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提問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手段,有效的提問能讓學生牢牢掌握課上教師所授知識,又能增強師生間的交流溝通,實現教學信息的雙向反饋,在拓展學生智力、啟發學生思考、活躍課堂氣氛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提問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1-0106-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1.094
提問是一門技術,也是一種教學藝術,還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手段之一,更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手段之一。提問是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進行思想交流的重要方式,在“啟發式”教學中,提問是溝通教師、教材和學生三者之間的橋梁。
一、提問要通俗易懂
課堂有效提問是指課堂中,教師通過對教材文本、教參的解讀,梳理出正確、重要的教學目標、內容、重難點,語文教師在課堂提問時,一定要做到語言簡練。語言要通俗易懂,才能讓學生聽得有滋有味,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積極性和熱情也會不斷提高。除此之外,教師需要將一些抽象的知識盡量做到具體化,讓深奧的知識明朗化。通過不斷驅動學生的想象力,不斷豐富學生的語文素養。例如,在探討關于“春天”的文章時,可以提問不同的學生,讓不同的學生闡述自己眼中“春天來了”的代表性變化。有的學生回答“小草發芽”,有的學生回答“從厚衣服變成了薄衣服”等。這些回答都是圍繞“春天”展開的,他們的表述也多是在親身體驗中總結而來的。這樣,能夠在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同時,加深他們對春天到來的印象。
二、課堂提問重情
課堂提問是否有效直接影響語文教學效率的高低。在語文課教學中,提問既要注重知識點的落實,達到教學目的,也要注意提問的藝術性、情感性,實現情趣教學。情趣教學指的是激發情趣,興趣盎然地教與學。目的是讓教師有感情地教,學生有感情地學,從而使教師達到對教學內容了然于胸,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能出能進。通過教師的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他們參與的主觀意識,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探尋知識的道路上學得輕松、愉快,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設置懸念,調整角度
“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是課堂提問有效教學追求的目標,在教學中,設懸念的目的是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激發他們的積極性。一個好的問題能引發學生生疑,產生懸念,激發他們更加認真仔細地閱讀課文,以求從中找到答案。與此同時,要抓住課文中一些較為關鍵的詞語及句子,對其設置懸念,使學生都能集中注意力投入到課堂的學習當中,更好地掌握并理解課堂的重點內容,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更有利于語文詞匯的積累,從整體上提高語文成績。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如果偏離要點,久思不解題意,答非所問,抑或答得模棱兩可時,教師一定要及時調整提問角度,幫助他們理清思路,暢通思維,不斷拓寬思路,使學生最大限度地提高思考問題的積極性。
四、化零為整,舍輕保重
設計不同的問題,環環相扣,層層推進,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對一篇文章內容的理解,可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進行。為使提問產生最佳效果,需尋求問題與目標的最佳結合點,提挈主線,同時也要聚零為整,突出重點,從而將教師的教與問轉化為學生的學和思。例如,在《跳水》一課中,對船長以要開槍的方法逼小孩跳水的理解是重要的提問點。要圍繞重點,引導學生理解船長想法之快、方法之好:大家認為船長想的辦法好不好?(引導判斷),假如你也在場,你會用什么方法呢?(引導發散)這些方法和逼小孩跳水相比,你覺得哪一種更好呢?(比較理解)這說明了什么?(歸納結論)如此引導,既能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又能培養他們多角度發散思維的能力,而且還能夠達到提問的目的。
五、加大課堂提問的“梯”度
加強提問的梯度,在提問的過程中需要講究循序漸進,突出課堂提問的針對性。如果教師不掌握分寸地對學生隨意提問,有時候會擾亂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思維,導致他們越學越不明白。所以,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學習水平科學設問,針對學生的反應動態生成問題。例如,在分析《最大的書》一文時,可這樣設計提問:“大家知道最大的書是什么嗎?為什么它是最大的書呢?這本書里都有什么內容?”依次提出這些問題,使提問形成梯度,更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但是,一節課中教師給予學生的知識卻是無限的。課堂教學離不開提問,有的“一問”能問得“一片寂靜”,有的“一問”能問得“清波蕩漾”,有的“一問”則能“激起千層浪”,作為教師,要仔細研讀教材,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獨具匠心地結合教材內容設計問題,巧妙提問,學生又怎能不喜愛語文課堂,學習效率又怎能不提高呢?
參考文獻:
[1]華兵.高效課堂從有效提問開始——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2(6).
[2]李茉莉.淺談小學語文課堂的提問藝術[J].學周刊,2012(13).
[3]王斌.打開學生的話匣子——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提問藝術[J].學周刊,2012(4).
[4]卞瑋.問之有道,學之有效——小學語文提問教學之我見[J].新課程學習(中旬),2014(7).
作者簡介:龐翠芳(1985.5— ),女,漢族,內蒙古人,小學一級,研究方向:語文教育教學。
[責任編輯 張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