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林紅
摘 要:本文從促進學院建檔立卡學生就業角度進行分析,闡述了對該群體的幫扶現狀,并提出了分步開展建檔立卡學生的就業和職業指導工作措施。
關鍵詞:建檔立卡;就業指導;督扶機制
1當前建檔立卡學生的指導現狀
建檔立卡屬于這個時代的新型詞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扶貧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準扶貧,切忌城口號,也不要定好高騖遠的目標。”結合總書記的精神,高校也應當將建檔立卡學生的學習、生活、就業等指導工作落到實處,實現“雙百行動”。歷年來,高校針對貧困大學生都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以解決其在校期間遇到的經濟困難,一定程度地解決了學生的生活壓力,但這井不能阻斷他們的原生貧困,只有進一步做好他們的就業指導,幫助他們順利走上工作崗位,才能中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2做好建檔立卡學生就業指導的主要舉措
目前,我院共有3294位學生,其中建檔立卡學生124人,占學生總人數3.76%,占比量較大。結合精準扶的工作理念,針對建檔立卡學生家庭經濟困難、心理偏差等問題,學院制定就業精準幫扶機制,能移進一步促進家庭貧困畢業生順利就業,擺脫貧困,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就業指導是貫穿學生的整個大學生涯,因而本文將從幫扶的初期、中期、末期三個階段進行闡述。
2.1幫扶初期
大學生剛步入大學,對大學生活充滿期待與憧憬,但也夾雜著較多的未知因素,因而其可塑性和可變性強,喜悅、得意,焦慮、消沉等情緒交織,心情波動大,對學生成長有一定影響:因此抓住學生思想特點,制定“一生一冊”動態管理系統相當必要。學院積極整合各部分力量,建立三級聯動機制。將輔導員、班主任、專業老師、班委等形成合力將貧困生資助、學業和就業指導工作有機統一起來,做到對貧困生的精準幫扶,充分發揮學院就業工作的育人作用。大一學生主要注重適應性教育和綜合素質提升,結合新生入學教育,從思想教育、生活幫扶、學業指導、心理輔導等多方面下手,開展系列活動,除了將“送錢送物送溫暖”的政策進行及時傳達外,以學院“第二課”為支撐,全力提升建檔立卡學生的人文素養。圍繞“一個計劃”、“兩個平臺”、“三大主題”、“四項活動”來開展。一個計劃:雨露計劃。加強對學生的歷史、政治、藝術等人文學科的學習,提升學生的人文興趣、人文素養。兩個平臺:借助學校、學院選修課程平臺和新媒體平臺,舉辦豐富多彩的網絡人文素質教育活動線上與線下結合,校內與校外整合,助力學生的人文素養提升。三大主題:本項目重點從三個主題著手,來實現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第一,人文藝術氣質的培養養;第二,溝通協調與管理能力的提開;第三,個人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四項活動:第一,《信工青年說》一個由學生成立的演講與分享平臺;第二,青創實驗室,與學院現已發展成形的第二課堂科創工作室結合。定期舉行青創實驗活動,每期確定一個雙創主題,組建團隊去完成雙創挑戰活動;第三,信工大講壇,每期意請人文專家教授、名師大家、雙創榜樣等,進行專題人文知識和創新創業的講座報告,拓寬工科學生的人文知識面和雙創經驗積累;第四,“雨露計劃”專題課堂,通過第二課堂開展音樂鑒賞、語言文學、書法繪畫、藝術修養、職場禮儀、心理健康、理想信念等一系列專愿教有課程。
2.2幫扶中期
圍繞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等方面,對學生開展符合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計劃,注重專業育。借助學院科創室平臺,開展專業教育,開設了相關方向素養培課程,包括安卓、C/C++、單片機、信息安全、JAVA、美工、數據挖掘、Wob開發等,進步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增強專業學習信心,為以后的職業方向莫定堅實的基礎。課程以學長授課的方式進行,選拔動手力強、理論基礎扎實、實戰經驗豐富的學長擔任授課老師,并建立相應的課程考核機制,實時反饋學生的學習進展根據教學計劃,分批次完成了數碼管、單片機核心板、流水燈的制作,美工、C/C++、安卓、信息安全、java數據挖掘和分析、Wob開發等課程累計開課100余節,完成項目設計20余個。從隨機訪談和問卷調查可以看出,同學們對這些課程的開設相當贊同,對自身的專業能力提升有很大幫助,能夠引導自己提高自我認知和合理定位,進一步培養職業意識、提升發展規劃。
2.3幫扶后期
根據學生前期的就業指導手冊記錄,了解學生的學業及規劃,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做好職業規劃,進一步落實就業指導全程化。學院樹立全員育人的思想,以學院領導為第一責任人,以輔導員(班主任)、專業老師、班委干部為具體落實人。輔導員(班主任)及時了解每一位建檔立卡學生的學業和職業規劃狀況,開展切實的談心談話活動,幫助學生理清未來方向,加強職業道德教育、職業素質培養、擇業觀教育等就業指導,將職業引導落實到位。為更精確地提高就業指導的針對性,開展問卷調查,通過量表數據發現簡歷制作、應聘禮儀、多樣化面試等學生需求較大,因而專門開設就業指導課程,設置上盡量多樣化和個性化,參與小組討論、情景表演、案例討論等方式,更好地提高學生參與性和積極性,充分展現課程效果。
3結束語
建檔立卡學生作為高等學校的特殊弱勢群體,應當得到相應的關注和關懷。就業情況是教育質量的一種展示,如得不到落實,意味著數十年的寒窗苦讀又要回到原先的起點,這對于貧困大學生自己而言是難以面對的。因而,把思想教育和就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引導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成才觀,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營造促進建檔立卡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就業氛圍。
參考文獻
[1]季俊杰.高職學生就業能力的影響因素及其權重[J].職業技術教育,2012,33(31):34-38.
[2]李慶文.高職學生抗業能力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職教論壇,2012,(2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