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教引領創新發展,是積極適應我國新時代的重大戰略抉擇,是深入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改變社會經濟發展方式、穩固區域經濟核心競爭力的新舉措。文章在對“科教引領創新發展”內涵作深入剖析基礎上,以云南省玉溪市為例,針對存在問題,重點從推動科技創新、教育創新和產業創新三個方面提出相應發展策略,并提出相關建議和思考,以期促進地方社會經濟快速發展。
【關鍵詞】科教引領 創新發展 存在問題 策略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年度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教育科學規劃項目“云南省職業院校推進現代學徒建設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編號:AC17009;主持人:單文周),以及2018年度云南省玉溪市教育科學規劃項目“中職學校引企入校發展路徑研究——基于云南省A職業學校實證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編號:YX201821;主持人:單文周)。
【中圖分類號】F323.2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8-0004-03
引言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和基礎,我們的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必須樹牢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1]。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其已將“創新發展”理念列入五大發展之首。黨的十九大報告還特別指出了“引領發展的第一推動力是創新,創新是新時代中國經濟體系的重要戰略支撐。[2]”針對“科教引領創新發展”的探索和實踐,近年來,云南省玉溪市等全國許多地區相繼率先提出“科教引領創新發展”理念,全國上下“科教引領創新發展”的濃厚氛圍已逐漸形成。然而,在科教引領創新發展的實踐中,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遇到了一些難題,其中,梳理和解決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探索新的發展策略,現已成為當前我國許多地區的迫切需要。
一、“科教引領創新發展”內涵剖析
(一)何謂“創新發展”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中國新的國情賦予了創新發展新的特點。黨的十八大提出,在我國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3]。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十三五”發展目標的實行,務必堅持執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4]。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再次強調了“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創新”[5]。可見,創新發展已被確定為我國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中最為關鍵推動力。我國新時代發展,離不開創新發展。
一個地區要實現良好發展,需要我們把發展關鍵點放在創新上。創新驅動的實現,可謂是一個系統性變革。只有相關發展要素統一協調推進,形成一股創新合力,創新驅動方能獲得實效[6]。創新是時代的脈搏,創新驅動是發展的潮流,目前日益激烈的經濟競爭,說到底是創新的競爭[7]。創新是經濟新常態下打開經濟增長之鎖的鑰匙,各地尤其特別是欠發達地區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必須把發展動力轉換到依靠創新驅動[8]。簡而述之,“創新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具有豐富的發展內涵,囊括各領域創新發展。面對當前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背景下,我們要樹牢“創新發展”理念,著力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從根本上增強本地區經濟發展的競爭力。新時代,積極踐行創新發展戰略思路,現已刻不容緩。
(二)玉溪市實施“科教引領創新發展”內涵與目的分析
2017年初,云南省玉溪市正式提出開展科教引領創新發展行動,旨在進一步落實科教引領創新發展的新思想,激發全市上下的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力,努力走出一條以科教創新為引領的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9]。玉溪市積極開展科教引領創新發展行動,是爭先創優跨越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爭先創優跨越發展的深化與拓展??平桃I創新發展是跨越式發展的一種方法和手段,其目的是為了實現爭先創優跨越式的大發展[10]。
可見,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玉溪市實施科教引領創新發展途徑,是努力構建一條科教引領創新發展的探尋之路,即走科技創新、教育創新和產業創新的創新驅動發展之路。綜上所述,科教引領創新發展是指一種跨界的合作與協同行為,其主要包括了科學技術領域、教育領域、經濟領域,是實施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主要渠道,是提升本區域乃至國家綜合競爭力的有效方式。
二、玉溪市科教創新發展存在主要問題
(一)“科技創新發展”存在主要問題
近年來,玉溪市不斷地加快科技發展,有效促進了地方經濟不同程度發展,科技創新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近年來玉溪市在科技創新方面也面臨一些難題:
一是科技創新人才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2015年,玉溪市R&D人員3273人,僅占全省的4.8%,全省排名第4,創新人才總量不足?,F有各類人才80%以上聚集在高校、政府部門以及其他事業單位,行業、產業人才分布嚴重不均衡[11]。
