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萍
摘要:本文介紹了人口老齡化的現狀和成因,及其對壽險需求的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進而提出了人口老齡化背景下促進人壽保險業良性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 人壽保險 壽險需求
一、引言
截止2017年,全國所有人口中年齡在60歲及超過60歲的人口為24090萬人,占總人口的比率為17.3%;65歲及超過65歲的人口為15831萬人,占總人口的比率為11.4%。與2016年相比,人口結構中60歲以上和65歲以上的人口比率都增加了0.6%。到2020年預計老年人口規模將達到2.48億,老齡化水平達到17.17%,且其中80歲以上高齡的老年人口將達到3067萬人。到2025年預計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3億規模,成為超老年型國家。近年來,我國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的發展都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從我國國情來看,造成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原因非常復雜,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實施計劃生育政策使得生育率逐漸降低;二是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質量不斷提高,老年人的養老條件也隨之提高,加之現代醫學水平不斷進步,因此老年人的平均壽命有了很大的提高。這些因素導致我國新生兒減少,青壯年人口數量減少,而老年人口比例不斷上升,造成日趨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問題。
在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的背景下,研究人壽保險未來發展戰略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二、人口老齡化對壽險需求結構的影響分析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現代醫學水平不斷進步,因此老年人的平均壽命有了很大的提高,從而導致老年人口和高齡失能人口的不斷增長,老年人口基本生活的保障費用也不斷增加,這既為養老保險提供了巨大的機遇,又提出了巨大的挑戰。根據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現狀和特點,其對壽險需求的影響大致可以分為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一方面直接影響居民的風險防范意識從而影響壽險需求,另一方面通過影響社會宏觀經濟從而間接影響壽險需求。
(一)老齡化背景下壽險需求動機分析
當人們進入老齡階段后,其個人或整個家庭將會面臨疾病風險、財務風險、長壽風險等許多老齡風險,而選擇人壽保險是分散風險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人口老齡化所導致的壽險需求動機包括保障動機、投資動機、儲蓄動機等方面,具體的作用機理表現為:當老年人的整體健康水平下降時,那么老年人口患高血壓、心臟病、關節炎等慢性疾病的概率將會上升,而這類慢性疾病的治療一般需要長期的、持續的藥物治療或護理機構的長期護理。因此,人們為了進入老年階段后生活有所保障,或者為了子女而準備遺產等原因,就會選擇在年輕的時候預存一定的儲蓄以尋求未來之保障,這就順理成章的導致了保障和儲蓄動機。但是為老年生活儲備的資產面臨通貨膨脹帶來的貶值風險,所以老年人會積極尋找資產增值保值的途徑,這就引致了壽險需求的投資動機。
(二)人壽保險產品的功能特點
依照不同的分類標準,壽險產品有著不同的分類方式:根據保險期限的長短可分為長期保險產品和短期保險產品;根據繳納保費的方式又可分為躉繳保險產品與期繳保險產品,根據壽險產品的發展歷程則可分為傳統人壽保險和新型人壽保險。目前,國內市場上的主流壽險產品的結構組成按照人壽保險產品的功能特點將人壽保險分為三類,分別為保障型人壽保險、投資型人壽保險、儲蓄型人壽保險。
保障型人壽保險俗稱為普通人壽保險,其產品范圍主要有健康保險、年金保險、終身壽險、兩全保險、定期死亡保險等險種。保障型人壽保險的主要特點是固定費率、固定給付,這時候保險人就完全承擔了市場環境發生變化所帶來的不確定性風險,其主要功能就是保障功能,同時輔以儲蓄功能。投資型人壽保險是指投資連結型的人壽保險以及萬能人壽保險,它是匯集傳統人壽保險的保障功能和投資理財功能于一體的一種新式人壽保險產品,其與保障型人壽保險和儲蓄型人壽保險相比,投資型人壽保險有著更高的收益率,但同樣也面臨著更高的風險。儲蓄型人壽保險又稱為分紅人壽保險,其特點是既讓投保客戶擁有固定保障,與此同時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通貨膨脹或者市場利率發生變化所帶來的不確定性損失,它的主要功能是儲蓄功能,保障功能為輔。
