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力玟西
心理語言學的研究表明:人們掌握語言主要是通過互動或者說交流。從教育信息論的角度來看,學習過程是老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相互作用,共同掌握知識,尋求共同發展的活動過程,它涉及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等的活動過程。因此,互動是英語課堂學習最根本﹑最重要的形式,英語學習能否為學生提供大量互動交流的機會就成為掌握該語言的關鍵。
一﹑課堂有效互動的評價原則
無效的或低效的“互動”不僅不能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和質量,反而會影響﹑延誤學習的時間,降低課堂學習的效率和質量。有效的課堂師生互動可以用以下的幾條原則來衡量。
1.是否營造了一個民主和諧的互動氛圍。和諧﹑活躍﹑民主而平等的氛圍是現代教育所追求的課堂學習的理想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習者和老師共同發展,學習相長。
2.是否為立足于學生獨立思考﹑深入體驗的真實互動。有效的課堂互動應該使課堂學習有意義﹑有效果。在課堂學習中有老師和學生真實的情感和思維的投入,有互動的過程,最后在這個過程中師生相互生成許多新的東西。
3.是否為提升學生認知和思維水平的有效互動。素質教育所強調的學生參與不只是師生之間在行動上的呼應,更重要的是他們在思維上的同步和情感上的共鳴。
4.是否為開放而有序的合理互動。互動是一種交互影響和相互作用,老師要在師生互動過程中積極地調整彼此特別是自己的行為,從而營造積極﹑適宜的師生互動,以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實施英語課堂師生有效互動的策略
1.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長期以來,老師把自己更多的定位為管理者和控制者,為了維護課堂紀律和課堂學習,學生一般不被允許發出信號,他們要聽從老師的指令,允許做什么,不允許做什么。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地位難以得到保證,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難以建立。
現代情感心理研究表明,情緒狀態對學習效果具有重要影響,輕松﹑和諧的氛圍能消除學生因害怕﹑擔憂﹑反感而產生的學習心理障礙,并且能調動課堂氣氛,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穩定學生的情緒,保證課堂效率。反之,師生之間的關系緊張,學生會由厭惡老師進而厭惡學習。學習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要使之有效地進行,就要建立起學生對老師的信任感,師生之間互相理解,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老師要尊重熱愛學生,對學生持肯定﹑接納的態度,對學生要有信心和耐心,從而使學生獲得平等﹑尊重﹑信任等師生關系的積極體驗。
2.關注我們每一個同學,縮小課堂師生互動差異?,F在普遍班級人數較多,有時候老師忙于學習,比較注重那些思維活躍﹑性格較外向的學生或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而對那些性格內向的學生或學習后進生關注較少。課堂師生互動差異的存在,很容易導致一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部愿意或極少與老師互動,這必然使課堂學習顯得比較沉悶,沒有活力。而如果老師將自身的親疏﹑好惡帶到與師生交往中,主觀上造成學生之間的差異則是不道德的。因此,課堂學習中,老師應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采取不同的互動方式和分配相應的互動時間和任務。讓不同水平的學生組建學習合作小組,確保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能有更多的參與機會,多給他們具體的指導和幫助,課堂上多給他們開口的機會,提高他們說英語的勇氣。老師這種積極肯定的態度會對學生產生良好的心理暗示,使學生減少膽怯心理,充滿自信地投入到各種學習活動中去。
3.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培養學生獨立探究的精神。“互動”必須“參與”,只有“參與”才能“互動”。葉瀾老師在論述重建課堂互動學習過程觀時指出:新的學習過程的形成,首先必須讓學生的內在能量釋放出來,讓他們在課堂上“活”起來,從原有的靜聽模式中走出來。
真實的互動首先源于學生的求知欲和積極參與。在學習過程中,老師要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充分發揮其互動性,同時,要改變過去學習中直接告訴學生結論的簡單做法,把課堂學習的重心放在引導學生探索上,使學生參與和體驗知識技能由未知到已知或由不掌握到掌握的過程,鼓勵學生向老師挑戰,質疑問難。
學生如何參與課堂學習,對于其身心發展有不同的作用。也就是說,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形式和性質不同,課堂學習的質量和效果就不一樣。如果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積極預習,提出問題,思考問題,那么他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就會比較深刻,對知識的掌握就會比較牢固,學習興趣和能力就會得到不斷的提高和發展;如果學生只是被動地﹑消極地參與課堂學習,老師講什么,學生學什么,老師講多少,學生學多少,在學習上完全依賴老師,課堂學習就無法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與老師積極互動是進行課堂學習改革的前提。
4.采用任務型的學習模式,提高英語課堂師生互動的效果。傳統的英語課堂學習,老師大多是按照事先設計好的學習過程,帶著學生一步不差地進行機械乏味的英語單詞和句型操練,即使有一些學生的自主活動,也是在老師事先設計的范圍內。而新課程倡導任務型語言學習,既以具體的任務為載體,以完成任務為動力,把知識和技能融為一體,學生通過聽﹑說﹑讀﹑寫等活動用所學語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的過程中發展和完善自己的語言能力。
任務型語言學習可以最大限度地進行課堂學習互動,進而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在任務型語言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分小組或結對完成各種任務。通過這種小組活動,在師生互動中大量增加語言輸入和輸出的量,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還給學生提供了綜合使用語言的機會,最終使學生的語言質量得以成倍地增長。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學習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新課程標準的精神下,學生的主體地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學習過程不再被看做是一種純粹的給予和接受的靜態過程,而是老師和學生之間相互交流﹑互相影響的動態過程。在中學課堂學習過程中推行有效的師生互動,一定有利于課堂學習質量的提高,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專業的成長。