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曉麗(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

戊型肝炎(簡稱戊肝)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多散發或爆發流行。由于戊肝病毒發現晚,戊肝檢測未普及等原因,戊肝疫情被低估。其實戊肝一直活躍在人群中,同甲肝、乙肝、丙肝一樣屬于我國乙類法定傳染病。
2017年4月,尼日爾爆發戊肝疫情,截止5月3日,共報告疑似病例282例,含27例死亡,其中26例死亡為孕婦。
小知識:
戊型肝炎以前被稱為腸道傳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1989年被正式命名為戊型肝炎。世界上首次有記載的戊型肝炎流行發生于1955 -1956年印度新德里,一共發生了97000多例,是由水源被糞便污染引起的。
戊型肝炎呈世界性流行,亞洲和非洲是戊型肝炎高地方性流行地區,我國也是高地方性流行地區,近十年來,西方發達國家也發現大量戊型肝炎病例。
在甲、乙、丙、丁、戊五種病毒性肝炎中,戊肝發現最晚,但危害性卻很嚴重。在成人急性散發性病毒性肝炎中,戊肝發病已居首位,病死率1%- 5%,約為甲肝的10倍。
戊肝潛伏期2- 9周,平均40天。除個別患者不表現癥狀外,大多數人感染后會出現惡心、胃口不好、皮膚和小便發黃等黃疸癥狀,少數患者可進展為嚴重肝功能損傷,甚至肝衰竭,危及生命。戊肝患者和未表現出癥狀的戊肝感染者通過糞便排出戊肝病毒,在不知不覺中增加健康人感染戊肝的風險。
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公布,全球每年有2000萬人感染戊肝,5.7萬戊肝死亡病例。全球至少有63個國家已被證實出現過戊肝散發或爆發,其中約一半國家報道出現過戊肝爆發。
研究表明:人群對戊肝病毒普遍易感,各年齡組均可感染。食品從業人員、疫區務工和旅行者等人群感染風險高。孕婦、老年人和慢性肝病患者感染戊肝后,重癥戊肝發生率及病死率較高。器官移植患者、化療和放療患者、艾滋病等免疫缺陷患者,感染后易轉為慢性。
賈教授采訪:
戊型肝炎一般表現為急性自限性疾病,大部分癥狀不是很嚴重,但在一些特殊人群是有一些風險的。
第一個危險人群是孕婦,特別是妊娠最后三個月,如果感染了戊型肝炎病毒,可以產生肝衰竭,病死率甚至達50%以上。
第二個人群是年老體弱患者,感染戊肝后可產生嚴重的黃疸甚至肝衰竭。
第三個人群是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比如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特別是在有肝硬化的基礎上,合并戊肝病毒的感染,可產生肝衰竭,導致比較嚴重的后果。
一些免疫抑制的人群,器官移植,比如肝移植和腎移植以及其他接受大劑量的免疫抑制劑治療的人群,可能產生慢性的感染。
戊肝的傳播途徑主要有四種:
1.消化道傳播——通過被戊肝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餐具等傳染是最常見的傳播形式。食用未煮熟的豬肉、豬肝、海產品等也可能會感染戊肝;
2.日常生活接觸傳播——與戊肝患者或隱性HEV感染者密切接觸導致感染;
3.血液傳播——輸入帶戊肝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
4.母嬰傳播——感染戊肝的孕婦在懷孕分娩的過程中將戊肝傳染給新生兒。
戊肝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戊肝可防可治,通過注意飲食衛生,避免不潔飲食,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避免和戊肝患者密切接觸等方法可以進行預防。
然而現在的外部環境依然存在戊肝感染風險。
自2012年,人類預防戊肝有了新的武器——戊肝疫苗。
疫苗小知識:
戊肝疫苗的接種對象是16歲及以上的易感人群,推薦應用于戊肝感染的重點高風險人群,如慢肝(慢性肝炎)患者、育齡期婦女、老年人、餐飲人員、畜牧養殖者、疫區旅行者等。
2015年《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發表了該疫苗長期預防效果的研究論著,研究結果充分顯示了戊肝疫苗的安全性和良好的長期預防效果。如今,接種戊肝疫苗已成為預防戊肝最直接、經濟、有效的手段。
疫苗全程需接種三針,可在當地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等進行接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