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立軍 劉婷
【摘要】在傳統教育體系中,“混齡”一詞較為新穎,其在幼兒園這一學前教育過程中有著巨大的內在應用價值。在農村地區實施混齡幼兒教育,整合教育資源,突破農村幼兒園教育的瓶頸,助力幼師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學目標。據此,本文對農村幼兒園混齡幼兒的教育策略展開了分析。
【關鍵詞】混齡教育;農村幼兒園;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3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和教育理念的不斷轉變,幼兒園混齡教育逐步受到關注和重視。當前,越來越多的幼兒園大力開展混齡教育,為提升幼兒學習的主動性提供了巨大作用,不僅能夠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而且還能培養幼兒的注意力、想象力、觀察力和記憶力以及思維能力。但是近些年來由于城市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很多農村人口流入城市,農村幼兒園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一定程度的沖擊,尤其是幼兒人數不斷下降。因此,要改變農村幼兒園教育的這一現狀,最好的出路就在于實施混齡教育?;忑g教育這一模式符合人數偏少的幼兒園,尤其是農村幼兒園,通過優勢互補、資源整合實現幼兒園的可持續發展。
一、混齡教育的內涵
顧名思義,所謂混齡教育,是指將不同年齡段的幼兒編排在同一個班級中學習、生活和游戲,讓這些年齡差異的幼兒在同一環境中接受教育的一種教學模式。皮亞杰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不同年齡的幼兒在同一班級中學習、生活和游戲,有助于其形成認知沖突,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同時,班杜拉也指出幼兒學習的最好方式是觀察和模仿。正是基于此,混齡教育的實施就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通過開展混齡教育,擴大幼兒的接觸面,為幼兒交流、學習提供更多的機會,促進幼兒個性的發展。
二、農村幼兒混齡教育的困境
(一)幼兒自身互動性和能力的不足
眾所周知,農村地區的幼兒參與社會活動的機會比城鎮地區的幼兒要少很多,溝通交流、語言表達等各方面的能力發展相對滯后,雖然在家中活蹦亂跳、調皮搗蛋,但是換了一個環境后就感到陌生和不知所措。于是,對農村地區來說,混亂幼兒在入園初期的融入性和互動性就成了一個重要問題。另外,既然是混齡,就表明幼兒的學習能力有一定程度的差異,這在農村地區表現得更加突出,有些幼兒已經會進行簡單的10以內的加減運算,而有些幼兒還不會數數。因此,農村幼兒混亂教育面臨的困境便是幼兒自身互動性和學習能力的不足。
(二)留守的現狀不利于混齡教育
我們都知道,父母進城務工,孩子留給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這就出現了“留守”的現狀,幼兒大多是由家里的老人負責照顧和陪伴其學習。然而大多數老人的思想觀念都較為傳統保守,認為混齡幼兒教育沒有多大的好處,那么多大的和小的孩子在一起,很難學到東西。這就對實施混齡教育帶來了較大的阻礙。
(三)幼師對混齡教育的認識不到位
受長期養成的教學習慣的影響,幼師在面對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的時候雖然在思想觀念上有一定的轉變,但是對混齡教育的認識還是存在不到位的地方,總是怕自己教不好混齡幼兒班,不敢放手去開展教學。不可否認的是,混齡幼兒教學提高了對老師的教學水平、教學素養和教育機智的要求,不但要統籌整體,面向全體幼兒進行教育,還要注重幼兒的個性化教育,做好有針對性的個別指導。所以,幼師應該加強對混齡幼兒教育的認識,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技能。
三、農村幼兒園混齡幼兒的教育策略
(一)充分尊重幼兒發展規律,用游戲誘導幼兒參與活動
