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曉燕
【中圖分類號】G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8-0024-01
“幼兒教師是專業而有尊嚴的職業,”虞永平教授呼吁“全社會要充分認識幼兒園教師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認識幼兒園教師的專業性,要進一步加大對學前教育的投入,讓每個教師真正能有尊嚴地從事教育兒童的工作”。我們不禁要問:如何獲得社會的認可、家長的尊重呢?答案是:專業。“專業”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專業是在幼教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懂得更新教育理念,充分支持幼兒的成長。只有具備良好的專業素養,才能真正塑造我們的職業尊嚴。教師內在的專業成長需求與園所的支持互生共長,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一、師徒結對引領成長。
新教師充滿工作熱情,也有較為扎實的理論基礎。但是,理論付諸實踐,需要成長的階梯。為了促進新教師的成長,我園采用師徒結對形式,優化班組教師力量,在有效提高班級管理質量的同時,為新教師搭建常態化的學習成長平臺。
還記得剛參加工作的我,有幸和經驗豐富的教研組長搭班。一日活動的組織中,我耳濡目染學習到優秀教師的班務管理經驗;下午的交流時間,我能及時獲得自己一日工作的反饋,促進我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班級的各類活動,我們通過一次次的頭腦風暴碰撞出靈感:秋天,我們為自然角創設詩意環境,和孩子們制作水果娃娃、講《梨子小提琴》的故事、給蕩秋千的水果娃娃編兒歌。冬天,我們帶著孩子到操場打雪仗、堆雪人,探尋冬天的秘密。春天,我們到周邊的綠地做自然測量、捉螞蚱、觀察蝸牛……。孩子們在豐富多樣的活動中主動學習、對周圍充滿探究的熱情和興趣。而我,則對孩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他們每個人與眾不同的特質、發現他們喜愛的學習方式、了解到他們學習的特點。于是,這些實踐中的思考,逐步形成了隨筆、案例、經驗論文,參加各類競賽,發表到專業期刊。在歷屆市、區級“青藍工程師徒結對”教育教學競賽中,也多次獲獎。可見,專業的引領與實踐中的反思是教師不斷提升專業能力的重要途徑。
之后,園部又成立了“導師團”,簽訂師徒結對協議,正式啟動了傳、幫、帶形式的專業引領計劃:為工作不滿三年的年輕教師制訂專題培訓計劃、每月開展青年教師共同體研討,從游戲觀察到各班區域設置,從主題活動的開展到促進幼兒深度學習的研究,青年教師在導師的引領和共同體的研討氛圍中,一步一個腳印,扎實歷練專業基本功。“導師團”的成立,為青年教師的成長搭建了專業引領的平臺,青年教師正逐步成長為幼兒園發展的中堅力量。
二、園本教研助力成長。
如果說“師徒結對”為青年教師的專業提升打造了個性化發展的空間,那么,園本教研活動的開展則起到了全面關注、動態引領的作用。“探索杯”班務管理展示、骨干、學科帶頭人教研示范、每學期專業書目領讀計劃、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學習故事分享、建構活動專題研討等,青年教師在不同類型的活動中歷練專業能力,既有“你追我趕”的競賽,又有“圍爐夜話”的研討;既有亮出自我風采的展示,又有優秀教師的示范引領。促使青年教師不斷自我加壓,以“再出發”的姿態不斷確立新的發展目標,成就了專業能力的快速成長。
在幼兒園市九五、省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課題研究中,青年教師也積極參與子課題專題的研究,從一開始的摸著石頭過河,到之后對研究方向的明晰,再到承擔子課題組長的任務,在課題研究中邊實踐邊反思,撰寫了多篇課題研究案例、論文,豐富了幼兒園課題研究資料。
三、公開展示活動見證成長。
青年教師通過導師引領、園本教研、外出培訓等扎實有效的學習方式獲得了專業水平的穩步提升,幼兒園也積極為年輕教師搭建展示平臺,增強青年教師的專業自信。省示范園開放周、片區游戲活動觀摩、領域組交流、課程游戲化項目園共建、對南通大學、高等師范學校等開放活動,都活躍著青年教師的身影。青年教師在挖掘活動內容、觀察兒童需要、反思活動適宜性、調整活動方案的過程中,做中研、研中思,提升了實踐反思能力。
在“游戲點亮童年”六一親子游園活動中,園區青年教師成立了策劃小組,從游戲主題及內容的確立,到環境的支持、材料的提供,老師們立足兒童視角,充分考慮孩子的興趣和需要,并結合日常游戲觀察,敏銳捕捉孩子們的探究興趣。“花的世界”以孩子對春天花卉的探究為出發點,通過插花、制作花茶、探究花卉染色的秘密、調制花卉裝飾物及香皂等新穎有趣的活動,多領域融合,為幼兒發展提供適宜的支持。“趣味面點屋”通過小調查了解孩子們喜愛的早餐點心,孩子們在收集趣味面點資料、了解面點制作過程、親身參與面點制作、進行三明治創意、品嘗勞動成果的過程中與材料、環境對話,激發了主動學習的欲望,獲得了整合性的發展。我們將節日的權利還給兒童,并以兒童視角創設的各類游戲深受孩子的喜愛,家長們對此給予了高度肯定。青年教師也在實踐中踐行理念,在肯定中獲得自信與不斷提升的動力。
隨著課程游戲化項目的不斷推進,深度學習理念的不斷深入,幼兒教師的專業能力也面臨著新的挑戰。“教師的任務不是簡單地追隨和放任兒童的興趣,而是要分析他們感興趣的事物中所包含的學習機會。”由此可見,幼兒教師不僅需要愛心、細心、耐心的專業態度和情感,更需要具備專業的理念與能力。只有不斷提升自身專業水平,才能真正肩負學前教育的使命,獲得社會的認同與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