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葉 劉東杰
(北京經濟技術職業學院,北京 065202)
根據相關權威部門及媒體的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各類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的總數極有可能達上百萬人,這個數字已經比較龐大。南方法制報2016年6月20日報道:“我國服刑人員的未成年子女中,82.43%在其父(母)入獄后輟學,70%走上犯罪道路”。他們是弱勢群體,也是一個極易引發社會不穩定因素的群體。這些孩子懵懵懂懂不能自我分辨父母的行為,不能理解政府、社會對其父母的改造;甚至,心底意識里會有怨恨乃至仇恨父母或社會的思想萌芽或傾向。這種思想傾向一旦出現后,如果不能得到修正、幫教與引領,就容易形成錯誤行為,這樣一是危害了社會,二是改正起來難度很大。在出現問題之前,根據他們思想的情況,進行人文關懷,正確引導,未雨綢繆,防止未來之病,即減少了社會不穩定因素,又實現了效果,這是現代社會、也是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更是十九大“以人為本”加強對青少年教育的價值體現。
通過大量的文獻研究發現,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和社會意識的提升,雖然,社會對于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的關注逐漸增強。但是,關注還更多地以物資的捐贈為主。就以北京太陽村為例,每年社會各界對其物資的捐贈很多,但是很多物品并不一定是他們需要的,并且就筆者的實地調研發現,北京太陽村閑置的社會人士捐贈的物資較多,為了將暫不需要的物品變為兒童生活所需必須用品,太陽村只能采取義賣的形式將閑置物品轉變為這些兒童必須的生活物品。同時,由于這些孩子年齡較小,對于金錢、物質的正確價值觀還沒有很好的形成,必要的物資會幫助他們解決生存、生活的困難,但是過多的物資會不利于他們形成節約意識甚至養成浪費的不良習慣。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對于這些現階段處于“弱勢”水平的兒童來說,就因該是以“幫”的手段,實現“不幫”的目的,讓這些兒童在社會資源對口支援下實現自我素質的挖掘與發展,進而提升自身社會競爭力,從長遠的角度幫助他們解決生存、生活的困難。一些研究也顯示:“由于社會對服刑人員普遍存在偏見,使得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出現更多的心理問題,如自卑感強烈、過分敏感、人際交往困難等[1-6]”。
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非常重視藝術對兒童的影響作用,在他的《五指活動實施大綱》中指出“藝術能啟迪兒童的審美感、欣賞力、創造力”,并且在他后來的著作中也提到“藝術可以陶冶人的性情,使其趨于崇高,能培養人的道德,提高人的素質,發展人的創造性”。為此,研究者以北京太陽村(無償代養代教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的非政府機構)的小學年齡段兒童作為研究對象,通過藝術熏陶的手段以幫助他們培養健康人格,提升社會融入度。
經過前期對北京太陽村小學年齡段兒童的實地訪談調研,沒有發現這些兒童有明顯的智力缺陷,但是,這些兒童大多敏感、自卑、攻擊性強或較同齡正常家庭的兒童更渴望得到別人的關注,且很多孩子易采取極端的方式獲得別人的關注。因此,研究者確定了以布魯納的“腳手架”理論、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和蘇格拉底“產婆術”理論作為藝術活動實施的理論指導。

圖1
藝術作為一種靈活多變、形式多樣、輕松愉悅的精神教育形式,既容易被兒童接受,又具有對兒童的全方面素質的培養與提升的重要作用。因此,本項目在綜合考慮被幫助對象的身心發展特點、興趣愛好以及藝術在培養兒童健全人格方面的不可取代價值的基礎之上,將幫助活動的內容定位為以樂器、語言、書畫、話劇、舞蹈等藝術為主要載體,以語言、動作、思維、審美等的發展為主要手段,以過程性活動與項目成果為主要抓手,以寓教于樂的方式培養被幫助兒童的審美能力、認知能力、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社會適應力和創造力等潛能。
項目實施的過程中,遵循“腳手架”和“最近發展區”的理論指導,以專家前期點撥、過程指導;組織者組織實施、后期反思,不斷改進;志愿者協助完成的整體思路為框架,以兒童興趣為切入點,“琴聲書舞”幾類內容同時開設,兒童自主選擇為手段,活動基本組織形式及活動過程如下圖1所示。
在項目開展的過程中,我們將秉持“人格平等”的理念,以“潤物細無聲”的方法、“朋友”的身份、彼此需要的伙伴、商量的口吻,遵循古希臘教育家蘇格拉底“產婆術”理論(即啟發、引導,使其通過自己的思考得出結論,逐步掌握明確方法)的引導方式,引導被幫助兒童積極、樂觀、平等地參與到活動中來,不給被幫助兒童以任何“被施舍”、“被特殊”、“被不平等”之類的負面感受,不讓被幫助兒童因為獲得幫助而在心里留下“低人一等”的心理陰影。
基于“最近發展區”指導原則,過程性成果以多個形式相對獨立,內容完整且關聯的子成果或子活動作為主要展現形式,整個活動的項目成果以靜態的作品展覽和動態的舞臺表演的形式展現。

