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教學知識點零碎,內容繁雜,難以做到每一堂課都面面俱到。特級教師薛法根指出:“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目標應該簡約集中,一課一得,人人所得”。在一堂課上,學生能理解一個問題,明白一個道理,掌握一種方法,并且能有效運用,學有所得,這樣的課便是有效的課。那么,怎樣才能讓每節語文課都一課一得呢?教師要捕捉文本中的有效訓練點,先確定“得”,然后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手段來實現“得”。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一課一得;訓練方法
一、立足課標,確定“得”
在語文教學中要做到一課一得。所謂的“得”就是每篇課文的訓練重點、教學目標,或者是讓學生掌握的一個詞、一思想、一方法等。應立足課標、單元主題、單元目標,結合學段特點進行單元整組備課來確定“得”。雖然我們通過深入鉆研文本,會發現一篇課文有很多知識點、訓練點,但教學時間有限,必須有所取舍。取舍的標準:宏觀來說是根據課程標準的年段目標,年級目標,我們知道該教什么,不該教什么。具體來說是我們設定的整篇課文的目標和課時目標。根據目標決定取舍,有的內容盡管好,但與教學目標不符,要下決心舍去。
根據文章特點,我歸納了以下幾類:
文筆優美的課文,要重點訓練朗讀,積累優美詞語,句子修辭手法,比如:《富饒的西沙群島》《北京》《日月潭》《美麗的興安嶺》這些課文語言優美,詞語豐富,就應從以上幾個訓練點入手來確定教學目標。
寫作方法巧妙的課文就重點體會習作方法,如《灰雀》通過語言描寫,體會人物內心活動。《小攝影師》高爾基的話透露出對灰雀的喜愛對小男孩的關愛。
課文故事性較強,篇幅較長的,可以訓練復述,歸納主要內容,敘寫等,比如:《凡卡》《窮人》。
人物描寫鮮明的文章,就抓住關鍵詞句去體會人物形象和情感。如《精彩極了,糟糕透了》《孔子拜師》《給予樹》。
目標分解了,即避免了千篇一律的教學模式,又因任務相對簡單了,有充足的時間,使語用訓練能落到實處。比如:《秋天的雨》是一篇寫秋天美景的文章,語言生動優美,結構清晰,可以安排以下三個訓練點:一是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的好句子;二是總分式的構段方式;三是情感朗讀,抓住重點詞句體會秋天的美。根據學生情況分別以朗讀為訓練點,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秋天的美。以總分的構段方式為訓練點,找出中心句,后面的內容圍繞中心句來寫。訓練點不同,學生所獲得的知識點也不同。為后面的《富饒的西沙群島》《美麗的興安嶺》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抓住訓練點,實現“得”
“得”(目標)有了,教師要指導學生抓住選取的訓練點,通過以讀代講,以讀促悟,讀悟結合的方式,反復品讀,并習得一定的方法得以靈活運用。例如,教學《掌聲》這一課,這是一篇敘事的文章,通過寫身患殘疾而憂郁自卑的英子因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而變得自信、開朗的故事。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課文的字里行間浸透著是掌聲,是同學們的尊重、鼓勵、贊揚才使英子鼓起勇氣微笑著面對生活。教學中我緊緊圍繞找細節、說感受這一點,先重點指導學生通讀課文,了解英子的內心有什么變化?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讓學生讀掌聲前,兩次掌聲后描寫英子神態,動作的句子。同桌交流從這些句子你感悟到了什么?教師重點指導理解了“立刻把頭低了下去”,“猶豫”,“慢吞吞地站了起來,眼圈紅紅的”,“淚水流了下來”,“深深地鞠了一躬”“不再憂郁”這些重點句中的重點詞,再逐步由扶到放,讓學生“找細節、說感受”教給學生抓住這些關鍵詞體會英子因掌聲而蛻變,從自卑變得自信,從憂郁變得爽朗,感受掌聲的力量之大。
通過引領學生反復朗讀文中多個句子:①“英子猶豫了一會兒,慢吞吞地站起來,眼圈紅紅的……就在英子剛剛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驟然間響起了掌聲,那掌聲熱烈而持久”;②“英子給我的來信:我永遠不會忘記那掌聲,因為它使我明白,同學們并沒有歧視我,大家的掌聲給了我極大的鼓勵,使我鼓起通氣微笑著面對生活。”讓學生感悟:當別人身處困境的時候,不要忘了把“掌聲”送給別人,而當你身處困境的時候,也要珍惜別人的“掌聲”。接著我讓學生在深入研讀文本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感悟,圍繞掌聲寫一兩句話,如:“掌聲是一首美妙的歌,能喚起人們的勇氣!掌聲是一輪火紅的太陽,能給人們帶來溫暖。掌聲是一種博大的愛,讓我們心懷大愛心向他人”。
這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同學們寫得情深意重,含情脈脈。寫完后讓學生把自己的感悟送給要好的同學。縱觀整個教學過程,不僅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而且巧妙地實現了語言文字的運用,很好地做到了教語文,真正體現了“用教材教”的課標理念。
回顧一下教學過程,我們就會發現學生學會了抓住關鍵詞句,披文入情,知道了如何找細節、說感受,這就是“一課一得”。但學生僅僅是就這一課學到了如何找細節、說感受。能否舉一反三,讓學生“得之有效”,在寫文章時也能抓住細節表現人物的精神品質,從而提高受教育者終生學習的能力呢?我認為:在學生交流之后,有所得之后,教師要及時地點明或進行小結,讓學生知道什么是細節。比如教師可以這樣說:像課文中人物細小的動作、神態、情感的變化等就是細節。學生通過一個來回的練習以后就會明白如何抓住細節來表現人物的精神品質了。這樣,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碰到寫人的文章,遇上寫人的習作,就可以有效運用這一課所學的方法去找細節、說感受,抓住人物的情感變化,更好的表達感情。
總之,語文教學的每一篇課文,每一堂課,關鍵是找準“一得”的訓練點,使學生深入透徹地掌握一兩個知識點,讓學生在每節課上都有所收獲。以悟導讀,以讀促悟,讀悟結合用于表達。這樣不僅讓學生“學過了”,更是“學會了”,真正做到了“一課一得”,呈現了語文課堂的高效。
參考文獻
[1]陜小珩.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幾點思考[N].科學導報,2010.
作者簡介
洪迎春,本科,一級教師,從教20年,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
重要榮譽:本文收錄到教育理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