在農村混齡班級教學中,針對幼兒初期互動性和自身能力不足的問題,幼兒園教師應從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身心發展狀況、認知能力和興趣差異以及思維方式入手,充分尊重幼兒發展規律,用游戲誘導幼兒參與活動,以游戲的形式讓幼兒逐步融入群體學習中。對此,幼師在設計游戲活動時可以采用多樣化的組織形式,比如同齡小組活動、混齡小組活動和混齡集中活動以及個別活動,通過“兵教兵”“合作學習”策略的運用,促進幼兒同齡激勵同齡、大齡帶動小齡,實現每個孩子的健康成長。具體來看,可以推選一批優秀的大齡幼兒為小齡幼兒提供入園指導和一定的幫扶學習,承擔起照顧“小弟弟、小妹妹”的責任,讓小班幼兒能夠順利、有效地融入新環境中來。這樣的活動形式還有更多,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幼師可以靈活變通運用,使幼兒以多種角色參與游戲活動中,做起“小老師”“小聽眾”。
(二)混齡教育內容應注重本土化,教育實施凸顯適宜性
由于混齡幼兒教育實施的時間沒有多久,才剛剛起步,因而就難以找到一本“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通用教材來指導開展混齡幼兒教育。對此,各個幼兒園和幼師可以針對本園的特點和優勢,結合本地的區域特色開發出適宜的混齡教育資源,使混齡幼兒在群體的游學、學習和生活活動中有效地接受教育,從而滿足不同年齡段幼兒的求知欲和合作交流的需要。農村地區雖在經濟、物質條件方面比不上城鎮,但有著天然的自然資源優勢,可以充分結合這樣的優勢,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增強適宜性,以從生理和心理幫助幼兒獲得愉悅的體驗。
(三)創設溫馨和諧混齡環境,滿足幼兒個性化精神需求
混齡幼兒教育這一模式的優勢和好處已經從理論上得到了有效驗證。它不僅為幼兒提供了相對自然的學習環境,讓幼兒在自然環境中獲得了一定的物質與心理支持?!秾W前教育指導大綱(試行)》指出,環境是是特殊的教育資源,應采用環境創設、環境利用等諸多方式,以此進一步推動幼兒的進步與發展。因此,創設溫馨和諧混齡環境,滿足幼兒個性化精神需求,是讓幼兒積極參與學習活動中,并且愿意離開家庭,離開娛樂場所,積極走進幼兒園來的強大的動力支持。通過創設溫馨和諧的課堂混齡環境,讓教學內容具體化、生動化、形象化,使每位幼兒都能在這樣的環境中得到良好的發展。
(四)提供更多培訓機會,注重農村混齡教師的專業成長
專業能力是保證任何一位教師能夠有效開展教學的基本保障。在農村幼兒園混齡教育中,為混齡教師提供更多培訓機會,讓他們充分認識到混齡幼兒教育的潛在價值。對此,我們要不斷增強自身的專業素質,積極學習和探究國內外有關混齡教育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主動參與混齡教育技能訓練和培訓,轉變教育理念,并不斷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從而不斷實現自我的專業成長,使混齡幼兒教育真正實現實質性飛躍
四、結語
綜上所述,農村幼兒園混齡幼兒教育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和意義,不僅能夠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而且還能培養幼兒的注意力、想象力、觀察力和記憶力以及思維能力,對突破農村幼兒園教學困境有著重要的影響。在此情況下,幼兒教師需要更加努力探究出一條適合本園穩定發展的混齡幼兒教育之路。
參考文獻
[1]劉暉.幼兒園混齡班教育的問題及解決策略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2).
[2]吳艷艷.混齡教育在農村幼兒園的實施策略探析[J].山東教育,2018(17).
[3]張冬梅.農村幼兒園混齡班教育之我見[J].新課程(綜合版),2018(6).
附 ? 注
本文系甘肅省平涼市教育科學“十三五”2017年課題論文(課題名稱:農村幼兒園混齡幼兒的教育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2017]PLG264)
作者簡介:姚立軍,1985年生,甘肅省平涼市靈臺縣人,二級教師,靈臺縣東關小學教師;劉婷,1985年生,甘肅省平涼市靈臺縣人,二級教師,靈臺縣幼兒園教師。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