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明貴
【摘 要】在高中語文課堂強化培養學生的個性化審美,滿足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這就需要教師轉變觀念,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拉近師生關系,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本文通過分析培養個性化審美的重要性,結合教學實踐給出培養學生個性化審美的方法與措施。
【關鍵詞】高中語文;個性化審美;培養措施
引言
高中生的核心素養之一就是人文素養,具體到高中語文課程上表現為多方面內容,審美教育就是其中重要的內容之一。高中語文培養學生個性化審美能力,滿足新課標改革的要求,同時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順利完成教學目標奠定基礎,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1.轉換師生關系,培養學生個性化審美
在傳統語文課堂上開展審美教育,教師通常只是將個體的審美體驗傳遞給了學生,使得整體審美教育呈現出“大一統”的局面。隨著深化新課程改革,人們對于這種教育模式的不滿越來越明顯,高中語文審美教育的主要目標便是使學生形成個性化審美。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實現個性化審美教育的培養目標。
如:在學習《荷塘月色》這篇課文時,整個教學過程都重視學生對文本的審美體驗。根據學生審美體驗情況及時調整教學進度,將學生個性化審美與個性化學習的重要性凸顯出來。接下來,通過細節審美的方式培養學生個性化審美。比如:有的學生對作者描寫月色的段落特別感興趣,認為作者的這段描寫直接達到了朦朧美的境界,并舉出文中相關句子作為例子進行分析。我在鼓勵學生的同時,引導其他學生找出自己覺得最有審美體驗的描寫月色的句子,引導學生認識到審美內涵。最后,選擇學生進行總結性發言。通過這種層層遞進的步驟,調整教師角色與師生關系,逐步培養學生個性化審美能力。
2.個性化的閱讀,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個性化閱讀,是老師提出多個議題,讓同學們在規定時間內對多篇文章進行閱讀,閱讀后老師對知識點進行逐步完善,這是一種新型的閱讀的方式。我們的語文教材中所選用的文章都是經過許多教育專家精心挑選的,比較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但是由于教材選用篇幅有限,導致學生的學習面較窄,因此,加強學生對課外內容的閱讀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合理地開發課外閱讀資源,把有效的課外資源與教材內容進行有機結合,實現教材與教材的相互彌合,豐富教學內容。教師對課外閱讀文章的選擇,要遵守以下幾點原則:
第一,在對同一人物進行學習時,教師應該選擇一些和此主人公相關的文章,讓學生對主人公有更進一步的了解;第二,對同一作品的某個章節或片段進行個性化閱讀時,可以在教師的帶領下,對整個文章進行通讀,同時對精彩的片段進行學習,激發學生對整本書的閱讀興趣;第三,如果是對同一位作者的文章進行個性化閱讀,老師要指導學生對作者不同類型的作品進行閱讀,使學生感受不一樣的寫作特征,提高學生的閱讀和欣賞能力。
例如:在學習課文時,教師可以在預習的基礎上,在正式講授前讓學生花幾分鐘的時間通讀全文,在學生閱讀后老師可以提出一定的問題讓學生回答,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并組織進行解答,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另外,老師還可以布置任務,讓學生總結文章的修辭手法,從而加深記憶,幫助學生更好地舉一反三。通過提問題的方式,老師可以跟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從而更清楚地掌握不同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
3.優化審美教學,體現個性化審美的特色
審美教育不僅是“審”,不僅是一種學習和認識,更是一種創造。這是社會發展提出的要求,是教育對人才發展提出的要求,是學生成長和人格塑造的內在要求。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的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創新能力,讓學生認識美、感知美、鑒別美、表達美、創造美。高中語文教學中個性化審美的培養,最要注重的是個性化。這種個性化既不是另類化,也不是大眾化,它應該是學生個體在大眾化審美之上的獨特體驗。這就要對高中語文審美教學進行優化,既不能拋棄大眾化審美的基礎性體驗,也不能只停留于語文審美教學的基礎性教學,而要通過優化來彰顯學生個性化審美的特殊之處。比如:有學生把張詩的“月照花林皆似霰”與朱文中月光多次的“漏”“泄”等動態性審美聯系起來,形成了自己獨特個性化審美的體驗,不僅彰顯了自己的個性化審美,還為優化《荷塘月色》的審美教學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與啟發。
優化高中語文審美教學,還要做到以下兩點:第一,學情優化與審美需求之間的平衡。不同審美層次的學生,對其個性化審美的培養也是有差異的,高中語文審美教學要進一步優化,就要針對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來開展,形成分層審美教育;第二,大眾化審美與個性化審美之間的平衡。大眾化審美是前提、基礎,是高中語文教學必須實現的目標,但也要為個性化審美留足空間,把個性化審美的培養融入到大眾化審美的基礎上,為學生探究留下突破口。這兩點實際上是要求將高中語文審美教學的優化與學生個性化審美的彰顯統一到語文教學中,以審美來帶動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實現語文教學的目標。教師結合具體教學目標,以合適的教學方法完成審美教育的滲透,培養與提升學生個性化審美能力。
結語
總而言之,通過高中語文審美教學培養學生的個性化審美,要結合教材內容、教學目標、學生情況等,選擇合適的切入點與教學方法,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基礎上完善審美教育的滲透。這對教師而言,需要努力汲取知識,提高自身素質與教學水平,為順利完成教學目標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姜敬華.如何突破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困境[J].漢字文化,2018(14):77-78
[2]黃春霞.例談體驗式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實施[J].中學課程資源,2018(07):6-7
[3]張敬如.淺析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背景下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學周刊,2018(11):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