入包括留學生費用、英國本國和歐盟國家本科生的學費。收入的增長主要源于學生人數的增加。
5年來,英格蘭高等教育撥款委員會(HEFCE)提供的資金總體趨勢是增加,但有輕微的波動,因此,增加的速度較慢,僅從2014年的182.2 百萬英鎊上升到2018年的186.9 百萬英鎊,年均增長率為0.6%。
牛津大學的“研究資助和合同收入”與“英格蘭高等教育撥款委員會(HEFCE)根據科研評估而給予的撥款”之和約占學校總收入(除2018年有出版服務的收入)的一半,突出了牛津大學明顯的科研傾向。
2014-2018年,其他運營收入存在波動,先上升后下降并趨于穩定。從239.8 百萬英鎊下降到227.8 百萬英鎊,年均增長為負。其他運營收入包括一系列的影響因素,如捐贈資金的運營收入、附屬單位的收入、其他一些服務項目的收入等。
2014-2018年,捐贈收入從34.5 百萬英鎊上升到93.2 百萬英鎊,年均增長率為28.2%,這5年來,此項收入的增長勢頭最快,是因為通過投資公司(主要是牛津Catalyst 有限公司)實現了較高的應收利息和利潤。
5年來,牛津大學的投資收益不算理想,這其中減少的原因除了未回收的應收利息所引起的收入減少外,更主要的是投資戰略的改變和衍生公司的收益銳減導致。

表1-1 2014-2018年牛津大學經費收入表 單位:百萬英鎊

續表
2014-2018年,教育經費總支出從11.5 億英鎊上升到21.8 億英鎊,年均增長率為17.3%。支出的構成主要包括人員經費支出、其他運營支出、資產折舊支出和利息支出等,具體構成情況如下。
5年來,人員經費支出從2014年的6.0 億英鎊上升到2018年的10.0 億英鎊,年均增長率為13.6%,這是牛津大學最大的一項支出。費用增加的主要原因有:員工人數的增加,相應的國家生活補助、保險、退休金等都在增長。
5年來,其他運營支出從2014年的4.7 億英鎊上升到2018年的10.2 億英鎊,年均增長率為21.4%,這是牛津大學第二大項支出。支出增長的主要因素包括相關項目的費用支出、研究合同的相關開支、獎助學金成本的增加等。
5年來,資產折舊支出從2014年的73.7 百萬英鎊上升到2018年的145.5 百萬英鎊,年均增長率為18.5%。
這里有一個特殊情況就是2016年的經費支出高于經費收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應收資本撥款明顯降低。

表1-2 2014-2018年牛津大學支出表 單位:百萬英鎊

圖2-1 2014-2018年牛津大學經費收入變化情況
牛津大學的趨勢研究采用的是定基法,選擇2014年為基期,其余各年均以基期的數據為基數,計算出各自所占的百分比,觀察百分比趨勢走向。從圖2-1 可以分別看出來自學生的收入在穩步上升,2014-2018年期間,學費和援助資金每年都是增長。
在研究資助和合同撥款方面,它的變化態勢整體也是在穩定上升的,說明學校研究資助資金來源渠道較穩定,預示著未來來自政府和私人的研究資助是有保障的,也充分佐證了牛津大學對研究資金的重視程度。
投資收入的變化情況是先降低后增加,其增長速度雖沒有哈佛大學增長得迅速,但是其投資收入也是較為可觀的。投資收入慢慢成為公立研究型大學的主要收入來源。
牛津大學的捐贈收入較多,其增長變動趨勢是所有收入中最大的,也是最多的。說明牛津大學來自校友和社會的捐贈在逐年增加,這與學校的社會聲譽和校友情懷是分不開的。