活動內容及頻次序號活動名稱實際開展的內容開展場次受益人次本次活動具體學習內容1口風琴技能學習與表演活動口風琴技能學習與表演活動與攝影276人次口風琴《小星星》、《我是一個粉刷匠》的理論與技能學習2朗誦技能學習與表演朗誦技能學習與表演,攝影練習276人次朗誦稿《三字經》的理論與技能學習3朗誦技能學習與表演朗誦技能學習與表演,攝影練習276人次朗誦稿《擁抱春天》的理論與技能學習4舞臺劇基本技能學習與表演(攝影技能練習)舞臺劇的學習與表演,攝影作品的練習4152人次舞臺劇《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英文舞臺劇的理論與技能學習5書法技能的學習與表演書法技能的學習與表演、攝影作品練習276人次書法主題《愛我中華》的理論與書寫技能學習6舞蹈技能學習與表演舞蹈技能學習與表演、攝影作品的練習276人次舞蹈《大夢想家》的理論與表演技能的學習7舞臺展演整個活動的舞臺演出1180人次展出8個兒童節目(動態舞臺呈現7個節目和靜態攝影作品展覽1個靜態節目),1個志愿者節目、1個教授贈畫節目、4個頒獎環節
為了更好地了解兒童對于藝術活動本身的滿意度,整個項目在每一場活動后都對兒童進行了滿意度調查。通過兒童滿意度反饋我們發現,絕大部分兒童對藝術活動的滿意度都達90%以上,有些活動的滿意度甚至可達100%。從兒童對項目中各項藝術活動本身的滿意度反饋可以發現,兒童對于藝術活動的興趣整體都很高,對于各項活動指導教師和志愿者的滿意度幾乎都為100%。90%以上的兒童希望能在活動中展現自己,并且從活動中獲得了自信。由于研究者們在活動中以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為指導原則,讓兒童“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因此,從兒童的反饋中發現,孩子們在藝術活動中的收獲幾乎都在100%。在藝術活動中,兒童們的合作意識也得到了培養。
研究者經過長達近半年時間,每周固定時間、固定時長、持續的藝術熏陶活動之后,對于這些兒童的行為進行了前后的觀察對比后發現,這些兒童的行為較之前有了一定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感恩”意識逐漸增強
經過前期向北京太陽村相關負責人的調研發現,現階段社會對于這些兒童的關注和幫扶絕大部分還是以短期或單次捐贈為主,以長期、持續、系統和以兒童興趣為出發點且尊重兒童自主選擇的方式展開的長久教育幫扶活動則很少。因此,由于這些兒童年齡較小,尚不懂得“感恩”的意識,并且與施助者的接觸與情感的交流很少,加之無家長引導教育,長期以來,這些兒童已經習慣了別人的“幫助”,甚至對于幫助者已經形成了一種“漠視”。
因此,在活動初期,經過對這些兒童的行為觀察發現,近70%的兒童對于研究者們(項目實施者們)持不配合、排斥甚至抵觸的態度。但是,不論這些兒童的態度如何消極,研究者們依然按照之前設定好的活動內容和理論指導原則開展活動,在活動中一直堅持以“兒童為本”、“育人為本”的理念,經過多次、持續、“用心”的藝術活動之后,在項目結束前期對這些兒童再次進行了行為觀察后發現,這些兒童對待研究者們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之前的排斥、抵觸的態度逐漸轉變為近距離、擁抱、思念和感恩的態度。
2.學會了用多種積極的方式表達情感
研究者初期與這些兒童接觸后發現,這些孩子在情感表達方面大多以極端、消極的方式展開,且情緒自控力較差,多采取暴力、哭泣、逃避、沉默、我行我素等消極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因此,本項目中,研究者以藝術的形式、以兒童的興趣為出發點,以小步子的方式幫助兒童學會如何運用藝術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在整個項目結束后,經過對兒童的再一次觀察調研后發現,這些孩子學會了運用口風琴、書法、朗誦、舞蹈等藝術方式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3.主動意識逐漸增強
由于一直被身邊的人以“異樣”的眼光看待,因此,這些兒童大多做事不夠積極主動,自信心不足。在項目開始前的調研中也發現,這些孩子的主動意識較正常家庭的兒童相對較弱,幾乎80%多的孩子都表示老師強制要求才會去做一些事情,只有不到20%的孩子愿意主動做事情。因此,在整個項目實施的過程中,研究者們以蘇格拉底產婆術理論作為指導,引導兒童主動做事,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并且及時給予鼓勵和正面獎勵。并且,在項目結束前的再次調研也證明這些孩子的主動意識已經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近60%的兒童愿意今后主動做事情,并且覺得主動做事情能夠活動的情感和物質方面的收獲也很大。
綜上所述,不論從直接反饋數據還是行為表現觀察結果來看,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對于藝術活動的整體興趣較高,在藝術活動中的參與度都呈現逐漸增強的趨勢,在活動中與同伴之間的交往能力逐漸增強,在集體中的自我表現欲望逐漸增強,自信心有了較大的提高。這說明,藝術不僅能讓這些兒童獲得具體的藝術方面的知識與技能,更重要地還能通過藝術激發他們的潛能,提升孩子們對于社會及周圍環境的正面感受,進而提升他們今后的社會融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