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鑫懿


摘要:隨著全球環境污染的加劇以及生態資源嚴重被破壞,生態環境價值核算在環境資源日益稀缺的今天具有其現實意義。在當前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研究出一種能夠準確核算環境價值,并且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學性的生態價值計量方法尤為迫切。本文在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選擇生態環境價值計量中的重置成本法,并加以改良,將人類健康收益計入核算中,使得生態環境成本核算更加完整。
關鍵詞:環境會計 生態環境價值計量 重置成本法改良 人力資本法
一、研究背景
隨著全球環境污染與日俱增以及生態資源的過度消耗,生態環境的稀缺性日益明顯。社會不僅需要重視環境問題,更需要將生態資源納入核算范圍以發揮其經濟作用。從會計計量的角度研究生態資源經濟價值,并向社會提供核算處理后的生態環境會計信息已迫在眉睫。生態環境價值在數據處理、核算計量的過程中,所遇到到的根本性計量問題就是生態環境價值的成本計量。目前學術界應用的大部分方法有其難以克服的缺點,例如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核算方法,雖然涵蓋全面但難以實際操作;再如資產定價法,應用對象有限且難以將環境因素從其他各種復雜因素中分離出來計算價值;防護費用法存在滯后性;劑量反應法不可評估非使用價值等等。
本文在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選擇生態環境價值計量中的重置成本法,并加以改良應用。由于重置成本法其原有的三層變量能較好地核算生態環境在治理過程中的各種成本,范圍完備,邏輯清晰,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學性。但是缺乏對人類健康收益的核算,未考慮在環境治理后對人體健康產生各種良好影響,故在原有核算方法基礎上增加第四層變量即人類健康收益,使得核算生態環境重置成本法更加完整準確。
二、模型介紹
(一)環境重置成本法
環境重置成本法是由周一虹在2011年中國會計學會環境會計專業委員會上首次提出的,之后被廣泛應用于流域、荒漠、森林、濕地等復雜多變的生態環境的價值計量問題中。環境重置成本法具體是指當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后,通過計算生態環境恢復到之前良好狀態以及維護該狀態所花費的費用。生態環境價值計量包含三個層次的成本:
第一,恢復層成本。這一層成本主要是將破壞后的生態環境功能恢復到以前狀態所采用的各種手段所花費的成本。
第二,維護層成本。這一層成本主要指為了維持已恢復的生態環境而必須付出的維護成本。通過污染源解析的方法,將維護成本細分,分項計算。
第三,戰略成本。這一層成本主要是為保護生態功能免遭破壞或者為了開發和保持某種生態功能而放棄的經濟發展機會。
(二)基于重置成本法改良
重置成本法在實際中具有科學性和可操作性,但沒有考慮采取控制或治理污染的措施后對健康產生的積極有利影響。為了簡化計算,這里推定環境治理后最大的受益群體就是人類,即人類健康收益,具體指生態環境改善而使人們減少受水污染、空氣污染、土地污染等帶來的健康收益。因此在重置成本法基礎上考慮該缺失部分,在恢復成本、維護成本、戰略成本之后加上健康收益,形成第四層變量,使其核算結果更加精確。本文采用人力資本法對健康收益進行核算,人力資本法分為減少過早死亡的健康效益和減少誤工、醫藥費的健康效益兩部分。
三、案例分析
本文以蘭州市2015年各項數據為例,應用改良后的重置成本法為模型,從大氣污染的角度出發,估算2015年蘭州市在大氣污染治理方面的生態環境價值。
(一)重置成本
1.恢復層成本。根據政府部門數據顯示,蘭州市在重污染天氣發生時要求每日載重10噸級灑水車與噴霧車50輛,往返作業7次;環衛用水價格2.5元每噸,蘭州市財政一年支出1033萬元用于道路清洗車輛的購置。2015年重污染天氣為15天,由此計算生態環境恢復層成本為:
P1=C設備+N重×W重×C0=1033+15×350×10×2.5÷10000=1046.13萬元
2.維護層成本。該層次主要從大氣治理的維護角度進行考慮,對污染源進行源解析處理,劃分為六個部分。具體計算公式:
P2=P執+P煤+P企+P沙+P生+P環
(其中,P2為生態環境維護層成本,P執為機動車污染存量維持成本,等于老舊機動車淘汰數量乘以單位補貼;P煤為城市燃煤消耗量減少成本,等于燃煤鍋爐改造與環保型煤炭補貼之和;P企為工業企業排放廢氣控制成本,用廢氣治理投入資金代替核算;P沙為道路降塵成本,等于道路清洗天數乘以用水總價;P生為生態工程成本,等于綠化面積乘以單位面積投資額;P環為環境監管工程成本,等于搭建平臺與平臺維護成本之和)。
由公布的《蘭州市大氣污染治理總體工作方案(2013—2015年度)》、《蘭州市“十二五”環境保護規劃》等相關文件數據得計算結果為:181407.56萬元
3.機會成本。該層次主要計量為保證大氣環境質量而放棄經濟發展的該部分投入資金,這一機會成本應當納入環境重置成本的核算之中。具體計算公式為:
P3=∑GDPA×MAEC×UAECA(其中,P3為生態保護戰略層成本,GDP為范圍內地區A年的國內生產總值,MAEC為大氣環境容量治理費用比例,UAEA為A年的大氣環境容量使用比例。)
由此計算生態保護戰略層成本為:
P3=∑GDPA×MAEC×UAECA=2077.82×59.77%×72.36%=
898.65億元
(二)健康收益
