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霞 李小春
【摘要】寫字教學在小學教育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寫字教學并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學生的寫字狀況著實令人擔憂。本文擬從“科學定位,明確寫字教學的任務;注重細節,切實抓好學生坐姿、握筆姿勢的糾錯;明確步驟,把握好寫字教學的訓練序列;滲透行楷,打通練字和作業的鴻溝”等四個方面予以探討。
【關鍵詞】教學任務;糾錯;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寫字是小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內容,寫字教學在小學教育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寫字教學并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學生的寫字狀況著實令人擔憂。為了提高小學中高年級寫字教學的實效性,筆者申報了“提高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硬筆字書寫技能的策略研究”課題,現將初步認識總結如下:
一、科學定位,明確寫字教學的任務
通讀《中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老師不難發現,其實寫字教學最重要的目標就是讓學生把字寫得“規范、端正、整潔”。在此基礎上再達到書寫“熟練”,“行款”正確,有一定“速度”等更高的要求。至于涉及書法層面的“美感”,僅以“感受” 和“體會”等要求,貫穿整個寫字教學的始終,并不作為寫字教學的明確要求。
綜上所述,對中小學寫字教學的準確定位應該是:寫字教學的任務就是通過規范科學的訓練,使學生能達到流利、快速、半自動化的書寫技能為目標的能力訓練體系。
將寫字當成書法教,或將書法當成寫字教都是錯誤的。寫字與書法本身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書法講究美感,書法作品必須具有藝術審美價值。而寫字是人們生活、工作和學習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實用性是它最顯著的特征:把字寫端正清楚,間架勻稱是首要目標,而對字體美觀程度的要求就退居其次。因此,把書法訓練中的方法和要求全部應用在寫字教學上是不科學的。忽視年段特征,過早、過高地講究運筆技巧,把寫字教學提高到書法教學的高度,對輔導個別學生可以,對大多數學生而言要求太高。
郭沫若先生曾經說過:“培養中小學生寫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為書法家,總要把字寫得合乎規格,比較端正、干凈、容易辨認。”因此,在寫字教學中,老師要科學定位,明確寫字教學的任務,教給學生基本的寫字技巧,提高學生的寫字技能,為他們的日常學習生活提供幫助,使他們能夠以較快的速度、較高的書寫質量完成各科作業,不要把寫字教學提高到書法的高度,增加學習的難度。
二、注重細節,抓好學生坐姿、握筆姿勢的糾錯
實踐證明,小學中高年級的寫字教學承擔著雙重教育任務,既要培養學生的寫字技能,又要糾正學生的不良書寫習慣。我們知道,學生的漢字書寫質量受用筆、坐姿,教學方法、方式以及書寫興趣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只注重書寫速度,忽視書寫質量,坐姿、握筆姿勢不規范的現象比比皆是。坐姿、握筆姿勢不規范,成為制約書寫質量的瓶頸。
大家知道,從一、二年級開始,甚至于更早,老師和家長就給學生教授了坐姿、握筆姿勢等知識。因為學生年齡小,手的發育未完成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學生普遍坐姿和握筆姿勢不正確。這就需要老師做好糾錯工作。要求學生牢記、理解寫字姿勢歌訣,明確執筆的角度,一般以45°左右為宜,執筆不要太低。同時還要抓好運氣、運腕、用力等要素。書寫時,雖然主要靠五指運動,但手腕也要相應活動,以起到“支撐”和“用力”的作用。如果不注意指和腕的配合,運指不運腕,或運腕不運指,結果不是運筆浮滑,就是運筆不暢。因此,寫字姿勢要反復訓練并且時時關注。不能因為你教給了他們正確的執筆方法,就萬事大吉了,還要不斷地提醒他們注意保持。
握筆姿勢不正確,不但寫字吃力,還會導致坐姿不規范。我們一定要告訴學生坐姿和握筆姿勢的正確規范是寫好字的前提。為了糾正學生寫字時的坐姿,我們在學生頭正肩平、背直臂開、兩腳平行踏地的基礎上,還要求學生頭頂一本書寫字。只有坐姿不改變,才能保證書不掉下來,久而久之,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就會固定下來。
三、明確步驟,把握好寫字教學的訓練序列
