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東來

2014年初,一種目前傳染性最強的烈性傳染病在幾內亞出現。這種1976年就曾出現,名叫“埃博拉”的病毒病(生物安全等級為4級,艾滋病為3級,SARS為3級,級數越大防護越嚴格),短短數月席卷塞拉利昂、利比里亞等西非八個國家,是埃博拉病毒被發現以來最廣泛、最復雜和最嚴重的一次大爆發。截至2014年11月10日,僅利比里亞一國就累計報告6879例埃博拉病例,其中2812人死亡,還有178名醫護人員在救治中被感染后死亡。在這次威脅全人類健康安全的“國際衛生緊急事件”上,中國政府伸出了援助之手,捐助了大量物資,中國的醫生發揚人道主義救援,奔赴災區第一線,以精湛的醫術直面死神、鏖戰疫魔。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感染科副主任、浙江大學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九三學社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支社主委黃建榮教授帶領浙江援非醫療隊,又一次踏上了非洲大陸……
雖然在利比里亞的時間只有二個多月,但對黃建榮及醫療隊來說,每天都是用生命在與病魔做斗爭,他戲稱大家是“刀尖上跳舞的白大褂”。幸運的是,醫療隊在黃隊長嚴謹細致工作作風的帶領下,成功救治一百多病例,60%的埃博拉治愈率遠遠高于美、德等國在當地開設的醫院。同時全隊以“零感染”順利完成任務,于4月7日回到祖國。而同期去的美國、西班牙醫療隊均有醫生被感染送回國救治。他們還為當地醫護人員和民眾提供傳染病防控方面的指導及培訓,為當地“留下了具有傳染病防控能力的精良隊伍”。自利比里亞最后發現的一個埃博拉患者經中國醫療隊救治出院后,當地再未發現新增病例。世界衛生組織5月9日宣布,利比里亞境內埃博拉疫情結束。

對于黃建榮來說,像這樣“刀尖上跳舞”也不是一兩次了。讓他記憶深刻的還有2013年3月底爆發的H7N9型禽流感。“當時新型禽流感也是來勢洶洶,在我們醫院治療的需用呼吸機的危重患者就有近20個。”黃建榮參與搶救治療確診患者,用上了不少先進的技術,如人工心肺支持系統、人工肝技術,對患者進行多種新技術治療,去除病毒炎癥因子,促進肺功能恢復。他所在的專家組還多次赴外地,如江蘇的南京、鎮江,浙江的湖州、嘉興等地指導搶救,培訓醫生。還有2010年3月山西王家嶺煤礦的特大事故搶救、2008年新疆庫車暴炸事故醫療隊工作、1998年中非共和國援非經歷等等,這樣的故事黃建榮還可以說很多。但他搖搖手說:“其實都沒什么,這些也都是醫生的天職,和死神賽跑嘛。至于自身的安全健康,不會考慮那么多,做好防護就是了……”
黃建榮教授除對新突發傳染病防治有重大貢獻外,其主要研究方向為重型病毒性肝炎的診治和人工肝,作為主要參加者創建了獨特有效的人工肝支持系統(ALSS)治療重型肝炎獲重大突破,開辟了重型肝炎治療的新途徑,使急性、亞急性重型肝炎病死率從88.1%顯著降低至21.1%,慢性重型肝炎從84.6%降至56.6%,已治療重型肝炎8000余例,挽救了眾多患者的生命,其成果于1998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二)。他還參與組建了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肝衰竭和人工肝學組并任副組長兼秘書長,組織召開了9屆國際及國內肝衰竭及人工肝會議,參與制定了我國多版《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統治療肝衰竭指南》及《肝衰竭診療指南》, 連續20年每年舉辦國家級人工肝推廣應用學習班,將人工肝技術推廣至全國,使我國肝衰竭人工肝臨床應用更加標準化和規范化。

近10年主持國家863攻關課題----新型生物人工肝的研制與應用,連續主持國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重大傳染病防治專項---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臨床治療新方案、新方法研究,獲重大突破,重癥乙肝救治技術通過建立基于統一診斷標準的多中心、大樣本、部分隨機對照的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研究隊列,進一步優化和完善了重型乙肝(肝衰竭)內科綜合治療、抗病毒規范化治療和人工肝個體化治療新方案,使乙型重型肝炎病死率降至35%以下,挽救了大量患者的生命。建立具有臨床指導意義的早期診斷及病情預后預測模型,創建了重型肝炎“治療線路圖”。其中關鍵核心技術人工肝治療技術已相當成熟。成果被納入我國《肝衰竭診療指南》、《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統治療肝衰竭指南》,APASL(亞太肝病學會)《慢加急性肝衰竭專家共識》。
作為一名臨床醫生,黃建榮主任關愛患者,深受患者的信任和好評,多次獲得患者贈與的錦旗及表揚信,2014年后組織成立了浙江省醫學會熱帶病與寄生蟲學分會,和中華醫學會寄生蟲病防治學組組織召開了學術年會的繼教班,得到了很好的反響及好評。俗話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黃建榮教授不僅是一名好的臨床醫生及出色的科研工作者,更是一名富有愛心和責任心的老師,是學生、進修生學業的指導者,更是研究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深得學生的愛戴。已培養了20多名研究生,很多已經成為科室的主任或學術骨干。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黃建榮教授目前兼任全國肝衰竭與人工肝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華預防醫學會感染病防控分會常委,中國醫師協會整合感染分會常委,中華醫學會熱帶病與寄生蟲病分會委員兼寄生蟲病學組組長,歷任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分會肝衰竭與人工肝學組副組長,中國醫促會血液凈化與工程技術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感染科醫師協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感染轉化醫學分會常委,浙江省醫學會理事,浙江省醫學會熱帶病與寄生蟲學分會主任委員,浙江省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浙江省感染科醫師協會副會長等職。獲全國“埃博拉出血熱疫情防控先進個人”榮譽稱號,并被中國醫師協會授予“抗挨優秀醫師”榮譽稱號,其帶領的援非抗擊埃博拉醫療團隊獲浙江省“最美天使”、“最美浙江人”榮譽稱號。2012年“科學中國人”年度人物獲得者,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浙江省151人才。主編及參編《實用肝功能衰竭診治重點》及《埃博拉病毒病》等專著20多部,發表論文200余篇。人工肝治療重型肝炎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人工肝推廣應用獲研究教育部、浙江省科技進步一、二等獎。西非埃博拉病現場干預及診治成果獲2017年浙江省科技成果二等獎,省醫藥創新成果二等獎。面對成功,他總感到學無止境,要用無私的奉獻換取患者的幸福安康,為人類生命之樹增添更多的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