二是科技創新平臺總量不足,使用效率不高。全市創新平臺總量不足、結構不優、運行質量不高。同時還存在創新平臺建設重牌子、輕運用,注重自我擁有、輕視開放服務,重視自身管理使用、輕視協同互補開發等問題,存在總量不足和資源閑置浪費現象同在的矛盾。
三是科技創新投入不足,創新能力不強。2015年,全市R&D經費投入僅占全省的4.3%,僅為昆明的5.5%;R&D費用投入為0.37%,位居云南省第五位,低于全省0.80%的平均水平,與昆明1.86%、全國2.07%差距較大;科技支出為地方財政支出的1.31%,而國家是3.98%。全市規模以上企業有研發投入的僅占25.3%,企業創新意識不強,創新水平較低,產品相對低端[12]。
(二)“教育創新發展”存在主要問題
玉溪市以促進教育公平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手段,以提升教育質量為中心,以教育現代化為目標,不斷深化大中小學教育綜合改革,增加投入,使得玉溪市教育發展基礎進一步得以夯實,特色活力不斷凸顯?!笆濉逼陂g,全市地方教育經費總投入202.18億元,其中,財政性教育投入179.99億元、預算內教育經費撥款171.47億元,教育投入和財政性教育經費年均分別增長101.68%和108.69%[13]。
然而,近年來玉溪市教育創新發展所面臨問題也依舊突出:許多群眾關注關心熱點問題未得到有效實施和提升,比如:數字校園、綠色校園、文化校園、平安校園、質量校園的內涵有待進一步豐富和提升;素質教育問題、教育均衡化問題、人才培養質量問題……這些問題有些是多年積累下來的,這一系列問題都亟需我們加快教育創新予以解決。
(三)“產業創新發展”存在主要問題
近年來,玉溪市產業結構形式有些單一、工業化發展水平不理想,產業結構發展后勁不足等問題依然存在,諸如紅塔集團依舊獨大的產業結構未得以根本性的轉變。與此同時,玉溪創新產業群發展集中度不高、工業產品配套率低,粗加工、原料型、低附加值的粗放型特征依然明顯,總的說來,高端型的產業結構市場競爭力不高[14]。
歸而述之,就是支撐玉溪市經濟高速增長的傳統產業發展源動力不足,新興產業培育成長嚴重受限,帶動支撐作用乏力,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引領創新專家型人才嚴重缺乏,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氛圍不濃。總之,經濟發展創新驅動能力不足,是玉溪市跨越發展的最大短板[15]。可見,科技創新不夠、教育創新發展落后、產業創新不高,是當前玉溪市乃至其他地區實施科教引領創新發展存在難題的根源。
三、科教引領創新發展實踐策略
那如何解決以上這一系列突出問題,從而有效推動本地區經濟社會快速轉型發展,打開新時代跨越發展新局面?探索“科教引領創新發展”建設實踐策略就顯得至關重要。
(一)推動科技創新:以科技產業為目標
從當前世情、國情、省情來看,哪個地方突出科技引領,哪個地方發展就快、競爭力就強,深圳就是一個突出例證。我國要在總體上趕上國際新時代潮流,必須依靠優越制度加快科技創新來實現發展跨越和競爭力提升。這是大勢所趨、客觀規律使然[16]。
1.強化科技創新供給源的能力建設
要著重加強科技前沿領域戰略部署和科學技術研判,加緊高端引領,用全國甚至全球視野來謀劃本地區科技創新,全面強化區域創新源頭的供給力,全面開展“產學研政”合作模式。截至2017年底,玉溪市共建有1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8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6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34個市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發機構的數量居全省第二。
2.構建和完善科研成果轉化體系
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17]。要在用好、用足、用活國家政策的前提下,大力支持和鼓勵科研機構、高等院校通過轉讓、許可或作價投資等方式向企業或其他組織轉移科技成果,建立市場化評價定價機制,讓科技成果更好地與經濟對接[18]。為此,要把構建和完善科研成果轉化體系擺在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位置,發展效果明顯。近兩年來,玉溪市建立科技人才、科技文獻、科技項目、專利、科普、創新機構等6個服務平臺和12個具有玉溪特色的資源數據庫,進一步構建和完善了科研成果轉化體系。
3.優化知識產權制度
優化知識產權體制是科技自主創新的重要支撐。一是把優化知識產權體制提升到科教領域中,廣泛應用行政和法律手段,引導科研院所和企事業單位利用有效方式方法,來保護好所屬的知識產權[19];二是健全檢查和監督機制。所在地知識產權監管部門應定期地對本地區落實情況進行聯合檢查,并對侵權行為作重點檢查,同時,現場督促解決各種侵權行為,對處罰不力問題予以追究和問責。
(二)推動教育創新:以創新人才培養為導向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人才是實現創新的第一資源。創新驅動追本溯源是人才驅動,人才培養需要教育資源支撐。人才短缺是欠發達地區發展的突出瓶頸[20],因此,推動教育創新關鍵點在于,以創新人才培養為導向。
1.提升創新人才培養戰略合作內涵
優秀人才是各地區社會各項事業發展之基和創新發展之魂,我們須有長遠的發展視野、更加寬廣的胸襟來接納不同類別人才。要積極引進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到當地以“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方式創辦人才培養基地,培養不同領域里高層次實用型人才。在此基礎上,尚需明確提出職教園區發展、應用型大學建設、產學研合作等方面的建設發展規劃,人才培養戰略合作效果才會更加明顯。
2.創新人才引進和培育機制
實施人才“強省(市)戰略”,堅持培養與引進相結合原則,通過將地方產業結構發展成果和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方式,加大科技創業發展幫助力度,進而優化人才創新創業環境。諸如采取以技術能手和專家工作站為媒介,引進一批能支撐玉溪產業發展的稀缺人才,凸顯科技創新創業人才的集聚效應。同時,建成以企業為主、政府補助的人才培養基金,激勵和幫助企業與省內外院校采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方式,培育出大批技術工匠。
3.加大創新人才引進培養力度
科技要發展,人才是關鍵。一是可以圍繞有色金屬深加工、化工循環、新能源、生產性服務業、文化旅游、健康醫療、花卉等產業,以技術合作、高薪聘請、短期租賃等柔性引才方式,引進一批高層次緊缺人才。二是可以依托重大科研項目、新興產業發展、國際國內科技合作,加大人才引進培養力度,匯集創新人才。
(三)推動產業創新:產學研合作一體化發展
產學研合作是被國內外實踐證明了的推動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與成功經驗。產業如何對接科研院所的優勢資源,借梯上樓、借腦生財?