圖2-2 2014-2018年牛津大學經費支出變化情況
2014-2018年的支出態勢圖顯示薪酬支出呈現穩定的上升態勢,尤其是2018年為最高,達到168%,這說明牛津大學的薪酬一直都在呈上升態勢,一方面是由于薪酬具有剛性的特征,另一方面也是學校為了吸引一流人才,進而在經濟上進行資助。
雇員福利的增幅更是超過薪酬的增幅,2018年的增幅更是達到了201%,這意味著牛津大學的福利支出已經成為學校的一項重要支出,對于學校來說也成為一種資金上的負擔,如何更高效的對福利資金進行配置已成為學校的研究重點。
綜上,根據財務報告的收支情況來看,牛津大學還是很重視財務健康狀況的,嚴格控制著收支平衡。一方面,從經費收入指標可以看出,政府研究資助和合同撥款、學費和援助資金是重要的收入來源。而這兩項重要收入來源一是衡量學校科研實力的指標,一是維護學校發展的指標,都是一流大學發展的重要指標;另一方面,從經費支出指標可以看出,薪資和福利是最大的開支項目,因為這項指標是吸引高級人才的重要指標,伴隨著學校的發展,支出額度也在持續增長。
一流大學運行需要大量資源作為基礎,持續穩定的經費投入與合理有效的經費支出更是一流大學制定、實施戰略發展的有力支撐。牛津大學之所以擁有高水平教學和科研成就,擁有享譽世界的社會地位,離不開大學雄厚的教育經費作為后盾。根據牛津大學教育經費的收入與支出情況,可以看出其資源流入、流出的重點方向與領域。通過研究牛津大學教育經費的收支結構及變化情況,主要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公立研究型高校的教育經費收入來源渠道多樣化。公立研究型大學的主要收入來源為政府撥款、學費收入、投資收入和附屬企業收入等,與私立研究型大學的主要收入來源相似,差異在于每一部分所占比例不同。可以看出,公立研究型高校雖都在積極爭取政府的資金投入,但是政府投資的構成比例有波動且有逐年遞減的趨勢,這就要求學校要逐漸走出政府庇護,多方籌集資金。
第二,政府投資與高校卓越成就息息相關。從牛津大學崛起的歷程來看,政府在其中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當初政府投資合作開展科研項目的實驗室如今在世界上仍然有非常強大的影響力,其卓越成就是其獲得政府大量投資的重要原因。
第三,學校生均支出與學校的科研支出、效率正相關,且生均支出是影響成本結構的重要因素。牛津大學生均支出較高,一方面說明學校財力巨大,另一方面說明社會各界對學校的投入相對較充足。生均支出水平高的學校投入的儀器設備也更多,教師的工資、福利待遇水平也更高,因此,學校生均支出對科研產出有明顯的影響。[7]
第四,更多的教育經費用于開展科研活動和培養學生。對于一流大學來講,最重要的不是存在年度結余,而是科研成果和學生素質情況,所以學校會將盡可能多的資金用于研究和教學。
第五,經費充足是吸引高科技人才的重要條件。牛津大學的財務報告顯示,薪資和福利占學校總經費支出的絕大部分,而且有逐年遞增的趨勢。這是由于牛津大學的主要任務是科研和教學,學校必須提供具有競爭力的科研和教學條件,以及薪資、福利和獎學金,以吸引更多的優秀教師和學生。這樣才能提高學校的研究和教學水平,吸引更多政府資助和社會捐贈。
從牛津大學教育經費來源和支出變化情況的分析,可以看出學校在穩中求發展,穩中求進步。我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可借鑒世界各國一流大學的先進做法,就財務管理與制度建設而言,本文從以下五方面對一流大學的資源配置優化與調整提出對策建議,為建設一個結構合理、與學校發展戰略相匹配的財務管理體系提供參考。
英國一流大學財務管理指標體系設置科學、清晰明了。這套體系源于專業化的財務管理機構和財務管理制度的有效執行,同時也方便了資助者的財務監督。大學為謀求自身的發展需要戰略規劃,經費是支撐發展戰略的前提條件,而財務工作的作用將得以凸顯。大學發展戰略的不同,對學校財務工作的方式要求也不同,財務工作要進行適時的調整,以適應戰略規劃逐步市場化帶來的影響,即把財務工作放到實現發展規劃的戰略地位上來考量,加強財務工作對大學發展的支撐作用。
高校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是一種有效緩解辦學經費緊張的途徑,辦學經費的多樣化是提高財務資源的利用率、增強學校的辦學自主權,形成各自的辦學特色的關鍵因素,特別是一流大學,其經費支出相當巨大,因此高校要自覺具備籌資能力。在我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背景下,一流大學要大力提高籌資能力:一是增加政府投入與自籌資金相結合。要想成為一流大學完全靠政府的供給是不可能的,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加強與企業的合作,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加快知識技術轉移和產品創新;二是成立基金會等組織,像哈佛基金管理公司、牛津大學基金公司,都能為學校提供客觀的、持續的資金支持,為大學吸引更多資助和捐贈創造條件;三是重視校友資源的利用,主動挖掘校友的潛力,提高捐贈資金。同時使捐贈法制化,使捐贈人得到應有的政策優惠以及法律保障;四是設立群眾和政府監督機制,使投融資的使用透明化。更重要的是要開源節流,注意節約使用資金。