該層次考慮由于采取控制或治理污染措施而對健康有利的影響。通過人力資本法估算環境變化造成的健康損失來對環境變化的價值進行評估。由于大氣污染造成的可吸入顆粒物所引起的疾病至死亡的死因順位分別為心腦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疾病,故選擇此兩種疾病作為人力資本法參數進行計算。具體公式為:V=V1+V2(其中V1表示減少過早死亡的健康效益,V2表示減少的誤工以及醫藥費的健康效益)
1.健康損失的價值評估——減少過早死亡的健康效益(V1)。
(1)可減少的分病因的死亡人數(M)的計算
蘭州201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為369.31萬人,死亡率為4.71‰。參照2015年統計年鑒死因構成比數據腦血管疾病為20.63%,呼吸系統疾病為11.8%。2015年蘭州市PM10的值為0.099mg/m3與容許濃度0.15mg/m3相比少了0.051mg/m3。歸因系數為0.051mg/m3與未增加100ug/m3時的彈性的乘積的絕對值。
計算公式如下:
M(分病因)=總死亡率×人口×死因構成比×歸因系數
帶入相關數據可得:
M(腦血管疾病)=0.00471×3693100×0.2063×0.044×0.51=80.53
M(呼吸系統疾病)=0.00471×3693100×0.118×(0.0605~
0.088)×0.51=63.33~92.12
(2)分病因生命年挽救的YPLL的計算:
YPLL即潛在壽命損失年,常被用來衡量疾病負擔。本文使用修正后的YPLL法,以計算人年代替個人價值,避免原方法倫理缺陷。公式如下:
YPLL=EY-DY(其中:EY表示期望壽命;DY表示死亡的實際年齡;某死因在某人群的YPLL總和除以該死因的死亡數,得該死因平均每例死亡的YPLL。)
由全國疾病死亡監測資料數據可得:腦血管疾病的YPLL值為4.93,呼吸系統疾病的YPLL值為2.75。由計算出疾病死因YPLL值,推算出分死因每例死亡平均YPLL值。
挽救的YPLL(分病因)=M(分病因)×每例死亡平均YPLL(分病因)
YPLL(腦血管疾病)=80.53×4.93=397.01
YPLL(呼吸系統疾病)=(63.33~92.12)×2.75=174.16~253.33
(3)可避免因早逝造成的經濟損失(V1)的計算:
V1=挽救的YPLL×年工資
公式中,年工資計算所用數據為《2015年蘭州統計年鑒》蘭州市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52942元,帶入計算得:V1=3023.89~3443.03萬元。
2.健康損失的價值評估——減少誤工和醫藥費的健康效益(V2)。
(1)減少誤工和醫藥費的健康效益的計算公式為:
(分病因)=減少發病人數×每病人誤工天數×(日均工資+日均醫藥費)
根據《2013年中國衛生部統計年鑒》統計資料所示,其中分疾病患病率中2013年城鎮居民的腦血管疾病的患病率9.7‰,呼吸系統疾病的患病率為14.7‰。根據前述數據,死因構成比與總死亡率的乘積可得到腦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為0.97‰,呼吸系統疾病的死亡率為0.56‰。由此測算出腦血管疾病減少的發病人數約為80人;呼吸系統疾病減少的發病人數則大約是167~242人。由《中國2015年30種疾病平均住院醫藥費用統計》數據算出各類腦血管疾病平均住院日13天來估計每位病人誤工天數,呼吸系統疾病以12天來估計。根據蘭州市衛生記統計公告,蘭州市日均醫藥費用大約為11343.65,具體計算如下:
V2(腦血管)=80×13×(52942/365+11343.65/13)=105.83萬元
V2(呼吸系統)=(167~242)×12×(52942/356+11343.65/12)=218.51~316.64萬元
V=V1+V2=(3023.89~3443.03)+(324.34~467.47)=3348.23 ~3910.5萬元
將四層計量成本相加,得到應用改良后的重置成本法計算的關于大氣污染治理方面的生態環境成本價值量:
P=P1+P2+P3+V=1046.13+181407.56+898.65×10000+3348.23~
3910.5=917.28億元
四、研究結論
本文基于可操作性和可解釋性較高的重置成本法,考慮其未考慮的人類健康收益部分,加入第四層變量,得到改良后的的重置成本法。該方法核算完備,結果準確,由案例分析證明其在實際操作中切實可行,極大地解決了環境資源價值計量的困難。除此之外,添加的健康收益變量較好地反映了環境治理結果與居民的切實利益,更好地貼合實際,提升了模型的可解釋性和相關性,在生態環境量化問題方面有重要貢獻和意義。
參考文獻:
[1]周一虹.生態環境價值計量的環境重置成本法探索[J].學海,2015(04)
[2]韓茜.北京市大氣污染物中可吸入顆粒物(PM_(10))造成的健康損失研究——人力資本法實例研究[J].北方環境,2011,23(11)
[3]胥衛平,魏寧波.西安市大氣和水污染對人群健康損害的經濟價值損失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7(04)
[4]陳秉衡,洪傳潔,朱惠剛等.上海市城區大氣二氧化硫污染對健康影響的定量評價[J].環境與健康雜志,2002(01)
[5]劉孝玉,王金玉,李盛等.2014年—2015年蘭州市居民死因順位分析[J].環境衛生學雜志,2017,7(02)
[6]易旭東.生態環境價值計量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06
[7]2015年中國統計年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