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鋒

科學是一種推動社會進步的驅動力,科學探究能力是學生必備的核心素養,是學生跨入科學大門的門票。實驗是科學探究的基本手段,課堂是科學實驗的主戰場,科學實驗一般在學校實驗室開展,課堂實驗已然成為學生科學素養孕育的重要場域。然而,課堂實驗也存在一定的缺憾,有些實驗會受到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致使探究與實驗的脫節,或使學生無法施展手腳,讓探究未能盡情盡興。我國偉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學校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專門機構,但卻不是唯一的教育組織機構,家庭是學生成長的搖籃,家庭教育是科學教育的延續與補充,我們可以開辟科學實驗新平臺,讓家庭實驗室成為科學探究的第二課堂,用家庭實驗為學生打開科學探究的另一扇門。我結合小學科學教學實踐,淺談家庭實驗的價值優勢以及家庭實驗的設計原則。
傳統科學實驗一般在課堂中完成,學生在課堂實驗后便無實驗任務。家庭實驗是指以家庭為實驗基地,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各自在家中開展科學實驗的一種科學探究形式。家庭實驗由于其活動時間與地點的特殊性,因此,它具有諸多價值優勢,具體表現如下。
家庭實驗具有較大的自由度,學生心理自由、活動自主,有助于學生探究主體性的發揮。許多學生對教師存在一定的敬畏心理,在課堂實驗中或多或少有一些心理壓抑,或許會影響實驗的效果。家庭是屬于學生自己的活動領地,家庭實驗由于實驗地點在自己的家中,學生離開老師的視線,心理更加自由放松,實驗興趣會更加濃厚,探究活動變得積極主動。
家庭實驗開辟了科學探究的新天地,拓寬了課堂實驗的空間。家庭實驗具有廣闊的實驗空間,擁有豐富的實驗資源,彌補了課堂實驗資源短缺、活動空間狹小的弱勢,實現了課內的互通,為學生架起一座科學探究的立交橋;家庭實驗讓學生擁有廣闊的活動空間,可以將實驗拓展到自然界與生活中。譬如,我們可以將動、植物方面的一些實驗搬到家庭實驗室去完成,讓學生在放開手腳去種植、飼養、實驗、觀察。
家庭實驗的最大優勢在于不會像課堂實驗那樣受到時間的限制,學生具有充足的課余時間,因此,可以擺脫時間的約束。實驗時間比較寬裕,這樣他們的科學探究會更加充分深入,實驗的效果會更好。例如,種子的萌發、動物的生活習性等實驗如果安排學生在家庭中完成,學生就不用那么倉促匆忙,一定會獲得更多的發現。
家庭實驗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科學教師在設計家庭實驗時,要謹遵如下原則,以確保家庭實驗的有效開展。
“安全是最大的效益。”在設計家庭實驗活動時,我們要本著“安全第一”的原則。家庭實驗由于實驗活動地點在各位學生的家里,學生都遠離教師的視野,教師對學生的實驗狀況無從獲悉,對實驗中意外出現的安全問題無法控制,對學生的安全保護愛莫能助,因此,我們在設計家庭實驗時,要未雨綢繆,充分考慮到實驗的安全性,對那些具有高危險的實驗不要安排學生做家庭實驗;對具有一定危險的家庭實驗,在事前要做好實驗培訓,予以安全提示和方法指導,如刀具的使用、電烙鐵的使用等。含危險因素的家庭實驗要避免讓學生單獨完成,如有關電、火的實驗等,我們要預先告知家長,邀請其在家中陪同孩子共同完成,確保有大人在場,以防止在發生意外時學生無法自行處理。
生活是孕育學生科學素養的海洋,科學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植根生活是家庭實驗的應有本色。家庭實驗的設計必須堅持生活性原則,讓家庭實驗飽含家庭元素,綻放生活色彩。我們在設計家庭實驗時,應當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實驗興趣,調動學生生活經驗,提高實驗探究實效。我們應從生活中挖掘實驗資源,選取實驗主題,實驗材料就地取材,用生活中簡單易行的普通材料。在教學《饅頭發霉了》一課時,我就讓學生從生活中選材,利用吃剩的饅頭、面包、水果等材料做發霉實驗。在教學《各種各樣的能量》一課后,我讓學生用卷紙芯做火箭發射器,用一次性筷子做火箭,用自制的實驗裝置探究“能量的大小與物體運動的關系”。
自然科學家鮑波爾說過:“正是問題激發我們去學習,去實踐,去觀察。”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是小學科學的重要目標。因此,家庭實驗的設計要有趣,以激發學生的科學實驗興趣,但是培趣不是實驗的唯一目標,探究才是科學實驗的核心,實驗的最終目的是懂得運用數據分析和邏輯推理,從而發現規律獲得科學結論。科學實驗不只是為了好玩,更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與思維能力,家庭實驗要做到趣思融合,融科學問題于探究活動之中,用問題激趣啟思,讓學生在愉快的實驗過程中,帶著問題去實驗,邊做邊思,做后反思,學會從實驗現象和數據中探尋科學結論。
科學探究無邊界,讓我們跨越校園的藩籬,開辟新的實驗基地,引領學生回歸快樂自由的家庭生活,讓家庭實驗成為學生科學探究的“新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