學生寫字技能差,書寫潦草,其實與學校的教學方式有著密切的關系。我們知道,幾乎所有的老師教學生寫字都是先教筆畫,再教偏旁部首、篇章結構等,并且還一味強調用筆的起、行、收等書法技巧。如此訓練,導致學生運筆時過分強調起筆收筆而對結體就無暇顧及了,結果造成橫不平豎不直,筆畫歪歪扭扭,字體東倒西歪等現象。因此,寫好結體才是寫出規范、端正、整潔漢字的關鍵。寫字教學要從結構入手,一開始就讓學生形成結體意識,在思想上扎下根,待時機成熟后再加強筆畫的訓練。這應該是寫字教學的合理訓練序列。
有人認為,寫好結體對小學生來說很難,其實并非如此,原因是我們對學生過早地灌輸了筆法筆鋒之類的東西,而弱化了結體意識,又沒有針對性的訓練,所以才顯得寫好結體難了。
實驗中,我們采用“畫字”法(畫美術字的方法)練習漢字結體,感覺效果比較好。簡單來說,就是寫字時去掉一切筆法干擾,只要線條橫平豎直,不加一點輕重提按變化,還原漢字最基本的構架就行。實踐證明,只有專注于漢字的橫平豎直和空間構架安排,學生就不會受其他因素干擾,寫的字也就不會太離譜了。
在“畫字”法訓練的基礎上,再輔以不同結體方法,訓練觀察力和運筆的靈活性。按照先大后小、先慢后快的原則訓練,一旦這種畫字的感覺穩定下來,字寫得方方正正、規范整潔就不難了。
在完成結體訓練后,再加上輕微的提按變化,學生的字就會逐步變得簡潔明快、活潑美觀起來。對漢字書寫中的變形規律也要進行針對性指導和規律性總結,比如書寫當中“左低右高”規律,漢字的“橫”在書寫中往往是采取“斜上式”,因此,右下角的筆畫常常要寫得略微重一些,以達到一種平衡。同樣,“避讓規律”“主次分明”“中心平穩”“中宮緊縮”“撇捺出鋒” 等各種結構形態和書寫規律,要引導學生在觀察中發現、領悟,分析綜合每一筆與整體字結構的有機聯系,加深對字的整體結構形態的理解把握。只有訓練學生把每一個漢字在腦子中“成型”,達到“形”在筆先,寫字就成為把心中形成的“字的印象”用筆反映出來的一種半自動化能力。這樣,做到漢字書寫結構合理,比例適當,大小均勻,端正整潔也就不是什么難事了。
四、滲透行楷,打通練字和作業的鴻溝
如果稍加留意就會發現,我們周圍的人都喜歡使用“自由草”,中高年級小學生也不例外。這種“自由”的書寫習慣,造成了同樣的字在不同人的手里自行其是、隨心所欲,錯、謬之處比比皆是,有的甚至達到了無法辨認的地步。
學生自由書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因為隨著年級的升高,課業負擔的加重,原來低年段學的楷書就逐漸應付不了大量的作業和書寫了,老師又沒有教他們行書的寫法,學生就各顯神通,逐漸學會將楷書快寫當成行書用,隨意杜撰寫法,久而久之,書寫質量每況愈下。從傳統書法的角度來看,行書并非完全由楷書演變而來的。楷書和行書有聯系,但并沒有必然的聯系。練好楷書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提高運筆技能,但要提高書寫速度,真正滿足學習和生活的需要,就要教給學生行楷的書寫技巧。
有人可能會說,教行楷就是誤導學生把字寫潦草。我們知道,在傳統書法中,草書不一定就是潦草的,正書也不一定就是拘謹的;草書同樣可以寫得很嚴謹、一絲不茍,正書也可以寫得很率意和流動,草與正是相對的。同理,行楷也是規范、端正、整潔的。行楷與楷書從筆畫特點、筆順規則、結構規律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只要我們按照其技法一步一步來,學生寫出來的字一定能夠達到合乎規格,比較端正、干凈、容易辨認的要求,并且能夠達到比較高的書寫速度。
現在學生中普遍出現的情形是,練字是一種寫法,作業又是一種寫法,作業管作業、練字管練字,因為這種練習方法注定了學、用是打不通的!首先,我們要培養學生“提筆即練字”的書寫習慣,鼓勵把練字貫穿到作業中。這樣既能解決學生課業負擔重,沒有時間練字的問題,又能使學生學以致用,提高書寫速度,養成筆筆認真、字字端正、篇篇整潔的良好書寫習慣。其次,要選取兩三百個使用頻率最高的常用漢字重點練習,這樣能讓學生看到練字的成效,從而提高學生的書寫興趣。再次,采取各個擊破的方法,對難寫的筆畫、難寫和有代表性的字,重點練習,強化訓練,直到寫得形同神似后再往下練。重要的是要多學科協調,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切實減少學生的作業書寫量。如此下去,不但培養了學生的書寫技能,又提高了學習積極性,真是一舉多得。
當然,寫字教學是個大課題,還需要我們進一步去研究。
參考文獻
[1]趙紅梅.談小學高年級寫字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7(48).
[2]黃曉萌.小學高年級寫字教學現狀及改進策略[D].揚州:揚州大學,2017.
[3]馬金花.小學高年級寫字教學小議[J].青海教育,1999(3).
附 ? 注
本文為2017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研究成果(課題名稱:提高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硬筆字書寫技能的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7]GHB1045)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