我國一直在不斷探索高等院校的分類管理,從20 世紀50年代借鑒蘇聯模式建立以專業學院為主體的高校分類模式,到20 世紀90年代以來以“985”“211”工程為龍頭的高水平大學、重點大學為主體的層次分類模式,始終堅持“集中優勢資源,發展重點,帶動整體建設”的思路,鞏固了一批優勢專業學科發展,促進了一批高水平大學建設。[8]而我國“雙一流”建設的初衷就是要通過分類建設引導特色發展,重在優勢學科建設。因此,在“雙一流”建設范疇下,高校要實施特色學科發展戰略,就要集中財務資源鞏固一批學科高水平發展,加大優勢學科的廣度和深度,同時以這些優勢學科為基礎,撬動高校圍繞優勢學科和特色學科,實現整體辦學水平的提升,進而增強自身競爭力,從而打破“馬太效應”的困頓局面。
通過分析牛津大學五年來的發展戰略報告可以看出,學校有兩個核心戰略,一個是科研,牛津大學參與了2014年英國研究卓越框架(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REF)項目(該項目衡量了英國高等教育機構進行的研究所造成的影響,并幫助基金單位決定如何分配六年期的基金給各大學),評估的結果是牛津大學的研究水平處于世界領先。學校大部分研究活動都是由第三方參與者提供的具有競爭性研究經費和英國高等教育撥款委員會撥付的基金資助。卓越的研究離不開教師的創新思想和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顯然這些都離不開資金的保障和對教師的鼓勵。另一個核心戰略是教學,牛津大學秉承著優秀的教學離不開優秀的學生的傳統,因此牛津大學在全世界范圍招收最優秀的學生,并提供給他們豐厚的獎學金。我國建設一流大學也應該加強教師的工資、福利待遇,完善學生資助體系,這樣才能解決教師和學生在經濟上的后顧之憂,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和教學中去。
通過對牛津大學財務配置的分析來看,高校要提升財務內部資源配置的能力,就要提高資源使用效率,進而在不同層次、不同領域有所作為、辦出特色,也能促進不同高校聚焦一定的服務面向爭創一流。
2015年財政部出臺的《關于改革完善中央高校預算撥款制度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高校預算撥款制度進行了改革,實行“1+6”撥款制度。(其中“1”為學科門類系數,12 大學科門類賦予不同的系數。“6 個項目”指基本辦學條件、教育教學改革、基本科研業務費、特色發展、捐贈配比、績效評價)使高校財政撥款制度改革邁出了關鍵步伐。[9]通過財政撥款模式的適度改革,建立“雙一流”建設經費撥款模式的動態調整,在《通知》的指導下,高校合理配置教育資源,進行高校預算撥款體系調整,進而改進資金分配和管理方式,增強高校發展的內生動力和可持續性。
注釋:
[1]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200407/2484.html.1993-02-13/2019-11-15.
[2]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工作小組辦公室.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407/xxgk_171904.html.2010-07-29/2019-11-16.
[3][4][5][6]University of OXFORD Financial Statements 2014-2018[EB/OL].http://www.ox.ac.uk/.2019-11-10.
[7]羅建平,馬陸亭,陶海明.美國一流大學財務戰略與發展戰略的匹配研究——以哈佛、耶魯和斯坦福大學為例[J].江蘇高教,2011,(3):148-152.
[8]張旺,龍柯.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校分類發展的依據及實踐路徑[J].教育評論,2018,(1):3-7.
[9]財教.財政部 教育部關于改革完善中央高校預算撥款制度的通知[EB/OL].http://sc.mof.gov.cn/mofhome/mof/zhengwuxinxi/caizhengwengao/wg2015/wg201512/201604/t20160421_1960415.html.2015-11-17/2019-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