(三)人口老齡化對壽險需求結構的影響
綜上(一)和(二)所述,由于不同種類的人壽保險產品的功能不同,各種人壽保險險種影響老年人對壽險需求動機的程度各不相同,保障型人壽保險主要滿足的是保障動機,儲蓄型人壽保險主要滿足的是儲蓄動機,而投資型人壽保險主要滿足的是投資動機。因此人口老齡化對壽險需求結構的影響表現如下:當具有保障動機的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的比率上升時,可以預測到未來一段時間,保障型人壽保險的需求將會增加;當具有儲蓄動機的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的比率上升時,可以預測到未來一段時間,儲蓄型人壽保險的需求將會增加;當具有投資動機的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的比率上升時,可以預測到未來一段時間,投資型人壽保險的需求將會增加。由于無法或者全國范圍內或各個省市老年人口的需求動機,所以只能以不同類型的壽險占據的市場份額預測未來壽險產品需求的走勢。未來的工作可以放到收集各個省市的壽險產品的市場分布上。
三、人口老齡化背景下促進人壽保險業發展的建議
綜上所述,老年人口對于不同種類的人壽保險產品有不同的需求,而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將進一步影響壽險需求結構的變化。因此,人壽保險公司更應該提高對“銀發市場”的重視程度,調整現有的人壽保險產品結構,構建能滿足老年人口對于不同種類人壽保險的消費需求,以期提高老年人口的晚年生活質量。
(一)大力發展保障+儲蓄型人壽保險產品
人壽保險的核心優勢是保障功能和儲蓄功能,這是其他任何金融工具都無法替代的,過度注重人壽保險的投資性,必將導致保障功能和儲蓄功能的缺失,從而對人壽保險市場的健康持續發展產生嚴重的影響。人壽保險公司應始終秉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對傳統的人壽保險產品進行不斷調整、不斷創新,從而牢牢占據市場主動地位,由以前的規模增長模式向既追求經濟效益,又追求質量效益的內涵式發展方向轉型。
(二)積極探索保障+投資型壽險產品,滿足多層次的壽險需求
壽險市場的需求是多層次的,保險公司應該立足于壽險產品的保障功能,同時又要加強新型產品的開發和銷售,滿足老年群眾不同層次的保險需求,實現傳統壽險產品與新型壽險產品的有效結合。
(三)加大人壽保險產品創新的力度
針對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具體情況,壽險企業應該積極探索適合人口老齡化需求的潛力險種,比如年金險種、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長期護理保險等等。以年金險種為例,當前國內雖然已經出現了年金類的人壽險種,但其結構設計和給付方式并不完善,靈活性比較差。因此,壽險企業應當設計出適應老年人需求的年金險種,將改善年金險種的靈活性作為重點關注的方面,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既滿足了老年人口不同層次的需求,又可以促進壽險產品創新的目的。
四、小結
首先,本文分析了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現狀、特點以及成因,在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的歷史背景下,研究人壽保險未來發展戰略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然后,本文梳理了人口老齡化對人壽保險需求動機以及需求結構的影響,研究發現具有保障功能、投資功能、儲蓄功能需求的老年人口分別傾向于選擇保障型人壽保險、投資型人壽保險、儲蓄型人壽保險產品,不同功能需求的老年人口結構直接影響壽險產品需求結構。最后,本文提出了促進人壽保險業未來發展的建議:一是大力發展保障+儲蓄型人壽保險產品;二是積極探索保障+投資型壽險產品,滿足多層次的壽險需求;三是加大人壽保險產品創新的力度。
參考文獻:
[1]李繼濤.人壽保險營銷模式研究——以對M公司的SWOT分析為例[D].山東大學, 2016.
[2]黃志剛.吉祥人壽保險公司發展戰略研究[D].中南大學, 2014.
[3]劉潔.太平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發展戰略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