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激趣,是初中政治教學的一個重要課題,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這就要求教師將激趣作為一種教學理念,并貫串到教學的每個環節中。激趣的方式有很多種,教師要隨著教學過程的推進不斷調整。只有教師努力學習、深入研究,才能將激趣落到實處,并取得滿意的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激趣;初中;政治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1-0048-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1.040
初中政治是一門集知識性、思想性、教育性于一體的學科。其自身的學科特點以及人們對“政治”這個詞的過度解讀,導致這門學科嚴肅性有余而趣味性不足,進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熱情。因此,如何改變學生對這門學科的偏見和態度,是初中政治教師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首要難題。而激趣是改變傳統的政治課堂教學方式的有效手段。
一、有效地運用激趣導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課堂導入是成功課堂的前奏。初中政治具有很強的人文性和教育性,與文學、歷史、社會現象聯系緊密。這有助于導語設置的時代性和鮮活性,增加教學的現實意義。教師要善于利用豐富的課外課程資源,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要善于將鮮活的生活實例運用到導語中,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學習政治這一學科的必要性,加強學生對課本內容理解的深度。教師可以將社會上新近發生的熱點事件嵌入導語中,提高教學的鮮活性。比如,在學習《人與社會》的相關內容時,可以將“寶馬男拿刀砍人反被殺”和“成都奔馳出租車剮蹭劃拳決定賠款數目”這兩個事件進行對比,通過對比,當事人處理問題的態度、方法、效果立分高下,可以促進學生對本課內容更深層次的理解。
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能動性
“新課標”強調“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主導”。教師要敢于放手,讓學生去自主學習,給學生留下更廣闊的學習、討論、探究、探索的空間。隨著網絡和智能手機的普及,課堂早已不再是學生接受信息、學習知識的主陣地。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些豐富的課外課程資源,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教師要善于“導”,引導學生課前進行充分的預習,利用網絡平臺查閱、整合所需的課外知識,對課本內容進行補充和闡述。豐富而翔實的課外課程資源給學生帶來深刻的感受和理解,促使學生表達、交流和探究的欲望。
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合理安排教學環節,放手讓學生去解讀、交流、探討。教師只需對學生的疑惑進行點撥,對學生的錯誤進行糾正,對學生的偏激觀點進行引導即可。當學生的學習、表達欲望得到滿足,學生的學習成果得到肯定時,學生會產生一種自豪感,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快樂,學有所得帶來的滿足。這種情緒又會成為學生繼續探究學習的動力,激發學生更加強烈的求知欲,促使整個學習過程充滿趣味和快樂感。這種良性循環一旦形成,必將使學生對政治學習充滿興趣,使政治課堂充滿活力。
三、肯定學生的奇思妙想,保持學生的求知欲
初中生正處于對世界萬物充滿好奇和探究的年齡,他們對問題的思考和探究與成年人存在很大的差異,很多觀點在成人看來屬于奇思妙想。但是這些看似不合實際的奇思妙想卻蘊含著學生的創新和探索。因此,教師對于學生某些新穎甚至看似“鉆牛角尖”的想法應給予尊重和肯定,以保持學生的求知欲。比如,在學習《正當防衛》時,教材這樣闡述:“正當防衛,指對正在進行不法侵害行為的人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一定限度損害的,屬于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就有學生提出疑問:當一個人舉著刀向被害人砍過來,還沒砍到身體時,算不算“不法侵害正在進行”?如果被害人奪過刀將加害人砍傷或砍死,算不算“一定限度”?被害人怎么去判斷加害人是想將他砍傷還是砍死?在那種情急情況之下,怎么去把握自己對對方的傷害在“一定限度”內?學生的這些問題,既不是考試內容,也不是教師能精確回答的,需要通過咨詢專業人士方能解決。但是,教師仍然要尊重學生的質疑態度和探究精神,告訴學生這是一個嚴肅的法律問題,超出了教師對法律理解的深度,可以將其留到課下,尋找專業的法律人士來解答,并對學生認真探究、大膽提問的精神進行肯定和表揚。
四、利用豐富的教學形式,保持學生的興趣
激趣是貫串整個教學活動的一種教學策略。課程內容的多樣性要求激趣手段也要豐富多樣。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傳統的教學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革,平臺論早已代替了“一桶水”的理論。因此,教師要學會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為學生搭建各種展示自己的平臺。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和學情,制訂出與學生實際情況相符的教學方法、學習方式,吸引學生積極參與進來,促使學生始終能保持盎然的趣味。比如,對于初一學生,教師可以采用體驗法、模擬情境法、游戲法、小組比賽法等,實現寓學于樂;對于初二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查閱課外資料,利用課外課程資源進行社會調查和社會實踐,讓“動與靜”“學與思”結合起來,快樂學習;對于初三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課本為立足點向外拓展學習,借助網絡資源和網上課程資源對課堂學習進行補充和延伸,形成自己獨特的觀點。
總而言之,激趣的方式有很多,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使用合適的激趣方法,讓學生不因單一的形式而倦怠,從而保持學習的趣味性和積極性。
參考文獻:
[1]王西定.淺談初中思想政治課的激趣教學[J].雅安教育學院學報(綜合版),2001(3).
[2]鄭傳松.激趣而導學——提高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略談[J].新課程導學,2015(3).
作者簡介:李紅進(1976.6— ),男,漢族,河北南和人,中學一級,研究方向:初中思想政治教學。
[責任編輯 李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