1.凸顯企業主體地位
全面實施“產業富?。ㄊ校睉鹇?,以產業轉型升級為推手、促進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資源整合,技術創新領域合作,深化產教融合,以加快產業創新聯盟建設等產教融合創新機制。為此,當前玉溪市在鞏固和提升裝備制造業、卷煙、農業等傳統產業中,始終注重企業在產業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同時,在培育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現代物流、文化旅游等新型產業發展中,采取政府扶持、行業支持、企業為主體的發展思路,不斷壯大了這一系列的產業不斷突起 [21]。
2.走“科教產”深度融合之路
當前,要緊緊依靠科教引領創新發展新路徑,舉全力發展好園區經濟、縣域經濟和民營企業經濟,進一步優化本地區產業結構,打好產業經濟增長極這張牌,加快區域經濟的跨越式發展。要實現以上這一系列目標,關鍵點要走“科技、教育和產業”深度融合之路,即可試行“科技+教育+產業”深度融合,最終建成一批高層次“產學研一體化發展”的生產加工和實訓基地,來有效促進區域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22]。
3.深化工業園區實體化改革
要發揮地方工業園區在科技創新、培育新支柱產業和產城融合等方面的引領作用,并以工業園區為媒介,交通為基礎,產業為支撐,實施投資拉動,創新驅動,金融促動,促進主導產業向園區集中,承接產業向工業園區轉移。從而進一步深化地方工業園區實體化改革,創新管理體制和發展模式創新,將地方工業園區發展成為創新型產業主陣地。
結語
新時代,要有新意識。當前,要從根本上解決科教引領創新發展存在的問題:首先,要始終堅持以科教引領思想來創新發展,從根源上認識到科教是發展核心、重點,在策略上,科教引領始終是創新發展的“推手”推手;其次,要以科技、教育、產業創新為抓手,全面引領本地區的社會經濟跨越式發展;第三,要突出地方政府服務特色、加大一定量的創新資金投入和創新文化培育;第四,要使科教引領在本地開花結果,尚需制定和細化措施,突出重點,強化保障,抓住關鍵,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傊?,只有集中精力發展和盤活本地區內科技資源、教育資源、產業資源,才會有效帶動和促進其他領域的創新發展,我們始終堅持走科教引領創新發展的新路子。
參考文獻:
[1][3][5]林淼.準確領會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本質要求 努力推進鐵路改革發展[J].理論學習與探索,2017(06):6—7
[2][6]袁鳳香.習近平創新驅動發展思想研究[J].觀察與思考,2017(12):38—39
[4]劉玉瑛.增強科學發展本領 不斷開創發展新局面[J].中國領導科學,2018(07):45—46
[7]本報評論員.牢牢樹立創新發展理念[N].玉溪日報,2017-3-19
[8][18][20][22]羅應光.以科教引領創新發展[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7(5):91—93
[9][10][14][21]李曉蘭﹒“科教引領創新發展”大討論、大行動將如何開展[N]﹒玉溪日報,2017-03-03.A02版
[11]余紅﹒用科教引領創新發展[N]﹒云南日報,2017-03-03
[12]玉溪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玉溪市“十三五”科技創新規劃[R].2017—04—28
[13]玉溪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玉溪市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R].2017-04-18
[15]本報評論員.讓科教創新成為引領玉溪發展的第一動力[N].玉溪日報,2017-03-03
[16]楊承訓.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N].人民日報,2016—02—24
[17]龐村.《全國食品藥品科普現狀調查(2017)》結構顯示公眾對食品藥品安全認知度有待提高[J].中國食品藥品監管,2017(08):36—37
[19]王寅.揚州市科技創新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4(01):143—144
作者簡介:
單文周(1977—),男,云南省玉溪市人,天津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生,玉溪技師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職業技術教育原理、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